一种手握艾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68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握艾灸器,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用于放置灸条的隔板,灸条通过固定钉插置在隔板上,且隔板沿灸条高度方向在盒体内活动设置;盒体背面及顶面均设有挡灰网;盒体内还设有用于灸条艾灰分离的激光切灰机构;激光切灰机构设在远离隔板端的盒体内壁,且激光切灰机构包括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控制器,激光发射端发出切灰激光,切灰激光沿宽度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切灰激光移动预设距离形成空间矩形结构,该空间矩形结构将灸条包括在内,且空间矩形结构的预设距离小于盒体的宽度;盒体的前侧设有用于排灰的开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手握艾灸器,能有效解决现有悬灸操作安全性低,手指易被晕染变色以及艾灰容易烫伤患者的问题。烫伤患者的问题。烫伤患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握艾灸器


[0001]本技术涉及艾灸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切灰的双排手握艾灸器。

技术介绍

[0002]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艾灸与推拿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两种疗法,不管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还是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灸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而手法灸如悬空灸,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手持顺时针转圈灸,用点燃的灸条具有热量足,穿透力强的优点,产生的温热刺激配合运灸及推拿手法,灸火可以带动气在体内旋转,形成巨大的气冲压,冲破瘀阻点,产生的力交互作用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达到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更全面、更深入地刺激药物进入到人体每一寸机体,最大效能地发挥舒筋通络、祛病保健等防治疾病的作用。手持灸是主动祛病,而工具就是静止的,被动的。手持灸热量向远端传导的更快、更明显,这就是循经感传现象。而激发敏感的循经感传,才能提高疗效。目前灸器常规可以分为三类:1、普适灸器包括持灸器、随身灸、立式艾灸器;2、特殊部位灸器包括督脉灸器、五官灸器、会阴灸器;3、智能化灸器包括完全替代灸条艾灸的光热模拟器、恒温调控器。大部分中医特色专科医院临床科室上依然运行手法运灸,每当需要进行双灸条手工灸时候,以上器盒大多不适用。目前操作者只能手握两根艾灸条进行悬灸,时间长手指会被艾晕染变色,更有烫伤操作者的风险。另外,当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燃尽的艾灰没及时清理,艾灰掉落在病人皮肤上容易造成烫伤,增加不良事件的几率。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握艾灸器,能有效解决现有悬灸操作安全性低,手指易被晕染变色以及艾灰容易烫伤患者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手握艾灸器,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用于放置灸条的隔板,灸条通过固定钉插置在隔板上,且隔板沿灸条高度方向在盒体内活动设置;所述盒体背面及顶面均设有挡灰网;盒体内还设有用于灸条艾灰分离的激光切灰机构;
[0006]所述激光切灰机构设在远离隔板端的盒体内壁,且激光切灰机构包括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控制器,激光发射端发出切灰激光,所述切灰激光沿盒体宽度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切灰激光移动预设距离形成空间矩形结构,该空间矩形结构将所述灸条包括在内,且空间矩形结构的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盒体的宽度;所述盒体的前侧设有用于排灰的开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两端均分别通过回位弹簧设有按压卡扣,隔板两端的盒体上设有沿灸条高度方向布置的调节卡槽,调节卡槽内中空,按压卡扣朝向隔板一侧靠近时,按压卡扣带动隔板沿调节卡槽在盒体内运动。
[0008]进一步地,隔板两侧间隔设有凸块,与隔板相对应的盒体上设有与凸块限位配合
的凹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钉沿隔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两个。
[0010]进一步地,所述盒体上还设有用于启闭激光切灰机构的开关。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切灰机构还包括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以及激光控制器均与主控制系统相连,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激光发射端的盒体上方,且距离传感器距激光发射端的竖向距离大于10mm,竖向距离与灸条轴向一致;所述盒体外壁设有用于提示切灰启动的指示灯,指示灯与主控制器相连,主控制器在切灰前的预设时间向指示灯发出亮灯指示。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手握艾灸器,通过在盒体内设有可移动的隔板,以使灸条的燃烧端能够始终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同时在盒体内设置激光切灰机构,利用激光切灰机构对燃烧后的艾灰进行切除,并通过盒体的开口处排出,即使没有及时将艾灰从开口处排出,设在盒体后侧和顶侧的挡灰网也可以将艾灰进行隔挡,防止其掉落烧伤患者;另外灸条通过固定钉设置在隔板上,提高了灸条固定的稳定性,便于操作者的使用。
[0013]为了便于隔板在盒体内的运动,本技术在隔板的两端设置回位弹簧和按压卡扣,利用按压卡扣在调节卡槽内的运动,实现调节隔板与激光发射端的距离以及灸条燃烧端距患者皮肤距离的目的。固定钉在隔板上设有两个,也便于操作者对双排灸条的控制,避免因手持过久造成的灸条脱落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所述手握艾灸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激光切灰机构的系统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所述手握艾灸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盒体;11.调节卡槽;12.限位槽;2.按压卡扣;21.回位弹簧;3.隔板;31.固定针;32.凸块;4.挡灰网;5.激光发射端;6.指示灯;7.前盖;71.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19]实施例1
[0020]本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手握艾灸器,包括盒体1,盒体1内设有用于放置灸条的隔板3,灸条通过固定钉插置在隔板3上,固定针31设有两个,可同时插放两根灸条,隔板3沿灸条高度方向在盒体1内活动设置,具体地,在隔板3两端均分别通过回位弹簧21设有按压卡扣2,隔板3两端的盒体1上设有沿灸条高度方向布置的调节卡槽11,调节卡槽11内中空,按压卡扣2朝向隔板3一侧靠近时,按压卡扣2带动隔板3沿调节卡槽11在盒体1内运动;盒体1背面及顶面均设有挡灰网4,背面在挡灰网下方还设有挡板,以防止烫伤患者和便于手持;盒体1内还设有用于灸条艾灰分离的激光切灰机构;激光切灰机构设在远离隔板3端的盒体1内壁,且激光切灰机构包括激光发射端5和激光控制器,激光发射端5发出切灰激光,切灰激光沿宽度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切灰激光移动预设距离形成空间矩形结
构,该空间矩形结构将灸条包括在内,且空间矩形结构的预设距离小于盒体1的宽度;盒体1的前侧设有用于排灰的开口,本实施例是在盒体1上通过合页铰接一个开合式的前盖7,前盖7远离铰接端的一侧设有两V型弹片71,盒体前侧开设两限位槽12,前盖7向盒体侧盖合时,弹片71卡设在限位槽12内,在弹片的弹性作用下实现前盖的卡紧,打开前盖时向内挤压弹片,实现弹片与限位槽的脱离,这样便于灸条的放置和取出;盒体1上设有用于启闭激光切灰机构的开关。其中激光发射端5通过轨道安装在盒体1的内壁,开关启动时,激光发射端5由盒体1后侧移动至盒体1前侧,该部分可利用现有的丝杆结构进行实现,从而完成艾灰的切除操作。
[0021]本实施例的手握艾灸器采用手动切灰方式,操作者移动灸条的燃烧端靠近盒体1顶端,使灸条的燃烧热能够一致达到保持合适的问题,而当灸条燃烧到艾灰长度在0.5cm左右时,将盒体1的开口处对准排水盒,启动开关,控制激光发射端5发出切灰激光,利用激光气化原理对艾灰进行切除,艾灰掉落在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握艾灸器,包括盒体,其特征在于:盒体内设有用于放置灸条的隔板,灸条通过固定钉插置在隔板上,且隔板沿灸条高度方向在盒体内活动设置;所述盒体背面及顶面均设有挡灰网;盒体内还设有用于灸条艾灰分离的激光切灰机构;所述激光切灰机构设在远离隔板端的盒体内壁,且激光切灰机构包括激光发射端和激光控制器,激光发射端发出切灰激光,所述切灰激光沿盒体宽度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切灰激光移动预设距离形成空间矩形结构,该空间矩形结构将所述灸条包括在内,且空间矩形结构的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盒体的宽度;所述盒体的前侧设有用于排灰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握艾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两端均分别通过回位弹簧设有按压卡扣,隔板两端的盒体上设有沿灸条高度方向布置的调节卡槽,调节卡槽内中空,按压卡扣朝向隔板一侧靠近时,按压卡扣带动隔板沿调节卡槽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健李思逸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