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加固支撑胎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67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强度、精度和稳定性具佳,拆卸方便,可重复利用,周转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高空作业,适用范围广,符合现行建筑行业推行的绿色、节能、降本增效的施工理念;一种高空加固支撑胎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立柱,竖直立柱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两个所述竖直立柱之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加固组件,每个所述竖直立柱的前侧、后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斜向加固组件,且两个竖直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斜向加固组件。固组件。固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加固支撑胎架


[0001]本技术涉及高空支撑胎架
,尤其涉及一种高空加固支撑胎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钢结构跨度越来越大,涌现出了大量结构新颖、技术先进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这些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或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对于大跨度钢结构,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状态与成型后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利用各式各样支撑胎架来保证结构的精度,支撑胎架多用塔吊标准节或者型钢组拼而成。
[0003]大跨度结构高空安装时,临时支撑胎架的设置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支撑胎架本身强度;2)支撑胎架的侧向位移及稳定性;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状态与成型后有很大的差异,而现有支撑胎架多用塔吊标准节或者型钢组拼而成,支撑胎架的强度、精度和稳定性均无法得到保证,尤其在高空安装时,若出现意外碰撞以及大风天气均会对支撑胎架侧向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将直接影响到现场的施工安全,不利于现场的施工安全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加固支撑胎架。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空加固支撑胎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立柱,竖直立柱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两个所述竖直立柱之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加固组件,每个所述竖直立柱的前侧、后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斜向加固组件,且两个竖直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斜向加固组件,所述水平加固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机构和两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水平横梁,两个水平横梁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机构之间,水平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两个水平横梁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梁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梁;两个第二连接梁与两个水平横梁围合呈矩形,第二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横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一个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梁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和与其相邻的第二连接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梁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杆,两个第三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梁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梁的长度,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机构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杆分别与两个竖直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向加固组件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斜向梁,两个第一斜向梁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梁和多个第三连接梁;两个第一斜向梁的一端均与相对应的竖直立柱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斜向梁的另一端通过通过第四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斜向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梁的下
方设置有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梁平行间隔设置,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五连接杆,两个第五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五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接梁的两端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梁与第四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两个第六连接杆,两个第六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接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六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连接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四连接梁的长度,所述第四连接杆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斜向加固组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斜向梁,两个第二斜向梁之间设置有第六连接梁和多个第五连接梁;两个第二斜向梁的一端均与相对应的两个水平横梁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斜向梁的另一端通过通过第六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斜向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梁的下方设置有第七连接杆,第七连接杆与第六连接梁平行间隔设置,第七连接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八连接杆,两个第八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七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八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连接梁的两端固定连接,第六连接梁与第七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九连接杆,两个第九连接杆的一端分别与第六连接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九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连接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六连接梁的长度,所述两个第二斜向加固组件中的两个第七连接杆分别与两个竖直立柱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杆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横梁和第一连接杆处于同一平面内,所属同一第一斜向加固组件的第一斜向梁、第四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杆处于同一平面内,所属同一第二斜向加固组件的第二斜向梁、第六连接梁和第七连接杆处于同一平面内。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强度、精度和稳定性具佳,拆卸方便,可重复利用,周转效率高,本技术适用于高空作业,适用范围广,符合现行建筑行业推行的绿色、节能、降本增效的施工理念。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水平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斜向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斜向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高空加固支撑胎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立柱2,竖直立柱2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两个所述竖直立柱2之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加固组件1,每个所述竖直立柱2的前侧、后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斜向加固组件3,且两个竖直立柱2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斜向加固组件4,所述水平加固组件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机构和两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水平横梁101,两个水平横梁101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机构之间,水平横梁1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两个水平横梁10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梁
102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梁103;两个第二连接梁103与两个水平横梁101围合呈矩形,第二连接梁1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横梁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1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横梁10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一个第一连接杆104,第一连接杆104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梁103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0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杆105,所述第二连接杆105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04固定连接,另一端和与其相邻的第二连接梁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04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梁103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杆106,两个第三连接杆106靠近第二连接梁10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梁103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连接杆10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04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04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梁103的长度,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机构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杆104分别与两个竖直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向加固组件3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斜向梁301,两个第一斜向梁301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梁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加固支撑胎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竖直立柱(2),竖直立柱(2)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直立柱(2)之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加固组件(1),每个所述竖直立柱(2)的前侧、后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斜向加固组件(3),且两个竖直立柱(2)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斜向加固组件(4),所述水平加固组件(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机构和两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水平横梁(101),两个水平横梁(101)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机构之间,水平横梁(1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两个水平横梁(10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梁(102)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梁(103);两个第二连接梁(103)与两个水平横梁(101)围合呈矩形,第二连接梁(10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横梁(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1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水平横梁(10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一个第一连接杆(104),第一连接杆(104)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梁(103)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0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杆(105),所述第二连接杆(105)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04)固定连接,另一端和与其相邻的第二连接梁(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04)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梁(103)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杆(106),两个第三连接杆(106)靠近第二连接梁(10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梁(103)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三连接杆(10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04)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04)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梁(103)的长度,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机构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杆(104)分别与两个竖直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向加固组件(3)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第一斜向梁(301),两个第一斜向梁(301)之间设置有第四连接梁(303)和多个第三连接梁(302);两个第一斜向梁(301)的一端均与相对应的竖直立柱(2)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斜向梁(301)的另一端通过通过第四连接梁(3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梁(3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斜向梁(30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梁(303)的下方设置有第四连接杆(304),第四连接杆(304)与第四连接梁(303)平行间隔设置,第四连接杆(30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五连接杆(305),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刚苏铠黄云阙荣罗琦曦汪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