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571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涉及苗木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之装置包括车体和固定安装在车体顶部支撑架,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种植机构,种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内顶壁的动力组件、设置在动力组件下方的种植筒和设置在种植筒外侧的防护筒,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架内顶壁的伸缩气缸、固定安装在伸缩气缸底端的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板底端的减震部件和固定安装在减震部件底端的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种植筒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种植机构、推板和浇水机构能够完成对药苗的挖坑、种植、埋土和浇水一体化流程,同时通过设置防护筒和清除机构,能够适应药苗在不同环境的种植。能够适应药苗在不同环境的种植。能够适应药苗在不同环境的种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苗木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

技术介绍

[0002]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苗木幼苗在进行初期的栽种和培养时,需要在特殊的培养筒内进行一定的培养后再进行移植,尤其是五倍子一类药材的培育,五倍子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之功效,五倍子的培育宜用种子进行育苗,于3

4月将苗圃的土耙平整细,按行距30

40厘米开浅平沟条播,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以盖过种子为度,并盖草保湿。苗出齐后,适当间苗。当年冬季或第2年春季即可移植。
[0003]CN213073849U公开的“一种苗木快速种植装置”,向下带动整个装置,两个半锥空腔钢板闭合形成的锥形结构插入土壤,然后用脚向下踩踏踏板,直至深入种植所需的深度,然后把种苗从进苗口管投入到输送筒内,等到种苗根部落至半锥空腔钢板的内腔后,向上提起防滑套,带动连接杆和活动块向上运动,活动块向上运动带动固定杆向上运动,在转动杆的转动连接下,使得两个半锥空腔钢板打开,种苗落入土壤中,覆土已盖住种苗的根部,基本完成了种苗的种植过程。
[0004]上述苗木快速种植装置通过人工踩踏踏板,对苗木进行移植,此种方式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挖坑,费时费力,使得苗木的种植效率较低,此外,上述苗木快速种植装置在一些岩石较多或者砂质土的种植环境中,使用起来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现提出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种植机器需要人工进行挖坑种植,费时费力,使得种植效率低和不能够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包括车体和固定安装在车体顶部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种植机构;
[0007]所述种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内顶壁的动力组件、设置在动力组件下方的种植筒和设置在种植筒外侧的防护筒;
[0008]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架内顶壁的伸缩气缸、固定安装在伸缩气缸底端的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板底端的减震部件和固定安装在减震部件底端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种植筒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筒通过支架与安装板下表面固定连接,便于对药苗进行快速种植,提高种植效率,同时能够适应不同种植环境。
[0009]优选地,所述减震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下表面的减震框、固定安装在减震框内壁的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底端通过定位块与电机固定连接,能够对电
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0010]优选地,所述定位块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减震框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套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端与转动杆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与减震框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块的侧面固定连接,能够使得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通过限位块和第二减震弹簧进行缓冲,从而能够保护种植机器零件不受损坏。
[0011]优选地,所述种植筒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且所述种植筒的底部铰接有转动门,其中,所述转动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转动门沿种植筒的竖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种植筒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与转动门活动连接,便于在种植坑挖好时,通过第二伸缩杆将转动门打开,从而将药苗从转动门送进种植坑内。
[0012]优选地,所述防护筒的下端为锯齿状,所述防护筒的长度大于种植筒的长度,能够一直保持防护筒在下,种植筒在下,从而能够防止种植坑边缘的土滑落,对覆盖种植坑。
[0013]优选地,所述车体的内部开设有与防护筒相适配的通孔,且所述车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其中,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万向轮呈矩形分布,所述车体侧面固定安装有推把,便于防护筒能够通过通孔向下运动,同时便于对车体进行移动。
[0014]优选地,所述车体底部且靠近通孔边缘处活动连接有推板,其中,所述推板是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推板沿车体的竖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推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推板的一端与车体底部固定连接,便于将挖起的土进行遮挡,防止飞溅,同时通过第一伸缩杆能够将边缘土推进种植坑内,对药苗进行覆盖。
[0015]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其中,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板沿安装板的竖直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板相适配的限位槽,便于对安装板及其连接的结构进行限位,防止在下落过程中发生迁移或者晃动。
[0016]优选地,还包括浇水机构,所述浇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架顶部的水箱、设置在水箱一侧的水泵和喷头,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水管与水箱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喷头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水管贯穿支撑架的内部设置在支撑架的内侧壁上,所述喷头固定安装在车体的底部,能够在药苗种植好之后,及时对药苗进行浇灌。
[0017]优选地,还包括清除机构,所述清除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体侧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车体的一侧均匀间隔安装有清除叉,能够对地面的杂草和石块进行及时清除,避免对种植机器造成影响,从而能够提高种植效率。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种植机构,首先将种植机器推至需要种植地点,再将药苗放进种植筒内部,通过启动伸缩气缸和电机,使得伸缩气缸带动安装板及其连接结构沿着限位槽向下运动,防护筒首先通过通孔插进地面,随后,种植筒在电机作用下带动其表面连接的螺旋叶片一同转动,从而对地面进行挖坑,当挖至所需深度后,停止旋转并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再通过启动第二伸缩杆,使得第二伸缩杆向下推动转动门,从而将种植筒内的药苗放进种植坑内,从而完成对药苗的种植。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筒,可以在挖坑过程中防止种植坑内壁的土壤发生滑坡,
从而覆盖种植坑,同时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和推板,既可以防止挖坑过程中土壤飞溅,又可以在种植坑挖好后将边缘的土壤推进种植坑内,完成对药苗的埋土。
[002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浇水组件,在药苗种植结束后,可以通过启动水泵,使得水泵将水箱内部的水通过水管输送至喷头,再由喷头对种植坑进行浇灌,能够及时快速对药苗进行浇灌。
[0022]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清除机构,在药苗种植之前,可通过推动车体,使得清除叉与地面接触,从而将地面的岩石和杂草一并清除,以便种植机器进行正常工作。
[0023]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种植机构、推板和浇水机构能够完成对药苗的挖坑、种植、埋土和浇水一体化流程,同时通过设置防护筒和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和固定安装在车体(1)顶部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设置有种植机构和浇水机构,所述车体(1)一侧设置有清除机构;所述种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2)内顶壁的动力组件、设置在动力组件下方的种植筒(3)和设置在种植筒(3)外侧的防护筒(4);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内顶壁的伸缩气缸(5)、固定安装在伸缩气缸(5)底端的安装板(6)、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底端的减震部件和固定安装在减震部件底端的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与种植筒(3)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筒(4)通过支架与安装板(6)下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安装板(6)下表面的减震框(8)、固定安装在减震框(8)内壁的第一减震弹簧(9),所述第一减震弹簧(9)的底端通过定位块与电机(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0),所述减震框(8)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定位杆(11),所述定位杆(11)的外表面套设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下端与转动杆(10)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11)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3),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3)的一端与减震框(8)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3)的另一端与限位块(12)的侧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应不同种植环境的中药药苗种植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筒(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24),且所述种植筒(3)的底部铰接有转动门(14),所述种植筒(3)的内侧壁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云峰廖亨斌张应军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利农五倍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