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00561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液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及其制备方法,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候层、核心层和内封层;所述耐候层的原料包括聚丙烯;所述核心层的原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SEBS;所述内封层的原料包括35~55%的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和45~65%的SEBS。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的聚乙烯、聚丙烯和SEBS等材料均为医用级材料,保证产品可与药物直接接触,且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结合性;内封层包括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提高输液膜的抗菌性,有利于输液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需要辐照交联,也无需使用粘合剂,并且采用全程自动控制系统和故障报警系统,可用于工业大规模使用。工业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液膜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液制品是医药产品中用量较大的类别,其安全性、稳定性及有效性一直备受业内关注。包装容器的选择是影响输液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输液产品包装总体趋势由玻璃瓶、塑瓶向软袋发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软袋膜材的成分结构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PVC软袋材料含有聚氯乙烯单体,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同时PVC软袋质地较厚,不利于加工,其氧气、水蒸气的透过性较高,温度适应性差,高温灭菌易变形,抗拉强度较差等,PVC材料的这些缺陷严重限制了它在输液包装方面的应用,因而非PVC软袋逐渐成为大输液市场主导产品。
[0003]非PVC软袋就是为解决PVC软袋所具有的这些缺陷而开发出来的新型输液包装材料,但是有些膜吹出以后,为提高121℃灭菌时的稳定性及FFS系统上的可操作性,运用了交联技术,如电子束紫外交联、γ

辐射等,会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有潜在的危害。另外,将非PVC软袋应用于药用输液膜时,例如聚烯烃等的抗菌性不足,不利于与药物直接接触时对药物的长久保存。
[0004]公开号为CN10178085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五层共挤输液药品包装用膜及其制造方法,A层为产品的外层,是聚酯或共聚聚酯,B层为产品的次外层,是酸性改性的聚烯烃共聚物或其混合物,C层为产品的中间层,是聚乙烯、聚丙烯和SEBS的混合物,D层为产品的次内层,是聚乙烯、聚丙烯和SEBS的混合物,E层为产品的内层,是共聚聚丙烯和SEBS的混合物。其不足之处在于输液膜的层数较多,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使用的聚乙烯、聚丙烯和SEBS等的抗菌性不足,不利于输液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非PVC材料制备,不需要辐照交联,并且能够提高输液膜的抗菌性,有利于输液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候层、核心层和内封层;所述耐候层的原料包括聚丙烯;所述核心层的原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SEBS;所述内封层的原料包括35~55%的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和45~65%的SEBS。
[0008]输液膜有三层,内外层均有致密性,能有效阻止水蒸汽、氧气等渗透,保证阻隔性能。外层为耐候层,阻绝空气,所使用的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为无色半透明的热塑性轻质通用塑料,能保证良好的印刷性能和机械强度,提供耐划破、耐磨、支撑、抗压屏障。中间层为核心层,占比较大,使聚乙烯和SEBS与聚丙烯共混可以改善聚丙烯
的性能,使得中间层具有高弹性和较好透明度,提供可视效果。内层为内封层,与药物直接接触,无毒,惰性,与药物具有较好相容性。各层之间不使用粘合剂,层与层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得输液膜具有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各层采用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SEBS等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提高层间结合性和稳定性。
[0009]另外,内层使用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可以提高输液膜的抗菌性,有利于输液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壳聚糖作为甲壳质的脱乙酯衍生物,是一种天然的无毒抗菌剂,壳聚糖表面带有丰富的氨基,这是壳聚糖具有抗菌性能的关键。目前研究发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质量、浓度等对抗菌效果的影响很大,同时环境的pH、含水量、溶剂等外在因素对壳聚糖的抗菌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影响。同时,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不会对药品效用或者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的加入量为35~55%时,能够在不影响原有的弹性和层间相容性的基础上,保证输液膜有良好的抗菌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外层的厚度为20~50μm;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50~90μm;所述内层的厚度为40~85μm。
[0011]作为优选,所述输液膜的总厚度为160~200μm。
[0012]作为优选,所述聚丙烯的熔点为130~170℃;所述聚乙烯的熔点为70~125℃;所述SEBS中苯乙烯嵌段的含量为10~35%。
[0013]作为优选,所述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壳聚糖于pH为3~5的乳酸溶液中混合溶胀,加入2

甲基
‑2‑
辛烯醛和二甲基亚砜后加热反应,调节pH为中性,再加入丙烯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水进行加热聚合反应,之后加入甲醇和饱和食盐水进行破乳,再依次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
[0014]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为使用壳聚糖接枝改性聚丙烯大分子链,此过程为在丙烯单体聚合反应中进行,相比于壳聚糖直接与聚丙烯共混所得到的抗菌性能,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壳聚糖抗菌改姓聚丙烯的相容性更好,提高输液膜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壳聚糖含有丰富的氨基和羟基,氨基主要用于提供抗菌性,羟基则用来与2

甲基
‑2‑
辛烯醛中的醛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半缩醛,之后在该条件下继续取代变为缩醛,在该反应中二甲基亚砜作为优良有机溶剂,可以提高壳聚糖和2

甲基
‑2‑
辛烯醛的相容性。因2

甲基
‑2‑
辛烯醛还含有不饱和双键,该不饱和双键会参与接下来的丙烯单体聚合反应过程。在丙烯单体聚合反应过程中,因壳聚糖含有丰富羟基,其羟基均会与2

甲基
‑2‑
辛烯醛发生反应,于壳聚糖分子链上形成多个含不饱和双键的支链,进而会与多个丙烯单体反应并分别聚合,最终形成在壳聚糖上存在多个聚丙烯大分子链的三维结构。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壳聚糖和聚丙烯的相容性,且增大所得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的粘性,提高可加工性。另外,使用的2

甲基
‑2‑
辛烯醛为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无毒、惰性,可以与药品直接接触,有利于输液膜内层的制备。
[0015]作为优选,所述壳聚糖的相对分子量为104~105。壳聚糖为大分子物质,控制其在该分子量下,既可以保持良好的抑制细菌生长的性能,也不会因为分子量过大而不易接枝于聚丙烯分子链上。因为使用接枝的中间单体2

甲基
‑2‑
辛烯醛为8个碳原子组成的长分子链,控制壳聚糖的分子量,可以保证不影响缩醛的不饱和双键参与反应。该分子量下的壳聚糖还是一种良好的成膜材料,提高聚丙烯的抗拉强度和透明性。
[0016]作为优选,所述壳聚糖、2

甲基
‑2‑
辛烯醛、丙烯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
10~15:3~5:45~55:1~2:1~2;所述乳化剂为聚氧丙烯醚;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钠;所述加热反应为在30~50℃下反应2~4h;所述加热聚合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其特征在于,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候层、核心层和内封层;所述耐候层的原料包括聚丙烯;所述核心层的原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SEBS;所述内封层的原料包括35~55%的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和45~65%的SEBS。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厚度为20~50μm;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50~90μm;所述内层的厚度为40~85μ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膜的总厚度为160~200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熔点为130~170℃;所述聚乙烯的熔点为70~125℃;所述SEBS中苯乙烯嵌段的含量为10~3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共挤聚烯烃输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抗菌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壳聚糖于pH为3~5的乳酸溶液中混合溶胀,加入2

甲基
‑2‑
辛烯醛和二甲基亚砜后加热反应,调节pH为中性,再加入丙烯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水进行加热聚合反应,之后加入甲醇和饱和食盐水进行破乳,再依次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壳聚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济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