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及快充型锂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48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及快充型锂电池模组,包括: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板四者,且四者围成一容纳腔,其中:前散热板中设有多条第一冷却通道和进液口;上散热板中设有多条第二冷却通道,后散热板中设有多条第三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依次连通;下散热板中设有中设有多条第四冷却通道和出液口,第四冷却通道与第三冷却通道的连通,相邻两第四冷却通道之间具有可供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冷却液可从进液口进入,经过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和第四冷却通道,从出液口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高,且占用空间小。空间小。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及快充型锂电池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快充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及快充型锂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限制电动汽车推广普及的关键在于其动力装置(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滞后,使用户面临较大的里程焦虑。
[0003]为了解决该问题,两条可行的技术路线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倍率性能。前者是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其措施为采用高电压、高比容量的材料作为电池的正极。然而,高容量的同时会在循环过程中面临着热/结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给模组等装置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将研发重点转向了快充型锂离子电池。由于超快充锂电池具有高功率的特性,可满足大倍率放电,满足工程作业要求。电池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采用成组使用,是由多个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构成。由于超快充锂电池单体进行大倍率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导致单体电芯温度升高,温度过高将会影响电池寿命、容量等其他性能,若热量过度集中,可能造成热失控。
[0004]当下模组的散热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液体冷却,通过冷却液带走模组内部电池产生的热量,但设计的冷却管道一般在模组的上端或者下端,无法保证足够的与模组内部电池接触面积,液冷有效散热面积不够,而且模组内部液冷管道体积过大,导致模组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其二为空气冷却,通常为模组端板处存在进风口以及出风口,通过自然风冷散热或强制风冷散热的方式,自然风冷满足小功率模组的要求,但当热量过多时,热量可能无法及时散失;强制风冷需其在模组进风口侧加散热风扇,但风扇的存在,导致电池模组串并联使用时,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低,强度不够,且可能造成机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占用空间小的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及快充型锂电池模组。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包括有:
[0007]依次连接的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板,且所述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板四者围成一具有两侧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锂电池模组的电池单体,其中:
[0008]所述前散热板中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冷却通道,且前散热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上散热板中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后散热板中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依次连通;
[0009]所述下散热板中设有中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第四冷却通道,所述第四冷却通道
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连通,所述下散热板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连通的出液口,且相邻两所述第四冷却通道之间具有可供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
[0010]冷却液可从所述进液口进入,并经过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和第四冷却通道,从所述出液口流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散热板、后散热板、上散热板和前散热板四者呈分体成型或呈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其中:
[0012]一条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一条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相连,一条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相连。
[0013]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之间、相邻两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之间及相邻两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之间均具有间隙。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散热板的底部设有一分流部,所述后散热板的底部设有一汇流部,
[0015]所述分流部将多条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进液口处于所述分流部处;所述汇流部将多条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连通;
[0016]冷却液可从所述进液口进入,经过所述分流部流向多条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及第三冷却通道,并汇流至所述汇流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下散热板上设有若干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汇流部上,且所述第四冷却通道与所述汇流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通。
[0018]进一步地,多条所述第四冷却通道沿所述下散热板的长度方向排布,且所述第四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均垂直。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下散热板延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且所述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均垂直与所述多条第四冷却通道,多条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多条所述第四冷却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通部上设有一出流部,所述出流部包括依次连通的连通段和缓冲段,所述连通段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相连;
[0021]所述连通段平行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所述出液口处于所述缓冲段上,所述缓冲段与所述连通段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九十度。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设置在一所述侧开口处,所述右侧板设置在另一所述侧开口处,且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口,冷却气流可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经过所述电池单体从所述气流通道流出。
[0023]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包括有:
[0024]以上的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0025]多个电池单体,呈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
[0026]外壳,盖设在所述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和后散热板上。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中,液冷散热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
板四者,并在四者中依次设有连通的多根第一冷却通道、多根第二冷却通道、多根第三冷却通道和多根第四冷却通道,且多根第四冷却通道之间设有供冷却气流(即风冷)流出的气流通道,冷却气流的进风口开设在右侧板上。当将电池模组的电池单体安装在四者围成的容纳腔中后,电池单体依次与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板四者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即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板四者围设在多个电池单体的前侧、上侧、后侧和底侧,冷却液从进液口流入,依次经过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和第四冷却通道,从出液口流出,将电池单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带走;与此同时,由于多根第一冷却通道、多根第二冷却通道、多根第三冷却通道以及多根第四冷却通道均呈间隔设置的,提高散热效率,且冷却气流 (风冷)可以从进风口进入,依次经过多个电池单体从第四冷却通道之间的气流通道中流出,进一步将电池单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带走,提高其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由于下散热板处于冷却液流动的末端,将出风位置即气流通道设置在下散热板上利于散热结构的散热均衡。
[0029]本专利技术中,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板四者围设在电池单体的周圈(环绕式设置),且风冷装置可以外置,冷却结构占用的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板,且所述前散热板、上散热板、后散热板和下散热板四者围成一具有两侧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锂电池模组的电池单体,其中:所述前散热板中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冷却通道,且前散热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液口;所述上散热板中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后散热板中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第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依次连通;所述下散热板中设有中设有多条呈间隔设置的第四冷却通道,所述第四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的连通,所述下散热板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冷却通道连通的出液口,且相邻两所述第四冷却通道之间具有可供冷却气流通过的气流通道;冷却液可从所述进液口进入,并经过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和第四冷却通道,从所述出液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散热板、后散热板、上散热板和前散热板四者呈分体成型或呈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以及第三冷却通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其中:一条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一条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相连,一条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一端与一条所述第三冷却通道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之间、相邻两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之间及相邻两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之间均具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散热板的底部设有一分流部,所述后散热板的底部设有一汇流部,所述分流部将多条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进液口处于所述分流部处;所述汇流部将多条所述第三冷却通道连通;冷却液可从所述进液口进入,经过所述分流部流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夏研宇陆鸣李辉阮殿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二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