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捆打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0037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捆打捆机,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打捆仓和包膜机构,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进料输送机构,所述打捆仓包括相铰接的固定仓和活动仓,活动仓与固定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活动仓开闭固定仓出口的开闭机构,所述固定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预压室、压捆室和缓冲室,压捆室内设有压缩活塞,所述缓冲室的排料口截面小于压捆室的出口截面,所述固定仓的出料口一侧设有用于将打捆料导向包膜机构的导向机构。设置缓冲室的排料口截面小于压捆室的出口截面,秸秆与缓冲室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被压缩秸秆受压密度增大。同时,将打捆及包膜集成起来,实现秸秆的打捆包膜一体化,便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捆打捆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方捆打捆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低碳减排、减轻对环境污染要求的强化,曾经做为废弃物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已逐渐被广泛利用,但农作物秸秆蓬松、密度小,不方便转运和贮存,像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麦草、稻草、牧草等不仅不便于收购、贮存、运输,而且很容易发生火灾。
[0003]目前,方捆打捆机多数采用液压压缩草捆和活塞压缩草捆的工作模式。采用液压方捆打捆机压缩草捆,其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但是需要人工套袋或者捆扎,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其次,现有的捆包压缩程度低,打捆压缩密度低。在压捆室内由于压缩阻力大,容易造成捆包与捆包之间及捆包与内壁之间的强力摩擦力。现有的打捆机械多为打捆、包膜单独进行,尤其是包膜机,手动包膜机还需要用手送膜,安全性很低,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捆打捆机,目的是提高打捆压实密度,同时实现打捆包膜一体化。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捆打捆机,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打捆仓和包膜机构,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进料输送机构,所述打捆仓包括相铰接的固定仓和活动仓,活动仓与固定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活动仓开闭固定仓出口的开闭机构,所述固定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预压室、压捆室和缓冲室,压捆室内设有压缩活塞,所述缓冲室的排料口截面小于压捆室的出口截面,所述固定仓的出料口一侧设有用于将打捆料导向包膜机构的导向机构。
[0006]所述缓冲室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翻板和下翻板,上翻板和下翻板的尾端分别与压捆室的外壁上下端铰接,所述上翻板和下翻板上设有用于调节缓冲室排料口截面的调节机构。
[0007]所述机架上部设有第一固定柱,机架下部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上翻板上的第一弹簧及第一螺柱、设于下翻板上的第二弹簧和第二螺柱,第一螺柱的底端穿过第一弹簧与上翻板的首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柱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柱相配合的第一螺母,第一螺母的一侧与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第一螺柱与第一弹簧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第一螺母接触,第一弹簧的底端与上翻板接触;下翻板下方设置有第二弹簧和第二螺柱,第二螺柱的顶端穿过第二弹簧与下翻板的首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柱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柱相配合的第二螺母,第二螺母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第二螺柱与第二弹簧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二弹簧的顶端与下翻板接触,第二弹簧的底端与第二螺母接触。
[0008]所述第一螺柱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设置在第一螺母的上方;第二螺
柱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把手,第二把手设置在第二螺母的下方。
[0009]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输送平台和设于输送平台靠近固定仓出料端的导引架,所述输送平台的出料端指向包膜机构。
[0010]所述开闭机构包括气动弹簧。
[0011]所述预压室内设有曲轴拨料齿,所述曲轴拨料齿将预压室内的预压料播送向压捆室。
[0012]所述固定仓的进料口设有用于将进料输送机构输送来料体喂入预压室的中输送喂入机构。
[0013]所述输送喂入机构包括螺旋绞龙、拨叉主轴和送料拨叉,送料拨叉固定在拨叉主轴的中部,拨叉主轴的两端设置有链轮,所述螺旋绞龙设置有两个,两个螺旋绞龙对称设置,送料拨叉位于两个螺旋绞龙之间,螺旋绞龙的外侧端设置有链轮。
[0014]所述包膜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旋转架、膜架和用于驱动旋转架选择的包膜电机,所述膜架上设有绕膜架的中心轴转动的膜体。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设置缓冲室的排料口截面小于压捆室的出口截面,秸秆与缓冲室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被压缩秸秆受压密度增大。同时,将打捆及包膜集成起来,实现秸秆的打捆包膜一体化,便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缓冲室设置成压缩空间可调的结构形式,当增大缓冲室排料口面积,使得物料在缓冲室内前进的阻力降低,来满足内应力大的秸秆的打捆需求;当减小缓冲室排料口面积,来满足内应力小的秸秆的打捆需求。
[0018]3、设置曲轴拨料齿,拨动时产生的横向推送力对秸秆初步挤压以减小体积,使得压缩活塞一次行程能压缩更多的物料,降低压缩活塞的工作频次,延长压缩活塞的使用使用寿命及压缩成本。
[0019]4、本专利技术两对称设置的螺旋绞龙将秸秆推送到喂入室的喂入口,拾料主轴中部的送料拨叉在其工作过程中将堆积在喂入口处的秸秆输送到压缩室,此种结构设置,便于将秸秆高效的喂入压缩室进行压缩打捆。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压室和压捆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捆室和缓冲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输送喂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为:
[0026]1、机架;2、输送带;3、固定仓;4、气弹簧;5、活动仓;6、膜体;7、方捆;9、旋转架;9、底板;10、包膜电机;11、气缸;12、膜架;13、预压室;14、曲轴拨料齿;15、斜面;16、闸门;17、
压捆室;18、活塞;19、缓冲室;20、上翻板;21、上止退块;22、第一把手;23、第一螺柱;24、第一螺母;25、第一固定柱;26、第一弹簧;27、下翻板;28、下止退块;29、第二把手;30、第二螺柱;31、第二螺母;32、第二固定柱;33、第二弹簧;34、链条;35、螺旋绞龙;36、拨叉主轴;37、送料拨叉;38、弹齿导向筒;39、拾料弹齿;40、拾料主轴;41、配重块;4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方捆打捆机,包括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捆打捆机,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打捆仓和包膜机构,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进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捆仓包括相铰接的固定仓和活动仓,活动仓与固定仓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活动仓开闭固定仓出口的开闭机构,所述固定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预压室、压捆室和缓冲室,压捆室内设有压缩活塞,所述缓冲室的排料口截面小于压捆室的出口截面,所述固定仓的出料口一侧设有用于将打捆料导向包膜机构的导向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翻板和下翻板,上翻板和下翻板的尾端分别与压捆室的外壁上下端铰接,所述上翻板和下翻板上设有用于调节缓冲室排料口截面的调节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捆打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部设有第一固定柱,机架下部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于上翻板上的第一弹簧及第一螺柱、设于下翻板上的第二弹簧和第二螺柱,第一螺柱的底端穿过第一弹簧与上翻板的首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柱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柱相配合的第一螺母,第一螺母的一侧与第一固定柱固定连接,第一螺柱与第一弹簧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弹簧的顶端与第一螺母接触,第一弹簧的底端与上翻板接触;下翻板下方设置有第二弹簧和第二螺柱,第二螺柱的顶端穿过第二弹簧与下翻板的首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柱上设置有与第二螺柱相配合的第二螺母,第二螺母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柱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军郭东东张君
申请(专利权)人:临泉县双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