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吸音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91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3
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低频区域及中频区域、进而高频区域中具有优异的吸音性的层叠吸音材料。一种层叠吸音材料,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层不同的至少一层第二层,所述层叠吸音材料中,所述第一层的平均流量细孔径为2.0μm~60μm,利用弗雷泽型测试法获得的通气度为30cc/c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吸音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多个层而成的层叠结构的吸音材料。

技术介绍

[0002]所谓吸音材料,是具有吸收声音的功能的制品,多用于建筑领域或汽车领域。作为构成吸音材料的材料,公知的是使用无纺布。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支持体层、以及层叠于支持体层上的亚微米纤维层且具有吸音性的多层物品,且公开了亚微米纤维层的中央纤维直径小于1μm且平均纤维直径为0.5μm~0.7μm的范围,并通过熔融膜原纤化法或电场纺丝法形成。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物品,其是将基重(单位面积重量)100g/m2、直径约18μm的聚丙烯纺粘无纺布作为支持体层,且在其上层叠单位面积重量14g/m2~50g/m2、平均纤维直径约0.56μm的亚微米聚丙烯纤维而成。另外,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多层物品,其是在单位面积重量62g/m2的聚酯纤维的梳理处理网上层叠单位面积重量为6g/m2~32g/m2、平均纤维直径为0.60μm的电场纺丝聚己内酯纤维而成。关于实施例中所制作的多层物品,测定了声响吸收特性,并且显示出较仅支持体的声响吸收特性而言具备更优异的声响吸收特性。
[0003]另外,也已知在吸音材料中使用发泡体。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提高声响舒适性(声音的反射成分的减少及最优化)及热舒适性的层叠结构体,其包括具有特定范围的开放多孔率的有机聚合物发泡体作为支持层,包括具有特定通气阻力的玻璃布帛作为表面层,且在支持层与表面层之间包括非连续的粘接层。公开了:作为有机聚合物发泡体,可列举以聚氨基甲酸酯、特别是聚酯氨基甲酸酯、氯丁橡胶(Neoprene)(注册商标)、硅酮或三聚氰胺为基础材料的发泡体,其密度优选为10kg/m3~120kg/m3,厚度优选为1.5mm~2.5mm。
[0004]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用作汽车用绝缘体的多层片材。专利文献3的多层片材中,第一多孔性片材与第二多孔性片材通过插入至这些之间的聚丙烯制熔喷无纺布而熔接一体化。作为第一多孔性片材及第二多孔性片材,例示了短纤维的粘接络合无纺布片材或玻璃棉毡片材等,在这些之间插入致密且低通气度的聚丙烯制熔喷无纺布,作为熔喷无纺布,使用平均纤维径为2μm以下的熔喷无纺布,由此认为纤维的分散均匀,即使在成形时熔融也继承熔喷无纺布所具有的低通气度的物性。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

1504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14

529524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6

1376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如上所述,作为吸音材料,研究了各种结构的层叠体,也已知组合纤维径或通气度
(密度)不同的多个层。另外,另一方面,特别是在汽车用吸音材料中,要求具有更优异的吸音特性的吸音材料、特别是在1000Hz以下的低频区域及1600Hz~2500Hz的中频区域、进而5000Hz~10000Hz的高频区域中显示出优异的吸音性能、且省空间性优异的吸音材料。鉴于所述状况,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低频区域及中频区域、进而高频区域中具有优异的吸音性的吸音材料。
[0012]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3]专利技术人等人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反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包括彼此不同的两种层的层叠吸音材料中设为如下结构,可解决所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包括:具有特定范围的平均流量细孔径及特定范围的通气度的致密的第一层、以及具有特定范围的厚度及密度的包含选自由发泡树脂、无纺布及织布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的稀疏的第二层。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结构。
[0015][1]一种层叠吸音材料,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层不同的至少一层第二层,所述层叠吸音材料中,
[0016]所述第一层的平均流量细孔径为2.0μm~60μm,利用弗雷泽型测试法(Frazier type method)获得的通气度为30cc/cm2·
s~200cc/cm2·
s,
[0017]所述第二层为包含选自由发泡树脂、无纺布及织布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层,厚度为3mm~40mm,密度比所述第一层低,且为51kg/m3~150kg/m3,并且
[0018]所述第一层配置于较所述第二层更靠声音的入射侧的位置。
[0019][2]根据[1]所述的层叠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层为包含无纺布或织布的层,所述无纺布或织布包含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及天然纤维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纤维、或者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乙烯、聚丙烯、玻璃、及天然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两种以上经复合化而成的复合纤维。
[0020][3]根据[1]或[2]所述的层叠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层包含纤维,所述纤维包含选自由聚偏二氟乙烯、尼龙6,6、聚丙烯腈、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酯、聚砜、聚乙烯基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乙烯、及聚丙烯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
[0021][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层及所述第二层分别为一层。
[0022][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吸音材料,其中500Hz~1000Hz的频率下的利用垂直入射吸音率测定法获得的吸音率与所述层叠吸音材料中包括的第二层仅为一层时的吸音率相比较,提高0.03以上。
[0023][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吸音材料,其中1600Hz~2500Hz的频率下的利用垂直入射吸音率测定法获得的吸音率与所述层叠吸音材料中包括的第二层仅为一层时的吸音率相比较,提高0.03以上。
[0024][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吸音材料,其中5000Hz~10000Hz的频率下的利用垂直入射吸音率测定法获得的吸音率与所述层叠吸音材料中包括的第二层仅为一层时的吸音率相比较,提高0.03以上。
[002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6]根据具有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层叠吸音材料中具有特定结构的第一层(以下,有时称为纤维层)及特定结构的第二层(以下,有时称为多孔质层),能够以少的层数实现高的吸音性,作为吸音材料,可削减厚度。另外,根据具有所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可获得低频区域及中频区域、进而高频区域中的吸音特性优异的吸音材料。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层叠吸音材料,吸音特性的峰值处于比以前的吸音材料低的区域中,2000Hz以下的区域、特别是1000Hz以下的区域中的吸音性能优异。在建筑领域中,生活噪音多为200Hz~500Hz左右,另外,在汽车领域中,路面噪音(road noise)为100Hz~500Hz左右,另外,加速时或变速器变动时的噪音为100Hz~2000Hz左右,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吸音材料,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层不同的至少一层第二层,所述层叠吸音材料中,所述第一层的平均流量细孔径为2.0μm~60μm,利用弗雷泽型测试法获得的通气度为30cc/cm2·
s~200cc/cm2·
s,所述第二层为包含选自由发泡树脂、无纺布及织布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层,厚度为3mm~40mm,密度比所述第一层低,且为51kg/m3~150kg/m3,并且所述第一层配置于较所述第二层更靠声音的入射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第二层为包含无纺布或织布的层,所述无纺布或织布包含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及天然纤维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纤维、或者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乙烯、聚丙烯、玻璃、及天然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两种以上经复合化而成的复合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层包含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贵之伊东秀実
申请(专利权)人:捷恩智纤维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