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76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包括错台主体(1)、植筋(2)和拉通筋(3);错台主体(1)位于砌体墙(4)与结构梁(5)之间,且错台主体(1)从砌体墙(4)的顶部向上砌筑至结构板的底面;植筋(2)的一端插入在结构梁(5)内,植筋(2)的另一端延伸至错台主体(1)的外部,使植筋(2)贯穿错台主体(1);若干根植筋(2)间隔设置,且若干根植筋(2)的另一端通过一根沿错台主体(1)外壁设置的拉通筋(3)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多层植筋层及其拉通筋保持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的结构稳定性良好,解决了狭长错台的砌体砌筑困难的问题,在保证错台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了错台的整体美观度和功能性。功能性。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结构梁的设计尺寸与砌体墙的设计尺寸不同或施工偏差等原因,结构梁与砌体墙之间经常会出现错台的情况,错台可能导致建筑结构板底部的防火效果下降;同时,错台无法用砂浆抹灰填平,大大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外形美观。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结构梁与砌体墙之间的错台往往通过砌体结构砌筑的方式解决,通过砌砖从砌体墙的顶部砌筑至结构板底部,但由于错台为狭长结构,厚度较小,砌砖在砌筑后结构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上部砖墙坍塌,影响施工质量和整体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能通过多层植筋层及其拉通筋保持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主体的结构稳定性良好,解决了狭长错台的砌体砌筑困难的问题,在保证错台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了错台的整体美观度和功能性。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包括错台主体、植筋和拉通筋;错台主体位于砌体墙与结构梁之间,且错台主体从砌体墙的顶部向上砌筑至结构板的底面;植筋的一端插入在结构梁内,植筋的另一端延伸至错台主体的外部,使植筋贯穿错台主体;若干根植筋间隔设置,且若干根植筋的另一端通过一根沿错台主体外壁设置的拉通筋连接。
[0006]位于所述的错台主体外部的植筋向上弯折,形成L形结构的弯折段,拉通筋连接在植筋的弯折段上。
[0007]所述的植筋的弯折段的长度是植筋的直径的10倍。
[0008]所述的拉通筋位于植筋的弯折段端部与错台主体外壁之间,拉通筋与错台主体通长。
[0009]所述的若干根间隔设置的植筋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构成一层植筋层,错台主体内由上至下间隔布置一层或多层植筋层,每层植筋层对应连接一根拉通筋。
[0010]本技术能通过多层植筋层及其拉通筋保持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的结构稳定性良好,解决了狭长错台的砌体砌筑困难的问题以及无法采用砂浆抹灰填平的问题,在保证错台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了错台的整体美观度和功能性,有利于建筑结构的质检和验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施工、成本低等优点,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的狭长错台中。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的剖视图;
[0012]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3]图中,1错台主体,2植筋,21弯折段,3拉通筋,4砌体砖墙,5结构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包括错台主体1、植筋2和拉通筋3;错台主体1位于砌体墙4与结构梁5之间,且错台主体1从砌体墙4的顶部向上砌筑至结构板的底面;植筋2的一端插入在结构梁5内,植筋2的另一端延伸至错台主体1的外部,使植筋2贯穿错台主体1;若干根植筋2间隔设置,且若干根植筋2的另一端通过一根沿错台主体1外壁设置的拉通筋3连接。利用植筋2将拉通筋3压紧在错台主体1的外壁上,用于增加错台主体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使错台主体1发挥其美观和防火的作用。
[0016]位于所述的错台主体1外部的植筋2向上弯折,形成L形结构的弯折段21,拉通筋3连接在植筋2的弯折段21上。通过植筋2的弯折结构能更方便的焊接拉通筋3,使拉通筋3不易脱落且能在植筋2的作用下有效压紧在错台主体1的外壁上。
[0017]所述的植筋2的弯折段21的长度是植筋2的直径的10倍,确保了弯折段21的长度和结构强度,使其能更稳定的连接拉通筋3。
[0018]所述的拉通筋3位于植筋2的弯折段21端部与错台主体1外壁之间,拉通筋3与错台主体1通长,通过与错台主体1长度相同的拉通筋3保证对错台主体1的有效支撑。
[0019]所述的若干根间隔设置的植筋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构成一层植筋层,错台主体1内由上至下间隔布置一层或多层植筋层,每层植筋层对应连接一根拉通筋3。通过多根拉通筋3的布置,对不同高度处的错台主体1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确保了错台主体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0020]优选的,所述的植筋2和拉通筋3可采用直径为6mm的钢筋,易于取材,施工便捷。
[0021]施工时,将φ6植筋2沿结构梁5的水平方向设置,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根,形成一层植筋层,每层植筋层内植筋2的数量可根据错台主体1的长度调整。植筋2的一端水平插入在结构梁5内,可利用结构梁5实现对植筋2固定的作用,植筋2的另一端延伸至错台主体1外部并竖直向上弯折90
°
,形成L形结构的弯折段21,弯折段21长度为60mm,在每层植筋层的植筋2的弯折段21上端焊接一根水平设置的φ6拉通筋3,利用植筋2的弯折段21将拉通筋3压紧在错台主体1的外壁上,从而保证错台主体1的结构稳定性。植筋层的数量可根据错台主体1的高度调整。
[002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错台主体(1)、植筋(2)和拉通筋(3);错台主体(1)位于砌体墙(4)与结构梁(5)之间,且错台主体(1)从砌体墙(4)的顶部向上砌筑至结构板的底面;植筋(2)的一端插入在结构梁(5)内,植筋(2)的另一端延伸至错台主体(1)的外部,使植筋(2)贯穿错台主体(1);若干根植筋(2)间隔设置,且若干根植筋(2)的另一端通过一根沿错台主体(1)外壁设置的拉通筋(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梁与砌体墙间的错台结构,其特征是:位于所述的错台主体(1)外部的植筋(2)向上弯折,形成L形结构的弯折段(21),拉通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钱丰金国栋鲍旺续文昊杨大健陈亨伟蔡睿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