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60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壳体与尾部套筒Ⅰ以及尾部套筒Ⅰ与转接套筒Ⅰ的接缝处均通过焊接固定密封;插头壳体尾部还与压紧环连接,压紧环前端设有屏蔽环,电缆屏蔽层外翻至屏蔽环前端并通过压紧环固定,实现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是一种密封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能源日益紧缺,核能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环保、清洁、高效的能源,已成为缓解能源危机最有潜力的能源之一。“核安全”贯彻核电发展始终,在安全级仪控系统中大量使用了连接器进行设备、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要求连接器在核电站40年或60年设计寿命内具有良好的电气传输性能,并且在异常工况环境、设计基本事故以及严重事故下依然具备执行特定安全功能的能力。
[0003]连接器作为核电站仪控系统“纵深防御”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求其具有可靠密封边界,可经受各种严苛的环境考验,一定程度上隔绝外界环境中的热、辐照、潮气、饱和水蒸气、化学侵蚀等对连接器核心部件的影响,确保连接器具有良好、稳定的电气传输性能;另一方面要求插头、插座内部应具备可靠的纵向密封特性,实现插头与插座之间的物理隔绝密封,避免连锁性密封失效现象发生。现有的连接器往往采用单一的密封结构形式,难以保证连接器在极端严酷环境工况下的密封性能,通常发生因密封失效导致电气传输异常,对仪控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连接器,采用冗余密封设计,确保了连接器可靠稳定的密封性能,可耐受多种极端严酷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高度可靠的密封性能,可大幅隔绝热、潮气、辐照、化学侵蚀等环境因素对连接器内部零部件的影响,为连接器核心接触件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条件,确保连接器组件具有高度稳定可靠的电气传输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密封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主体包括插头壳体、连接螺帽、尾部套筒Ⅰ和转接套筒Ⅰ,插头壳体内部设置有插头绝缘体,插孔接触件固定在插头绝缘体中;插头壳体与尾部套筒Ⅰ螺纹连接,尾部套筒Ⅰ与转接套筒Ⅰ螺纹连接,插头壳体与尾部套筒Ⅰ的接缝处以及尾部套筒Ⅰ与转接套筒Ⅰ的接缝处均通过焊接固定密封;
[0006]插头壳体尾部还与压紧环螺纹连接,压紧环前端还设置有屏蔽环,与插头连接的电缆Ⅰ的屏蔽层外翻至屏蔽环前端,通过压紧环使屏蔽层被固定,实现360
°
电磁屏蔽;
[0007]插座主体包括插座壳体、尾部套筒Ⅱ和转接套筒Ⅱ,插座壳体内设置有插座绝缘体,插针接触件固定在插座绝缘体中;插座壳体与尾部套筒Ⅱ螺纹连接,尾部套筒Ⅱ与转接套筒Ⅱ也采用螺纹连接,插座壳体与尾部套筒Ⅱ的接缝处以及尾部套筒Ⅱ与转接套筒Ⅱ的接缝处均通过焊接固定密封;
[0008]与插座连接的电缆Ⅱ的屏蔽层外翻至插座壳体尾端翻边处,通过锡焊对屏蔽层进行固定,实现360
°
电磁屏蔽。
[0009]进一步地,插头壳体内壁设置有凸键Ⅰ和凹槽Ⅰ,卡簧安装在凹槽Ⅰ内,通过该凸键Ⅰ和卡簧对插头绝缘体进行轴向限位,使插头绝缘体固定在插头壳体内。
[0010]进一步地,插头壳体内采用灌胶处理,插头壳体内壁还设置有凹槽Ⅱ,用于增加灌胶密封强度,凹槽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11]进一步地,尾部套筒Ⅰ尾端外圆外侧通过双壁热缩管与电缆Ⅰ的外护套一起热缩固定进行密封;尾部套筒Ⅱ尾端外圆外侧也通过双壁热缩管与电缆Ⅱ的外护套一起热缩固定进行密封。
[0012]更进一步地,尾部套筒Ⅰ和尾部套筒Ⅱ的尾端外圆上均设置有多个凸台结构,用于增加双壁热缩管的附着强度。
[0013]进一步地,插座绝缘体为玻璃材质,通过烧结将玻璃融化使插针接触件与插座绝缘体之间以及插座壳体与插座绝缘体之间实现密封。
[0014]进一步地,插座壳体内采用灌胶处理,插座壳体内壁还设置有凹槽Ⅲ,用于增加灌胶密封强度,凹槽Ⅲ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15]进一步地,插座壳体插合端外壁设有曲槽,连接螺帽内壁设有卡钉,通过卡钉与曲槽配合实现连接器快速连接或分离。
[0016]进一步地,插头壳体上设置有台肩,波纹弹簧安装在台肩与连接螺帽尾部之间;连接螺帽内壁还设置有止退台肩,插头壳体的台肩外圆处还设有凸圆结构,连接器插合状态下,当插头、插座受到极端分离载荷作用时,凸圆结构与止退台肩刚性接触,止退台肩对插头壳体进行轴向限位,避免波纹弹簧被无限压缩,同时保证头座插合处始终处于密封状态。
[0017]更进一步地,插座壳体插合端内壁还设有径向O形圈,插头台肩前端面还安装有轴向O形圈,头座对插到位后,通过该径向O形圈和轴向O形圈实现头座径向和轴向的密封。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采用冗余密封设计,头座插合处采用径向O形圈和轴向O形圈密封,连接器内部采用玻璃烧结、灌胶实现纵向密封,外部采用双壁热缩管、焊接等形式进行密封,从而实现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隔绝密封。连接器内部可接散导线或成束电缆,采用灌胶、双壁热缩管热缩防护等形式实现电缆与连接器之间的密封。
[0020](2)本专利技术在插头和插座内设计有屏蔽结构,可实现360
°
电磁屏蔽,可接仪控类电缆。转接套筒可根据具体的设备接口形式设计多种连接规格,方便连接器与设备直接安装,便于模块化设计开发。
[0021](3)插头与插座采用卡口连接方式,通过曲槽与卡钉配合可以实现快速连接和分离。通过波纹弹簧为卡钉与曲槽的凹坑之间提供稳定的弹性支撑力,用于防松,确保连接可靠。
[0022](4)本专利技术在插头台肩上设置凸圆结构,同时在连接螺帽内设置止退台肩,在连接器插合情况下,当连接器受到极限分离作用时,通过凸圆结构和止退台肩配合,可以防止插头轴向受力过渡回退,避免波纹弹簧被无限压缩导致的压溃现象出现,同时保证头座插合处的径向O形圈始终处于密封状态,确保极端状态下连接机构的密封可靠,有效避免了因尾部电缆拖拽等现象导致的连接器插合处密封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对插后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插头的主视图;
[0025]图3是图2的剖视图;
[0026]图4是插头的分解图;
[0027]图5是插座的主视图;
[0028]图6是图5的剖视图;
[0029]图7是插座的分解图;
[0030]图8是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对插后在极限受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F代表连接器所受到的极限分离作用力)。
[0031]【元件及符号说明】:1

插头壳体,2

连接螺帽,3

尾部套筒Ⅰ,4

转接套筒Ⅰ,5

插头绝缘体,6

插孔接触件,7

凸键Ⅰ,8

卡簧,9

压紧环,10

屏蔽环,11

屏蔽环前端翻边,12

凹槽Ⅱ,13

尾部套筒Ⅰ尾端外圆,14

凸台结构Ⅰ,1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插头主体包括插头壳体(1)、连接螺帽(2)、尾部套筒Ⅰ(3)和转接套筒Ⅰ(4),插头壳体内部设置有插头绝缘体(5),插孔接触件(6)固定在插头绝缘体中;插头壳体与尾部套筒Ⅰ螺纹连接,尾部套筒Ⅰ与转接套筒Ⅰ螺纹连接,插头壳体与尾部套筒Ⅰ的接缝处以及尾部套筒Ⅰ与转接套筒Ⅰ的接缝处均通过焊接固定密封;插头壳体尾部还与压紧环(9)螺纹连接,压紧环前端还设置有屏蔽环(10),与插头连接的电缆Ⅰ的屏蔽层外翻至屏蔽环前端,通过压紧环使屏蔽层被固定,实现360
°
电磁屏蔽;插座主体包括插座壳体(15)、尾部套筒Ⅱ(16)和转接套筒Ⅱ(17),插座壳体内设置有插座绝缘体(18),插针接触件(19)固定在插座绝缘体中;插座壳体与尾部套筒Ⅱ螺纹连接,尾部套筒Ⅱ与转接套筒Ⅱ也采用螺纹连接,插座壳体与尾部套筒Ⅱ的接缝处以及尾部套筒Ⅱ与转接套筒Ⅱ的接缝处均通过焊接固定密封;与插座连接的电缆Ⅱ的屏蔽层外翻至插座壳体尾端翻边处,通过锡焊对屏蔽层进行固定,实现360
°
电磁屏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头壳体内壁设置有凸键Ⅰ(7)和凹槽Ⅰ,卡簧(8)安装在凹槽Ⅰ内,通过该凸键Ⅰ和卡簧对插头绝缘体进行轴向限位,使插头绝缘体固定在插头壳体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头壳体内采用灌胶处理,插头壳体内壁还设置有凹槽Ⅱ(12),用于增加灌胶密封强度,凹槽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尾部套筒Ⅰ尾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明坤江浪赵鹏坤时兴波薛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