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955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原矿黄色釉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2~8份、莹石10~18份、雨花石13~17份、上水石22~28份、蛭石3~6份和水25~4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原矿黄色釉料,其通过以莹石为主要发色原料,可有效实现批量生产,并在高温下进行烧成可呈现出温润稳定的蛋黄色,其色泽油润透亮,光泽度高,且烧结强度高,减少高温烧结下的釉面的针孔、釉泡、橘釉的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釉料
,特别涉及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陶瓷色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色彩缤纷艳丽,是覆盖于陶瓷表面的装饰釉。为保证釉面的稳定呈色效果,往往通过将矿物原料为基础釉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色剂进行复配,并在一定温度下烧制,从而在陶瓷表面形成不同的质感和色彩,传统的陶瓷色釉可分为高温釉(>1250℃)、中温釉(1100~1250℃)和低温釉(<1100℃),经过不同温度的烧制工艺,可获得不同质感、光泽的性能的釉面。但其往往烧制工艺控制难度高,随着色剂加入,在高温陶瓷色釉中往往难以实现高温烧制下稳定的发色能力,釉面的呈色稳定性差、光泽度低,且釉料烧结强度降低等问题,因此,亟需寻找一种高温发色稳定且烧结强度高的原矿陶瓷釉料,以促进陶瓷色釉的更加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2~8份、莹石10~18份、雨花石13~17份、上水石22~28份、蛭石3~6份和水25~45份。
[0006]进一步说明,所述原矿黄色釉料还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3份霞石。
[0007]进一步说明,所述莹石与霞石的重量比为:15:2。进一步采用一定比例的霞石与莹石的组合,使莹石的高温烧结后釉色视觉效果更加柔和,釉面光泽范围的稳定性好,且保证一定的釉面防污性能。
[0008]进一步说明,所述原矿黄色釉料还包括重量份数比为0.5~0.8份透明熔块。
[0009]进一步说明,所述桃胶与透明熔块的重量比为:5:0.6。利用微量的透明熔块颗粒与桃胶的组合,可进一步改善釉料的烧结效果,并且添加透明熔块,更有利于促进莹石与霞石中晶体的形成,提高釉面发色的稳定性。
[0010]进一步说明,所述上水石为经过粉碎后至粒径为1.5~2.5mm后,在100~120℃下热风干燥而得的上水石粉。干燥后的上水石粉,有利于增强其在釉料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保证釉料烧结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说明,原矿黄色釉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5份、莹石15份、雨花石15份、上水石25份、蛭石5份、霞石2份、透明熔块0.6份和水35份。
[0012]进一步说明,所述高温原矿黄色釉料的烧制温度为1320~1350
°

[0013]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1:将上水石进行清洗、晾干后,进行粗粉碎至粒径为1.5~2.5mm后,在100~120℃下热风干燥,得到上水石粉;
[0015]步骤2:分别按配比称取莹石、雨花石、蛭石和霞石,经过清洗、晾干后,进行粗粉碎至粒径<2mm,得到矿石粉;
[0016]步骤3:将上水石粉和步骤2获得粗粉碎矿石粉,按比例加入透明熔块颗粒和水,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18~22h,得到混合釉浆;
[0017]步骤4:将混合釉浆经100~110目滤网过筛,除铁后,并在持续搅拌的状态下,加入桃胶,以60~80r/min速度混合搅拌2.5~3.5小时,即可得到高温原矿黄色釉料。
[0018]进一步说明,步骤(4)中,所述高温原矿黄色釉料的比重为1.85~1.88,流速为55~60s。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其通过以莹石为主要发色原料,并结合一定含量的桃胶,提高釉料的烧结强度,同时,搭配一定量的上水石和蛭石的组配,不仅极大提高了釉面的光泽度,并且使莹石在高温下的发色效果更加稳定,添加雨花石,则更有利促进莹石的高温发色效果更加鲜丽油润,本专利技术的原矿黄色釉料可有效实现批量生产,并在高温下进行烧成可呈现出温润稳定的蛋黄色,其色泽油润透亮,光泽度高,且烧结强度高,减少高温烧结下的釉面的针孔、釉泡、橘釉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实施例1

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2份、莹石10份、雨花石13份、上水石22份、蛭石3份和水25份;所述上水石为经过粉碎后至粒径为1.5mm后,在100℃下热风干燥而得的上水石粉。
[0024]实施例2

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2份、莹石10份、雨花石13份、上水石22份、蛭石3份、霞石1份和水25份;所述上水石为经过粉碎后至粒径为1.5mm后,在100℃下热风干燥而得的上水石粉。
[0025]实施例3

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2份、莹石10份、雨花石13份、上水石22份、蛭石3份、霞石1份、透明熔块0.5份和水25份;所述上水石为经过粉碎后至粒径为1.5mm后,在100℃下热风干燥而得的上水石粉。
[0026]实施例4

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8份、莹石18份、雨花石17份、上水石28份、蛭石6份、霞石3份、透明熔块0.8份、和水45份;所述上水石为经过粉碎后至粒径为2.5mm后,在120℃下热风干燥而得的上水石粉。
[0027]实施例5

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5份、莹石15份、雨花石15份、上水石25份、蛭石5份、霞石2份、透明熔块0.6份和水35份;所述上水石为经过粉碎后至粒径为2.0mm后,在110℃下热风干燥而得的上水石粉。
[0028]根据上述实施例1~5中原矿黄色釉料配方,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步骤1:将上水石进行清洗、晾干后,进行粗粉碎至上述相应粒径后,在上述实施例的一定温度下热风干燥,得到上水石粉;
[0030]步骤2:分别按配比称取莹石、雨花石、蛭石,实施例2~5中的霞石,经过清洗、晾干
后,进行粗粉碎至粒径<2mm后,得到矿石粉;
[0031]步骤3:将上水石粉和步骤2获得粗粉碎矿石粉,按比例加入水,实施例3~5中的透明熔块颗粒,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20h,得到混合釉浆;
[0032]步骤4:将混合釉浆经100目滤网过筛,除铁后,并在持续搅拌的状态下,加入桃胶,以60r/min速度混合搅拌3.0小时,即可得到高温原矿黄色釉料。
[0033]实施例6

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2~8份、莹石10~18份、雨花石13~17份、上水石22~28份、蛭石3~6份和水25~4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矿黄色釉料还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3份霞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莹石与霞石的重量比为:1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矿黄色釉料还包括重量份数比为0.5~0.8份透明熔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桃胶与透明熔块的重量比为:5:0.6。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石为经过粉碎后至粒径为1.5~2.5mm后,在100~120℃下热风干燥而得的上水石粉。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温发色稳定的原矿黄色釉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原料:桃胶5份、莹石15份、雨花石15份、上水石25份、蛭石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丹郑国国裴梽宇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丹之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