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9495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7
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起爆指令,所述起爆指令中包括该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根据所述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当到达起爆开始时间时,触发爆破启动;其中,所述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多次发送,所述次序信息与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数相对应,所述起爆开始时间为最后一次起爆指令发送之后的预设时间。由此,有效避免由于雷管在接收起爆指令时的漏收或错收,导致雷管出现漏爆、错爆的情况。错爆的情况。错爆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雷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主控设备(起爆器)需要和从设备(电子雷管)通讯,进行参数配置和验证,最后发送起爆指令,通知所有雷管起爆。主从设备的网络是一个并行网络,主控设备接出2根双绞线,通常称之为母线;所有从设备引出两个短线,通常称为脚线;所有从设备的脚线并联到母线上构成一个网络。主设备串行地和每个从设备通讯,进行会话,逐一完成对从设备的配置和验证。由于电子雷管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母线长度往往需要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连接的从设备数量几十个甚至数百个,总线通讯必须保证稳定可靠。
[0003]在网络会话设计上,主从设备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模式,来确保通讯会话成功。在网络硬件连接正确的前提下,如果因干扰因素导致通讯失败,主设备可以获知从设备是否回答以及回答是否正确。如果主设备未收到应答获知接收数据错误,可以通过重新发送机制来消除会话错误,直到正确通讯成功。这样除了会话时间加长之外,还是可以保障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所有会话都正确进行。然而最终的起爆指令是一个群发指令,所有从设备(电子雷管) 一起接收指令并同时响应,对于该指令没有应答。所以主设备发出起爆指令后,无法确认每个雷管都接收到起爆指令。连接在一个母线上的数百个雷管,如果受干扰影响,会有一定概率的雷管没有正确接收到起爆指令,从而发生漏爆、错爆的现象,影响爆破效果并一定程度威胁生产安全。
[0004]因此对起爆指令这类无应答反馈的通讯指令,需要一种提高可靠性的指令传送方法,以避免漏爆、错爆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电子雷管的起爆指令这种无应答反馈的通讯指令,如何提供一种提高可靠性的指令传送方法,以避免漏爆、错爆的现象。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起爆指令,所述起爆指令中包括该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根据所述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当到达起爆开始时间时,触发爆破启动;其中,所述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多次发送,所述次序信息与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数相对应,所述起爆开始时间为最后一次起爆指令发送之后的预设时间。
[0007]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预设间隔信号,所述预设间隔信号由所述控制设备在连续两次发送所述起爆指令的间隔中发送。
[0008]可选的,所述预设间隔信号的持续时间占一个字节的传输时间。
[0009]可选的,所述起爆指令中包括校验位,所述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起爆指令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校验位对所述起爆指令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时,继续所述根据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
[0010]可选的,在校验通过之后,本实施例所述方案还包括:不再接收控制设备下一次发送的起爆指令。
[0011]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校验位对所述起爆指令进行校验,还包括:当校验不通过时,丢弃本次接收的所述起爆指令;继续接收控制设备下一次发送的起爆指令。
[0012]可选的,同一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两次或三次发送。
[0013]可选的,所述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发送至与该控制设备连接所有电子雷管。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电子雷管多次发送起爆指令,以使所述电子雷管在起爆开始时间触发爆破启动;每次发送时更新该起爆指令中被发送的次序信息,以使所述电子雷管根据接收的起爆指令中的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其中,所述次序信息与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数相对应,所述起爆开始时间为最后一次起爆指令发送之后的预设时间。
[0015]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连续两次发送所述起爆指令的间隔中发送预设间隔信号
[0016]可选的,所述预设间隔信号的持续时间占一个字节的传输时间。
[0017]可选的,所述起爆指令中包括校验位,以使得接收所述起爆指令的电子雷管根据所述校验位对所述起爆指令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继续根据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
[0018]可选的,同一起爆指令的发送次数为两次或三次。
[0019]可选的,向当前连接的所有电子雷管发送所述起爆指令。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起爆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起爆指令,所述起爆指令中包括该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时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爆破启动模块,用于当到达起爆开始时间时,触发爆破启动;其中,所述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多次发送,所述次序信息与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数相对应,所述起爆开始时间为最后一次起爆指令发送之后的预设时间。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起爆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电子雷管多次发送起爆指令,以使所述电子雷管在起爆开始时间触发爆破启动;次序信息更新模块,用于每次发送时更新该起爆指令中被发送的次序信息,以使所述电子雷管根据接收的起爆指令中的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其中,所述次序信息与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数相对应,所述起爆开始时间为最后一次起爆指令发送之后的预设时间。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设备和电子雷管;其中,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向电子雷管多次发送起爆指令,每次发送时更新该起爆指令中被发送的次序信息;所述电子雷管,用于接收所述起爆指令,并根据接收的起爆指令中的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当到达起爆开始时间时,触发爆破启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起爆指令,所述起爆指令中包括该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根据所述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当到达起爆开始时间时,触发爆破启动;其中,所述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多次发送,所述次序信息与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数相对应,所述起爆开始时间为最后一
次起爆指令发送之后的预设时间。较之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控制设备多次发送起爆指令,保证每一电子雷管至少能够接收到一次起爆指令,能够有效避免漏爆的情况。对于一电子雷管,能够根据多次接收的起爆指令减少错码率,避免错爆的情况。
[0025]另外,控制设备每次发送的起爆指令中都包含该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以使得各个雷管无论接收到哪一次发送的起爆指令,都能根据其中的次序信息,确定一致的引爆开始时间,并基于该起爆开始时间同步或异步引爆。
[0026]进一步地,以预设间隔信号作为两次发送的起爆指令之间的间隔,且设定预设间隔信号的持续时间为一个字节的传输时间,能够让电子雷管的接收电路正确恢复到搜寻新字节起始位的状态,不受之前干扰误码信号的影响,保证各次发送的起爆指令被准确接收。
[0027]进一步地,通过通信帧中的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起爆指令,所述起爆指令中包括该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根据所述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当到达起爆开始时间时,触发爆破启动;其中,所述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多次发送,所述次序信息与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数相对应,所述起爆开始时间为最后一次起爆指令发送之后的预设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预设间隔信号,所述预设间隔信号由所述控制设备在连续两次发送所述起爆指令的间隔中发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隔信号的持续时间占一个字节的传输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指令中包括校验位,所述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起爆指令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校验位对所述起爆指令进行校验;当校验通过时,继续所述根据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校验通过之后,还包括:不再接收控制设备下一次发送的起爆指令。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校验位对所述起爆指令进行校验,还包括:当校验不通过时,丢弃本次接收的所述起爆指令;继续接收控制设备下一次发送的起爆指令。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两次或三次发送。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指令由所述控制设备发送至与该控制设备连接所有电子雷管。9.一种电子雷管起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向电子雷管多次发送起爆指令,以使所述电子雷管在起爆开始时间触发爆破启动;每次发送时更新该起爆指令中被发送的次序信息,以使所述电子雷管根据接收的起爆指令中的次序信息计算起爆开始时间;其中,所述次序信息与起爆指令被发送的次数相对应,所述起爆开始时间为最后一次起爆指令发送之后的预设时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蔚曾梦琪杨松绍肖远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