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39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包括支架、调节支撑杆、支撑底座、控制开关、头部垫板、上身部垫板、定位板材、束缚带、通孔、报警器、凹槽、第一中空杆、第二中空杆、固定孔和固定螺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设可自由调节身体位置的上肢正位组件,可以有效地覆盖各年龄段不同身材比例的人,使其舒适地趴卧,进而扩大本装置适用人群范围,同时通过模块化安装的零部件,可以显著地降低维护保养难度,通过更换损坏零部件可有效降低本装置的维修成本,进而摊薄医疗成本,降低医患治疗经济负担。负担。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是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椎体成形术全称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属于微创手术,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acrylate,PMMA)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
[0003]而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目前这种手术是在C型臂机指引下,应用骨穿针经皮穿刺至病变椎体后,将骨水泥注入,凝止加固病变的一种介入技术。因此,手术过程中准确有效的肢体固定配合尤为重要,但是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身材比例差异巨大,制式的固定架并不能较好地承托患者身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根据患者实际身材比例调整固定结构,使其舒适地适用于更多人群,同时降低设备维护保养成本。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包括支架和上肢正位组件,其通过定位板材相互连接为一整体;
[0006]所述定位板材与支架相互连接,其表面开设有锯齿,所述锯齿与上肢正位组件相卡合;
[0007]所述上肢正位组件由头部垫板和上身部垫板组成,其上均开设有与锯齿相对应的卡槽,且两个所述垫板均与支架相互滑动连接;
[0008]所述上肢正位组件沿着支架和定位板材的长度方向做位移运动。
[0009]优选的,所述头部垫板上开设有供头部放置的通孔和报警器,所述上身部垫板上开设有与人体胸型相对应的凹槽,且头部垫板和上身部垫板上均安装有束缚带。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内安装有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报警器相互连接,所述报警器还连接有控制开关。
[0011]优选的,所述支架四角底部均焊接有调节支撑杆,所述调节支撑杆底部安装有支撑底座,所述控制开关安装于支撑底座上。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撑杆包括第一中空杆、第二中空杆和固定螺丝,所述第二中空杆套设于第一中空杆内,且两者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供固定螺丝穿设的固定孔,两中空杆通过固定螺丝相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板材安装于支架的中轴线上,所述上肢正位组件卡合安装于支架的两内侧壁。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开设可自由调节位置的上肢正位组件,可以有效地覆盖各年龄段不同身材比例的人,使其舒适地趴卧,进而扩大本装置适用人群范围,同时通过模块化安
装的零部件,可以显著地降低维护保养难度,通过更换损坏零部件可有效降低本装置的维修成本,进而摊薄医疗成本,降低医患治疗经济负担;
[0016]2、本技术含有压力感应器,当身体没有完全贴合本装置呈水平时,凹槽中的压力感应器未受到压力而将信号传递至报警器触发报警提示,当患者完全贴合本装置时报警器关闭,本技术通过报警器联动压力感应器,可以有效地帮助医患校正体位,进而更标准地完成术前配合工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上肢正位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调节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支架,2、调节支撑杆,3、支撑底座,4、控制开关,5、头部垫板,6、上身部垫板,9、定位板材,10、束缚带,11、通孔,12、报警器,13、凹槽,201、第一中空杆,202、第二中空杆,203、固定孔,204、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包括支架1和上肢正位组件,其通过定位板材9相互连接为一整体;
[0026]所述定位板材9与支架1相互连接,其表面开设有锯齿,所述锯齿与上肢正位组件相卡合;
[0027]所述上肢正位组件由头部垫板5和上身部垫板6组成,其上均开设有与锯齿相对应的卡槽,且两个所述垫板均与支架1相互滑动连接;
[0028]所述上肢正位组件沿着支架1和定位板材9的长度方向做位移运动。
[0029]所述头部垫板5上开设有供头部放置的通孔11和报警器12,所述上身部垫板6上开设有与人体胸型相对应的凹槽13,且头部垫板5和上身部垫板6上均安装有束缚带10;所述
凹槽13内安装有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与报警器12相互连接,所述报警器12还连接有控制开关4;所述支架1四角底部均焊接有调节支撑杆2,所述调节支撑杆2底部安装有支撑底座3,所述控制开关4安装于支撑底座3上;所述调节支撑杆2包括第一中空杆201、第二中空杆202和固定螺丝204,所述第二中空杆202套设于第一中空杆201内,且两者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供固定螺丝204穿设的固定孔203,两中空杆通过固定螺丝204相连接;所述定位板材9安装于支架1的中轴线上,所述上肢正位组件卡合安装于支架1的两内侧壁。
[0030]本技术在使用时,本申请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首先,医护人员按照患者身材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孔203与固定螺丝204螺纹连接,调整支架1的高度使得患者趴卧时处于C型臂的中心位置,然后让患者趴卧于上肢正位组件上,本技术通过开设可自由调节位置的上肢正位组件,可以有效地覆盖各年龄段不同身材比例的人,使其舒适地趴卧,进而扩大本装置适用人群范围,同时通过模块化安装的零部件,可以显著地降低维护保养难度,通过更换损坏零部件可有效降低本装置的维修成本,进而摊薄医疗成本,降低医患治疗经济负担,然后患者将头部放置于通孔11中,双手穿过头部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上肢正位组件,其通过定位板材(9)相互连接为一整体;所述定位板材(9)与支架(1)相互连接,其表面开设有锯齿,所述锯齿与上肢正位组件相卡合;所述上肢正位组件由头部垫板(5)和上身部垫板(6)组成,其上均开设有与锯齿相对应的卡槽,且两个所述垫板均与支架(1)相互滑动连接;所述上肢正位组件沿着支架(1)和定位板材(9)的长度方向做位移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垫板(5)上开设有供头部放置的通孔(11)和报警器(12),所述上身部垫板(6)上开设有与人体胸型相对应的凹槽(13),且头部垫板(5)和上身部垫板(6)上均安装有束缚带(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型臂下椎体成型术肢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内安装有压力感应器,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丽苑洁汝李志强宝音
申请(专利权)人: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