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909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通过提高顶板整体的强度来确保使用时的高稳定性且紧凑地折叠的踏凳。在踏凳中,顶板与第二侧板被连结构件连结,连结构件通过顶板侧连结部与侧板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而形成,顶板侧连结部中的一端侧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顶板连结,侧板侧连结部中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部连结,通过使顶板向第二侧板的上侧转动位移,从而连结构件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分离,踏凳成为使用状态,通过使顶板从第二侧板侧朝向第一侧板侧转动位移,从而连结构件使第二侧板接近第一侧板,踏凳成为收纳状态。踏凳成为收纳状态。踏凳成为收纳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踏凳


[0001]本技术涉及踏凳,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折叠的踏凳。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通过设为能够折叠而能够在收纳时紧凑化的踏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顶板在中央部分割从而进行折叠的结构的踏凳。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一体地构成的顶板与侧板分离从而进行折叠的结构的踏凳。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19358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13113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根据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踏凳,采用两片顶板由中央部连结的结构,因此无法充分确保顶板整体的强度,从而存在使用者踏上踏凳之上时无法充分地获得稳定性的情况。具体而言,在对顶板的中央部(连结部分)施加了载荷时,顶板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存在踏凳产生晃动的情况。
[0009]另一方面,根据所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踏凳,将顶板一体地构成,因此与将顶板分割的结构相比,能够获得较高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在折叠时顶板与侧板连续(夹着铰接部呈180度分离)地配置,因此在收纳时,需要将顶板与侧板相加而得的较多的空间。另外,也会成为在将踏凳折叠的状态下搬运踏凳时体积较大的原因。
[0010]本技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提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通过提高顶板整体的强度来确保使用时的较高的稳定性且能够紧凑地折叠的踏凳。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进行说明。
[0013]本技术的踏凳具备: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它们以能够相互对置地接近分离的方式设置;一对连结侧板,它们在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的对置的两侧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且能够在水平方向中央部分弯折从而进行折叠;以及顶板,其一方的侧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部连结,所述踏凳构成为能够在所述顶板中的另一方的侧端部载置于与所述第一侧板分离的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部的使用状态、以及所述顶板以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接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侧板平行的方式接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收纳状态之间转变,其中,所述顶板具备在所述使用状态下面向上方的顶面、以及面向所述顶面的背面侧的背面,所述顶板中的所述背面的中央部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部被连结构件连结,所述连结构件通过位于所述连结构件的一端侧的顶板侧连结部
与位于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侧的侧板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连结而形成,所述顶板侧连结部中的所述一端侧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背面的中央部连结,所述侧板侧连结部中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内表面上部连结,通过使所述顶板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转动位移,从而所述连结构件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分离,所述踏凳成为所述使用状态,通过使所述顶板从所述第二侧板侧朝向所述第一侧板侧转动位移,从而所述连结构件使所述第二侧板接近所述第一侧板,所述踏凳成为所述收纳状态。
[0014]另外,对于本技术的踏凳,优选的是,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一对所述连结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折叠。
[0015]另外,对于本技术的踏凳,优选的是,在所述使用状态下,一对所述连结侧板以在水平方向中央部分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折的方式配置。
[0016]另外,对于本技术的踏凳,优选的是,所述踏凳构成为能够经过中途状态而在所述收纳状态与所述使用状态之间转变,所述中途状态是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接近,且所述顶板从所述第一侧板起具有规定的角度地打开的状态,在从所述收纳状态到成为所述中途状态为止,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转动轴、以及所述顶板侧连结部与所述侧板侧连结部的连结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顶板侧连结部形成有抵接部,在所述侧板侧连结部形成有被抵接部,在从所述收纳状态到即将成为所述中途状态之前为止,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分离,在所述中途状态下,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
[0017]另外,对于本技术的踏凳,优选的是,在所述中途状态下,包括连结所述顶板侧连结部与所述顶板的所述背面的一端侧转动轴、以及连结所述侧板侧连结部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内表面上部的另一端侧转动轴在内的平面位于比所述连结轴靠所述第二侧板侧的位置。
[0018]另外,对于本技术的踏凳,优选的是,在所述中途状态下,所述侧板侧连结部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表面抵接。
[0019]另外,对于本技术的踏凳,优选的是,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顶板中的另一方的侧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部卡合。
[0020]另外,对于本技术的踏凳,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中的至少一方的下部形成有把手部。
[0021]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技术的踏凳,起到能够通过提高顶板整体的强度来确保使用时的高稳定性且紧凑地折叠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出收纳状态的踏凳的前侧立体图。
[0024]图2是示出收纳状态的踏凳的后侧立体图。
[0025]图3是示出收纳状态的踏凳的右侧视剖视图。
[0026]图4是示出转动初期的踏凳的右侧视剖视图。
[0027]图5是示出中途状态的踏凳的前侧立体图。
[0028]图6是示出中途状态的踏凳的右侧视剖视图。
[0029]图7是示出转动末期的踏凳的前侧立体图。
[0030]图8是示出转动末期的踏凳的右侧视剖视图。
[0031]图9是示出使用状态的踏凳的前侧立体图。
[0032]图10是示出使用状态的踏凳的后侧立体图。
[0033]图11是示出使用状态的踏凳的右侧视剖视图。
[0034]图12是顶板的正面剖视图。
[0035]图13是示出使用状态下的踏凳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 踏凳
[0038]1S 踏凳(收纳状态)
[0039]1H 踏凳(中途状态)
[0040]1U 踏凳(使用状态)
[0041]3 连结侧板
[0042]3a 连结板连结轴
[0043]4 顶板
[0044]4a 顶板连结部
[0045]4b 开闭突起部
[0046]4c 钩部
[0047]4d 使用被卡合部
[0048]4e 顶板凹部
[0049]4f 收纳被卡合部
[0050]4g 凸缘部
[0051]4h 转动支承部
[0052]5 连结构件
[0053]6 转动轴
[0054]7 连结转动轴
[0055]21 第一侧板
[0056]21a 侧板连结部
[0057]21b 第一侧板连结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凳,其具备: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它们以能够相互对置地接近分离的方式设置;一对连结侧板,它们在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的对置的两侧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且能够在水平方向中央部分弯折从而进行折叠;以及顶板,其一方的侧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部连结,所述踏凳构成为能够在所述顶板中的另一方的侧端部载置于与所述第一侧板分离的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部的使用状态、以及所述顶板以与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接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侧板平行的方式接近所述第一侧板的收纳状态之间转变,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具备在所述使用状态下面向上方的顶面、以及面向所述顶面的背面侧的背面,所述顶板中的所述背面的中央部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上部被连结构件连结,所述连结构件通过位于所述连结构件的一端侧的顶板侧连结部与位于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侧的侧板侧连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而形成,所述顶板侧连结部中的所述一端侧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背面的中央部连结,所述侧板侧连结部中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内表面上部连结,通过使所述顶板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转动位移,从而所述连结构件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分离,所述踏凳成为所述使用状态,通过使所述顶板从所述第二侧板侧朝向所述第一侧板侧转动位移,从而所述连结构件使所述第二侧板接近所述第一侧板,所述踏凳成为所述收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状态下,一对所述连结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木道明衣笠有香
申请(专利权)人:长谷川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