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59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包括:缸体组件、至少一个线圈组件及排水组件,缸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缸和至少一个活塞,液压缸的内部中空,活塞活动内置于液压缸,线圈组件包括线圈件和永磁件,线圈件套设于液压缸,永磁件连接于活塞,并活动内置于液压缸,排水组件连接于液压缸,并将液压缸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用于利用液压缸的内部和外部的水的交换来驱动活塞沿液压缸的轴线滑动,以带动永磁件沿液压缸的轴线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造水系统通过增压以将废水排出深潜器,使得大量的能量随废水一起排出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潜器
,尤其涉及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深海潜航器是一种可用于在海洋水下从事相关作业的深潜水装置,因其工作环境为深海,为了保障深海潜航器水下的生活用水和柴电用水的供应,通常需要利用到造水系统。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0757425.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深潜器静默式造水系统和深潜器,所述深潜器静默式造水系统包括自流供水装置、反渗透装置、淡水舱以及压力调节装置;反渗透装置包括反渗透膜、第一通水口、第二通水口和淡水出口,反渗透膜安装于淡水出口处,淡水出口与淡水舱连通;自流供水装置包括第一自流口和第二自流口,第一自流口为伸入海水中的开口结构,开口结构的开口方向与深潜器的航行方向相同,第一自流口与反渗透装置的第一通水口连通,第二自流口与反渗透装置的第二通水口连通;压力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反渗透膜两侧的压差保持在设定范围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深潜器静默式造水系统无需排盐泵,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噪声,但在造水系统造水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来增压排出废水,而此过程不仅耗能巨大,且增压的过程在高压环境下密封可靠性与耐用性均与法得到保证,同时大量的能量随废水一起排出深潜器。
[0004]因此,亟需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造水系统通过增压以将废水排出深潜器,使得大量的能量随废水一起排出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造水系统通过增压以将废水排出深潜器,使得大量的能量随废水一起排出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包括:
[0007]缸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缸和至少一个活塞,所述液压缸的内部中空,所述活塞活动内置于所述液压缸;
[0008]至少一个线圈组件,包括线圈件和永磁件,所述线圈件套设于所述液压缸,所述永磁件连接于所述活塞,并活动内置于所述液压缸;
[0009]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连接于所述液压缸,并将所述液压缸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用于利用所述液压缸的内部和外部的水的交换来驱动所述活塞沿液压缸的轴线滑动,以带动所述永磁件沿所述液压缸的轴线运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可沿所述液压缸的轴线滑动,并将所述液压缸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大小可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件和第二排水件,所述第一排水件包括第
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腔室均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舷外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出水端与舷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件包括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腔室均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舷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水端与舷外部相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组件中所述液压缸和所述活塞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相互间隔设置,且其相对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塞与所述液压缸一一对应设置,另一所述活塞活动内置于另一所述液压缸,并将另一所述液压缸分隔成大小可调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缸体组件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并可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滑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腔室连接于一所述活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腔室连接于另一所述活塞。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件和第二排水件,所述第一排水件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腔室均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舷外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出水端与舷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件包括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腔室均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舷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水端与舷外部相连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及第四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设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并与所述第四进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并与所述第三进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接头设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出水端,并与所述第四排水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四接头设有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水端,并与所述第三排水管的出水端相连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开设有凹槽,所述永磁件呈环状,所述永磁件固定嵌设于所述凹槽,并连接于所述活塞。
[0017]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的周向外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螺旋状的安装槽,所述线圈件呈线状,所述线圈件绕设于所述安装槽,并连接于所述液压缸的周向外壁。
[0018]进一步的,所述缸体组件还包括两个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液压缸一一对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液压缸的内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活塞可活动内置于液压缸,线圈件套设于液压缸的外壁,且永磁件连接于所述活塞,并可沿液压缸的轴线滑动,用于配合线圈件产生感应电流,同时排水组件将液压缸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用于利用液压缸的内部和外部的水的交换来驱动活塞沿液压缸的轴线滑动,以带动永磁件沿液压缸的轴线运动,最终通过液压缸内部和外部的水交换来带动永磁体切割线圈件的线圈,以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达到利用废水排出的能量实现发电的目的,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造水系统通过增压以将废水排出深潜器,使得大量的能量随废水一起排出却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导致大量的能量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在某个初始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在第二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包括:缸体组件1、至少一个线圈组件2及排水组件3,缸体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缸11和至少一个活塞12,液压缸11的内部中空,活塞12活动内置于液压缸11,线圈组件2包括线圈件21和永磁件22,线圈件21套设于液压缸11,永磁件22连接于活塞12,并活动内置于液压缸11,排水组件3连接于液压缸11,并将液压缸11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用于利用液压缸11的内部和外部的水的交换来驱动活塞12沿液压缸11的轴线滑动,以带动永磁件22沿液压缸11的轴线运动。
[0024]可以理解,活塞12可活动内置于液压缸11,线圈件21套设于液压缸11的外壁,且永磁件22连接于活塞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缸和至少一个活塞,所述液压缸的内部中空,所述活塞活动内置于所述液压缸;至少一个线圈组件,包括线圈件和永磁件,所述线圈件套设于所述液压缸,所述永磁件连接于所述活塞,并活动内置于所述液压缸;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连接于所述液压缸,并将所述液压缸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用于利用所述液压缸的内部和外部的水的交换来驱动所述活塞沿液压缸的轴线滑动,以带动所述永磁件沿所述液压缸的轴线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可沿所述液压缸的轴线滑动,并将所述液压缸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大小可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件和第二排水件,所述第一排水件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腔室均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舷外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出水端与舷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件包括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腔室均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舷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水端与舷外部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水水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组件中所述液压缸和所述活塞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相互间隔设置,且其相对侧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塞与所述液压缸一一对应设置,另一所述活塞活动内置于另一所述液压缸,并将另一所述液压缸分隔成大小可调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缸体组件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臣郭俊马骏驰黄润伍杨发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