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47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塔筒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用于将塔筒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包括圆环吊座,所述圆环吊座顶部沿周向均布设有至少8个吊耳,用于与吊机的吊钩连接;吊装横梁,所述吊装横梁下方至少均布设有多个吊点,用于与塔筒顶端连接;井字形吊框,所述吊装横梁分段焊接固定在井字形吊框的中部,所述吊装横梁和井字形吊框的各端部均与所述圆环吊座内侧固定,且所述吊装横梁和井字形吊框的中段整体采用下沉坡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便捷,采用本申请的翻身吊梁后,无需再在塔筒底部增设翻转支撑座,大大节约了材料及人工成本,提高了塔筒翻身吊装稳定性及工作效率。了塔筒翻身吊装稳定性及工作效率。了塔筒翻身吊装稳定性及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风电塔筒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力发电的崛起,大量的风机塔筒需要吊运、翻转及安装。由于塔筒重量、体积、长度均较大,且海上施工作业环境因素复杂,在安装及吊运过程会都涉及到翻身,如何提高塔筒的翻身效率,保证其吊装安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传统起重机吊装设备在对高大的翻身存在重心控制难、翻身时易倾斜不稳等问题,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给翻身作业带来了极大难度。
[0004]现有专利公告号CN108975244B,塔筒翻转装置采用塔筒翻转支撑座,塔筒翻转支撑座包括第一翻转支撑座和第二翻转支撑座,第一翻转支撑座和第二翻转支撑座分别包括固定支座和旋转支座,旋转支座包括旋转臂和支撑部,旋转臂与固定支座可旋转连接;支撑部沿径向方向形成在旋转臂上,用于固定支撑塔筒的第一端。起吊机构包括吊车、吊座和以及第一吊带组。其中,两个吊座分别安装在塔筒上法兰上,并且沿周向对称设置在塔筒的第二端的端面上。第一吊带组包括两根吊带分别与吊车的吊钩和吊座连接。该专利底部虽然采用了翻转支撑座,但顶部起吊机构还是传统吊装形式,由于吊车的吊钩是单点受力,并且直接作用于塔筒顶部,在翻身吊座时极有可能出现晃动倾转,翻转支撑座虽起到了固定支撑作用,但其加工成本高、使用工序复杂,不利于固定不同尺寸类型的塔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尤其是吊座翻身过程中无法确保塔筒翻身稳定性,而提出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用于将塔筒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包括圆环吊座,所述圆环吊座顶部沿周向均布设有至少8个吊耳,用于与吊机的吊钩连接;
[0007]吊装横梁,所述吊装横梁下方设有多个吊点,用于与塔筒顶端连接;
[0008]井字形吊框,所述吊装横梁分段焊接固定在井字形吊框的中部,所述吊装横梁和井字形吊框的各端部均与所述圆环吊座内侧固定,且所述吊装横梁和井字形吊框的中段整体采用下沉坡面结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吊装横梁和井字形吊框的上表面均与所述圆环吊座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下沉坡面结构的两端外侧与所述圆环吊座的下表面齐平,所述下沉坡面结构的中部下表面低于所述圆环吊座的下表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吊装横梁采用箱体结构,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关于所述井字形吊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圆环吊座内侧和井字形吊框的纵梁外侧连接,所述第二箱体两端分别与所述井字形吊框的纵梁内侧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结构包括上、下吊梁面板和两侧的吊梁腹板,所述上、下吊梁面板和两侧的吊梁腹板垂直焊接固定,形成方管柱形的箱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井字形吊框的横梁与纵梁垂直交叉焊接,包括上、下吊框面板和中部的吊框腹板,所述上、下吊框面板和中部的吊框腹板垂直焊接固定,形成工字梁结构。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井字形吊框的横梁与纵梁的交叉处下方均设有吊点。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吊点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起吊板,所述起吊板之间通过销轴穿设固定有起吊滑轮。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起吊板的下部均贯穿下吊梁面板或下吊框面板,所述起吊板的顶部均与上吊梁面板或上吊框面板的下表面焊接固定。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吊梁腹板之间沿水平方向焊接设有加强筋板。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吊框腹板两侧沿水平方向焊接设有加强筋板。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通过采用圆环形式的吊框结构,其适用于吊机专用的环状吊具,环状吊具下方配有多组吊钩分别与本申请的圆环吊座上的吊耳固定,从而实现吊机吊装过程受力环向分布,受力均衡稳定,避免了风电塔筒吊装翻身过程中重心发生变化,吊梁或吊钩处受力不稳而导致塔筒高空扭转倾覆的现象发生,大大降低了塔筒翻身吊装的安全隐患。
[0020]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便捷,采用本申请的翻身吊梁后,无需再在塔筒底部增设翻转支撑座,大大节约了材料及人工成本,提高了塔筒翻身吊装稳定性及工作效率,并且底部排列多组吊点可实现不同尺寸类型的风机塔筒吊装翻身。
[002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通过采用吊装横梁与井字形吊框结合的方式与圆环吊座固定连接,并在中部采用下沉式结构设计,满足吊机的吊钩固定点的受力强度的同时,又针对塔筒顶端直径小的特点对吊梁中部进行了结构加强,保证整个翻身吊梁在上下同时受力的情况下结构强度最大化。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在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的吊装横梁剖面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的井字形吊框剖面视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0、圆环吊座;20、吊装横梁;21、第一箱体;22、第二箱体;23、第三箱体;24、上吊梁面板;25、下吊梁面板;26、吊梁腹板;30、井字形吊框; 31、横梁;32、纵梁;33、上吊框面板;
34、下吊框面板;35、吊框腹板;40、吊耳;50、吊点;51、起吊板;52、销轴;53、起吊滑轮;60、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3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如图1

5,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用于将塔筒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包括圆环吊座10、吊装横梁20和井字形吊框30,圆环吊座10用于与吊机的吊钩连接,吊装横梁20用于与塔筒顶端连接,井字形吊框30用于与承载圆环吊座10及吊装横梁20进行结构加强。本实施例中,圆环吊座10作为整个翻身吊梁的最外部框架,优选采用方管折弯拼接形成,也可以采用折弯槽钢加折弯封板组合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用于将塔筒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吊座(10),所述圆环吊座(10)顶部沿周向均布设有至少8个吊耳(40),用于与吊机的吊钩连接;吊装横梁(20),所述吊装横梁(20)下方设有多个吊点(50),用于与塔筒顶端连接;井字形吊框(30),所述吊装横梁(20)分段焊接固定在井字形吊框(30)的中部,所述吊装横梁(20)和井字形吊框(30)的各端部均与所述圆环吊座(10)内侧固定,且所述吊装横梁(20)和井字形吊框(30)的中段整体采用下沉坡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横梁(20)和井字形吊框(30)的上表面均与所述圆环吊座(10)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下沉坡面结构的两端外侧与所述圆环吊座(10)的下表面齐平,所述下沉坡面结构的中部下表面低于所述圆环吊座(10)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风电塔筒翻身吊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横梁(20)采用箱体结构,包括第一箱体(21)、第二箱体(22)和第三箱体(23),所述第一箱体(21)和第三箱体(23)关于所述井字形吊框(30)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箱体(21)和第三箱体(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圆环吊座(10)内侧和井字形吊框(30)的纵梁(32)外侧连接,所述第二箱体(22)两端分别与所述井字形吊框(30)的纵梁(32)内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洪慧张盛华陈培红洪霞
申请(专利权)人:领新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