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38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分隔板,箱体连接有弃流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隔板开设有通水口;箱体内还偏心铰接有集水桶;箱体内设有配重块,配重块通与集水桶相连;分隔板滑动连接有封堵板,封堵板的一端连接有拉簧,拉簧另一端与箱体相连,封堵板与配重块相连;进水管连接有端板,端板设有密封圈;进水管设有活塞,活塞连通有套筒;套筒与密封圈紧密贴合;活塞通过弹簧与端板相连;套筒的筒壁开设有第二排水口,进水管开设有第一排水口;还包括挡板,挡板与套筒外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由雨水流量的变化自动完成雨水弃流和雨水收集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无需电源和自动控制设备,易于检修和维护。检修和维护。检修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雨水收集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或携带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或建筑物后,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因此在收集雨水时,需要把这部分雨水弃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初期雨水弃流器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现有技术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初期弃流装置通常采用电磁阀、浮球等结构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但是其结构复杂,需要电力,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采用纯机械结构实现在降雨初期降雨强度较小时弃流初期雨水,降雨后期降雨强度增大后实现雨水收集。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将箱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的分隔板,在所述分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弃流管,在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弃流管、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箱体相连通;所述分隔板开设有通水口;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偏心铰接的集水桶;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配重块,箱体内壁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配重块顶部通过第一拉绳与所述集水桶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拉绳挂绕在所述第一滑轮上;所述分隔板上方滑动连接有与所述通水口相适配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一端连接有拉簧,拉簧另一端与箱体内壁相连,所述箱体内壁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封堵板通过第二拉绳与所述配重块底端相连;所述第二拉绳挂绕在所述第二滑轮上;所述封堵板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水孔;所述集水桶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
[0006]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还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进水管中还活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开设有中心孔;所述活塞的一端连接有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套筒;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套筒内部相连通;所述套筒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圈,所述套筒的筒壁与所述密封圈紧密贴合;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端板相连;所述套筒的筒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口,经第二排水口流出的雨水流入集水桶中;所述进水管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排水口,经第一排水口排出的雨水流入箱体内;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水口封堵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进水管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挡板通过连杆与所述套筒外壁相连。
[0007]在弹簧未压缩时,活塞位于第一排水口的右侧且挡板位于第一排水口的左侧,第一排水口完全打开;第二排水口完全位于进水管内部;在初始状态下,配重块通过第一拉绳拉动集水桶呈倾斜状。
[0008]所述进水管的外壁连接有两根导轨,所述连杆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两根导轨均位于第一排水口的同一侧;当挡板的一端与靠近第一排水口的这根导轨相接触时,挡板完全将第一排水口封堵住;且第二排水口完全从进水管中移出,进入到进入箱体内部。
[0009]还包括呈弧形的溜槽,所述溜槽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下方,所述溜槽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或导轨相连;所述溜槽呈倾斜设置,所述溜槽的低端位于所述集水桶的桶口上方;经第二排水口排水的雨水落入溜槽中汇集并流入集水桶中。
[0010]所述箱体内壁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内部开设有穿绳孔,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穿过该穿绳孔与所述配重块相连。
[0011]所述活塞的还连接有滤网。
[0012]所述活塞表面开设有嵌合槽,所述滤网嵌合在该嵌合槽中,所述滤网的侧面与所述活塞侧面相平齐。
[0013]所述进水管内还设置有冲击板,所述冲击板的顶部与所述进水管内部相铰接。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步骤一:降雨初期,初期雨水流入到进水管中,由于活塞的阻隔,初期雨水的流量不足以推动活塞移动,初期雨水只能经第一排水口排出,流入到分隔板上,再经分隔板开设的通水口流向弃流管,初期雨水被弃流排出;
[0016]步骤二:随着雨量增大,雨水流入到进水管中,雨水对活塞产生冲击,雨水的流量足以使活塞压缩弹簧并向右移动,并带动套筒向右移动;套筒在移动时,第二排水口也随之右移并进入到箱体内,实现第二排水口与箱体内部的连通;套筒在右移时还会带动连杆右移,连杆右移带动挡板右移并将第一排水口封堵;使得雨水经第二排水口流入集水桶中;随着集水桶中的水不断增加,集水桶会克服配重块的阻力并发生旋转,集水桶在旋转过程中会带动配重块上移,同时配重块还会通过第二拉绳带动封堵板右移,拉簧产生弹力,封堵板将通水口封堵;由于进水量远大于通水口处的排水量,箱体内的雨水不断增大,直至从出水口排出被收集。
[0017]上述步骤一中,降雨初期,初期雨水流入到进水管中,由于冲击板的阻隔,初期雨水的流量不足以推动冲击板旋转,进而无法使活塞移动,初期雨水被弃流;上述步骤二中,随着雨量的增大,雨水首先会冲击冲击板,冲击板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冲击板会推动活塞右移,使得雨水经第二排水口流入集水桶中并最终完成雨水的收集;还包括步骤三;降雨后期,随着雨量的减小,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塞自动复位,挡板进而也自动复位;在活塞复位的过程中,经滤网过滤后残留的杂质在活塞的推动下经第一排水口排出落入箱体内;集水桶中储存的雨水经第一透水孔排出,箱体内储存的雨水经第二透水孔排出并最终经弃流管排出;随着集水桶内的雨水不断的减少,在配重块的作用下,集水桶逐渐旋转倾斜最终恢复至初始状态。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由雨水流量的变化自动完成雨水弃流和雨水收集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无需电源和自动控制设备,易于检修和维护,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偏心铰接的集水桶,利用集水桶内雨水的重量变化,实现自旋转,进而可联动带动封堵板进行移动,使得封堵板将通水口封堵住,使雨水从出水管排出,完成雨水的收集,方便后续利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水管中设置活塞、套筒,并且在进水管
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具有与套筒联动的挡板;在套筒中开设有第二排水口,利用雨水流量的变化,实现第二排水口位置的变化以及联动实现第一排水口的封堵,使得雨水可经第二排水口进入到集水桶中,最终联动实现集水桶的旋转以及通水口的封堵;进水管内部的结构设置、集水桶部分结构的设置以及通水口处结构的设置,三部分巧妙配合,很好的实现了初期雨水的弃流和降水中后期干净雨水的收集。
[0021]3.通过在活塞上设置有滤网,可以起到过滤作用,便于收集到干净的雨水,而且,由于活塞是可移动的,被滤网拦截的杂质可随着活塞的移动从第一排水口处排出,实现了杂质的自清理,延长了滤网的使用周期。
[0022]4.本装置还设置有呈弧形的倾斜设置的溜槽,利用溜槽方便承接从第二排水口排出的雨水,使得雨水准确流入到集水桶中。
附图说明
[0023]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将箱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的分隔板,在所述分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弃流管,在分隔板的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弃流管、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箱体相连通;所述分隔板开设有通水口;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偏心铰接的集水桶;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配重块,箱体内壁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配重块顶部通过第一拉绳与所述集水桶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拉绳挂绕在所述第一滑轮上;所述分隔板上方滑动连接有与所述通水口相适配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一端连接有拉簧,拉簧另一端与箱体内壁相连,所述箱体内壁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封堵板通过第二拉绳与所述配重块底端相连;所述第二拉绳挂绕在所述第二滑轮上;所述封堵板开设有若干第二透水孔;所述集水桶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还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密封圈;所述进水管中还活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开设有中心孔;所述活塞的一端连接有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套筒;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套筒内部相连通;所述套筒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圈,所述套筒的筒壁与所述密封圈紧密贴合;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端板相连;所述套筒的筒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排水口,经第二排水口流出的雨水流入集水桶中;所述进水管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排水口,经第一排水口排出的雨水流入箱体内;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水口封堵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进水管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挡板通过连杆与所述套筒外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弹簧未压缩时,活塞位于第一排水口的右侧且挡板位于第一排水口的左侧,第一排水口完全打开;第二排水口完全位于进水管内部;在初始状态下,配重块通过第一拉绳拉动集水桶呈倾斜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外壁连接有两根导轨,所述连杆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两根导轨均位于第一排水口的同一侧;当挡板的一端与靠近第一排水口的这根导轨相接触时,挡板完全将第一排水口封堵住;且第二排水口完全从进水管中移出,进入到进入箱体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弧形的溜槽,所述溜槽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下方,所述溜槽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或导轨相连;所述溜槽呈倾斜设置,所述溜槽的低端位于所述集水桶的桶口上方;经第二排水口排水的雨水落入溜槽中汇集并流入集水桶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用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孙新收陈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