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砚鹏专利>正文

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306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包括两个交叉转动连接的手柄组件,任一手柄组件的一端设有夹爪,任一手柄组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夹爪的一端设于手柄组件,夹爪的另一端为自由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剥离器的夹爪一侧伸入血管的外膜与粥样硬化沉积物间隙,使两个夹爪将内膜环抱住;然后使两个夹爪的自由端相互靠拢并前向移动,可以将粥样硬化沉积物剥离下来;然后通过两个夹爪的自由端进一步地相互靠拢以夹住并将粥样硬化沉积物从外膜内取出。能够提高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成功率,增加剥离器与冠状动脉内膜接触面积,避免受力不均导致内膜断裂,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
[0003]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0004]左右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左冠状动脉为一短干,发自左主动脉窦,经肺动脉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3~5mm后,立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切迹至心的膈面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右冠状动脉起自右主动脉窦,经肺动脉根部及右心耳之间,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继续在膈面的冠状沟内行走,在房室交点附近发出后降支,即后室间支。
[0005]现有弥漫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单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均无法使之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影响患者的预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通过去除病变部位内膜粥样硬化沉积物来恢复连续性血流。在不同的心脏中心,CABG同期CE率已达到在3.7%

42%。在CE时,通常需要采用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进行剥离。传统剥离器械为直杆型,无法调整操作角度,剥离后牵拉时经常由于拉力不均导致内膜断裂,不完全剥离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导致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其能够提高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成功率,增加剥离器与冠状动脉内膜接触面积,避免受力不均导致内膜断裂,缩短手术时
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包括两个交叉转动连接的手柄组件,任一上述手柄组件的一端设有夹爪,任一上述手柄组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上述夹爪的一端设于上述手柄组件,上述夹爪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0009]实际使用时,将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冠状动脉血管外膜切开,医护人员手持手柄组件,将剥离器的夹爪一侧伸入血管的外膜与粥样硬化沉积物间隙,伸入时,可转动手柄组件,使两个夹爪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开一段距离,使两个夹爪将内膜环抱住;然后可转动手柄组件,使两个夹爪的自由端相互靠拢并前向移动,可以将粥样硬化沉积物剥离下来;然后通过两个夹爪的自由端进一步地相互靠拢以夹住剥离下的粥样硬化沉积物并将粥样硬化沉积物从外膜内取出即可。如此能够提高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成功率,增加剥离器与冠状动脉内膜接触面积,避免受力不均导致内膜断裂,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0010]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爪为半圆筒形状,上述夹爪的开口朝向另一个上述夹爪。
[0011]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爪的自由端圆滑。
[0012]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爪的宽度从靠近上述手柄组件的一端朝上述夹爪的自由端逐渐减小。
[0013]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爪朝内的侧壁沿上述夹爪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防滑齿。
[0014]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夹爪朝内的侧壁设有防滑层。
[0015]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柄组件包括两个交叉转动连接的手柄杆,任一上述手柄杆的一端设有连接杆;上述夹爪设于上述连接杆。
[0016]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杆与上述手柄杆之间的夹角为135
°
或45
°

[0017]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上述手柄杆远离上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把手。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包括两个交叉转动连接的手柄组件,任一上述手柄组件的一端设有夹爪,任一上述手柄组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上述夹爪的一端设于上述手柄组件,上述夹爪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0020]实际使用时,将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冠状动脉血管外膜切开,医护人员手持手柄组件,将剥离器的夹爪一侧伸入血管的外膜与粥样硬化沉积物间隙,伸入时,可转动手柄组件,使两个夹爪的自由端相互分离开一段距离,使两个夹爪将内膜环抱住;然后可转动手柄组件,使两个夹爪的自由端相互靠拢并前向移动,可以将粥样硬化沉积物剥离下来;然后通过两个夹爪的自由端进一步地相互靠拢以夹住剥离下的粥样硬化沉积物并将粥样硬化沉积物从外膜内取出即可。如此能够提高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成功率,增加剥离器与冠状动脉内膜接触面积,避免受力不均导致内膜断裂,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闭合时的俯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张开时的俯视图;
[0024]图3为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在连接杆与手柄杆之间的夹角为135
°
时的正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在连接杆与手柄杆之间的夹角为45
°
时的正视图。
[0027]图标:1

夹爪;2

防滑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交叉转动连接的手柄组件,任一所述手柄组件的一端设有夹爪,任一所述手柄组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夹爪的一端设于所述手柄组件,所述夹爪的另一端为自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为半圆筒形状,所述夹爪的开口朝向另一个所述夹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的自由端圆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的宽度从靠近所述手柄组件的一端朝所述夹爪的自由端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内膜剥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砚鹏
申请(专利权)人:潘砚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