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及管束推进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820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及管束推进工艺,包括壳体和管束,管束的一端为浮动端,浮动端能沿壳体的一侧进入壳体内部,浮动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浮动端设置推进机构,推进机构包括侧向推进组件和底部推进组件,侧向推进组件和底部推进组件分别设置在浮动端,管束位于壳体内时,侧向推进组件的侧向轮和底部推进组件的底部轮分别与壳体的内壁接触,并能使管束与壳体同心。通过侧向推进组件和底部推进组件的配合设置,能保证管束能于壳体内自由进出,又能保证管束在进出的过程中不划伤壳体的内壁,提高了管式换热器的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为高质量的管式换热器的组装提供了方便。管式换热器的组装提供了方便。管式换热器的组装提供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及管束推进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及管束推进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装置是一个常见的设备,通常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纺织、工业生产等领域。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加上各种行业的需求,换热器的形式也不断跟着时代的潮流一直改变,一般有板式和管式两种。但是如果用在化工行业及食品行业等需要大量的进行热交换的行业时,主要还是以管式换热器为主。
[0003]管式换热器包括管层和壳层两大部分,在管层上又有数片折流板(折流板数量依换热器大小、长度及工艺而定),但是由于换热器本身结构的原因,为确保换热器效率,通常情况下管束要进入壳体内部一端的管板和折流板的外径会略小于壳体的内径,特别的是折流板的外径一般情况下会略小于壳体内径6mm左右,即相当于管束与壳体周园的内径间隙约3mm左右,这就给制造及装配过程中带来了以下难度,第一,对壳体的真圆度要求较高;第二,对管束的折流板外径公差标准必须提高,并且折流板外圆部位需打磨圆滑不可以有锐角和毛刺现象,第三,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要求的前提之下,管束与壳体在装配过程中既要保证管束能于壳体内能顺利推进及拉出,又要同时确保管束于进出过程中不能划伤壳体的内表面。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在化工设备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例如不锈钢与钢的复合板材,镍

钢复合板、钛

钢复合板等,由于特殊金属的覆层的厚度,按GB

150压力容器制造规范要求为3MM且修磨深度不得大于覆层厚度的30%而且不得大于1MM否则应焊补,传统的制作工艺无论是管束立式装配还是卧式装配都很难避免划伤筒体内侧表面。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专利技术人,为解决管束与壳体装配过程中既要保证管束能于壳体内自由进出又要保证管束于壳体内进出过程中不划伤壳体内侧问题,旨在专利技术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及管束推进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及管束推进工艺。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包括壳体和管束,所述管束的一端为浮动端,且在外力作用时,浮动端能沿壳体的一侧进入壳体内部,且所述浮动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所述浮动端设置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侧向推进组件和底部推进组件,且所述侧向推进组件和底部推进组件分别设置在浮动端,且管束位于壳体内时,所述侧向推进组件的侧向轮和底部推进组件的底部轮分别与壳体的内壁接触,并能使管束与壳体同心。
[0007]优选地,所述侧向推进组件包括侧向卡盘支撑,所述侧向卡盘支撑与浮动端连接,且所述侧向卡盘支撑上还通过腰形孔连接侧向支撑,所述侧向支撑沿径向设置,所述侧向
支撑上转动设置侧向轮,且所述侧向轮超出浮动端的侧面。即通过腰形孔的设置,即螺杆或固定杆设置在腰形孔内,螺杆或固定杆的两侧分别设置螺母,通过两个螺母将侧向支撑固定在腰形孔内,且螺杆或固定杆的活动范围仅为腰形孔,通过腰形孔的长度来调整侧向轮超出浮动端的侧面的距离,即保证了管束和壳体之间安装的灵活。
[0008]优选地,所述侧向卡盘支撑上还设置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连接侧向支撑,且通过所述调节丝杆能推动侧向支撑沿腰形孔进行移动。在侧向卡盘支撑上设置螺纹座,调节丝杆转动设置在螺纹座内,同时另一端与侧向支撑连接,且为转动连接,转动方向为调节丝杆的旋转方向,而且工作时,调节丝杆能推着侧向支撑沿腰形孔进行移动,实现对侧向轮的露出位置的调节。
[0009]优选地,所述底部推进组件包括底部卡盘支撑,所述底部卡盘支撑设置在浮动端,且底部卡盘支撑通过千斤顶连接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上转动设置底部轮,且在千斤顶作用时,所述底部轮能超出浮动端的侧面。即通过千斤顶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支撑大重量的管束。
[0010]优选地,所述底部卡盘支撑上设置斜拉槽钢,且所述斜拉槽钢与底部卡盘支撑倾斜设置。即斜拉槽钢的设置,提高了底部卡盘支撑的承受力,而且千斤顶的位于设置在斜拉槽钢的下方,能保证了千斤顶作用时,底部卡盘支撑能保持稳定。
[0011]优选地,所述侧向推进组件设置两组,所述底部推进组件设置一组,且所述底部推进组件沿竖直方向向下设置,所述侧向推进组件对称设置在浮动端的两侧。即底部推进组件主要承重,两侧对称的侧向推进组件能对管束进行微调,保证同心,继而在两个侧向轮和一个底部轮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管束和壳体的组装。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工装吊耳,所述管束上设置管板吊耳,且所述工装吊耳设置在管束的进入端,所述管板吊耳设置在管束的另一端的管板上。即通过工装吊耳和管板吊耳能对壳体和管束进行吊装,并方便大尺寸且大重量的管式换热器的组装。
[0013]一种管束推进工艺,包括:
[0014]第一,将壳体水平放置,且壳体的左端的管口转至壳体正上方,并在壳体的左侧的通孔处对称设置两个工装吊耳;
[0015]第二,在管束的浮动端设置底部卡盘支撑,然后在浮动端的左右两侧依次设置侧向卡盘支撑;
[0016]第三,在起吊位置用钢板卷制的半圆筒体将管束包好,随后选用合适的吊具将管束起吊并移动行车使管束与壳体平行,并且使管束与壳体的同心,利用行车向前移动将管束穿入壳体一定的长度;且长度需要确保方便安装底部轮支撑及侧向轮支撑;
[0017]第四,将底部支撑放置于壳体内部正下方,在底部轮支撑上面定位千斤顶,同时确保千斤顶在底部支撑上面的斜拉槽钢的正下方,通过调节千斤顶的高度调整管束上下位置,在竖直方向,调节管束与壳体;
[0018]第五,左右依次安装侧向支撑,通过侧向卡盘支撑上面的调节丝杆调整管束的左右方向,在水平位置,调节管束与壳体;
[0019]第六,通过第四和第五步,再次确认管束和壳体处于同心,侧向支撑与侧向卡盘支撑锁紧;
[0020]第七,在管束上用电动葫芦将管板吊耳与壳体的工装吊耳连接好,在行车的配合
下,通过电动葫芦缓慢将管束推进壳体,在管束向前移动过程中需保证两个电动葫芦等速拉动。防止管束左右偏离从而划伤筒体内表面。
[0021]本专利技术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通过侧向推进组件和底部推进组件的配合设置,能保证管束能于壳体内自由进出,又能保证管束在进出的过程中不划伤壳体的内壁,提高了管式换热器的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为高质量的管式换热器的组装提供了方便。
[0022]一种管式推进工艺,能保证管束在壳体内进出过程中,保持同心,且不划伤壳体的内壁,而且也提高了管束和壳体的装配速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推进过程中的侧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浮动端的底部推进组件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浮动端的侧向推进组件的示意图。
[0027]图5为底部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包括壳体和管束,所述管束的一端为浮动端,且在外力作用时,浮动端能沿壳体的一侧进入壳体内部,且所述浮动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动端设置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侧向推进组件和底部推进组件,且所述侧向推进组件和底部推进组件分别设置在浮动端,且管束位于壳体内时,所述侧向推进组件的侧向轮和底部推进组件的底部轮分别与壳体的内壁接触,并能使管束与壳体同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推进组件包括侧向卡盘支撑,所述侧向卡盘支撑与浮动端连接,且所述侧向卡盘支撑上还通过腰形孔连接侧向支撑,所述侧向支撑沿径向设置,所述侧向支撑上转动设置侧向轮,且所述侧向轮超出浮动端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卡盘支撑上还设置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连接侧向支撑,且通过所述调节丝杆能推动侧向支撑沿腰形孔进行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推进组件包括底部卡盘支撑,所述底部卡盘支撑设置在浮动端,且底部卡盘支撑通过千斤顶连接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上转动设置底部轮,且在千斤顶作用时,所述底部轮能超出浮动端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卧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卡盘支撑上设置斜拉槽钢,且所述斜拉槽钢与底部卡盘支撑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头式换热器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彦磊谢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永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