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丽王菊莲专利>正文

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810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黏质壤土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块;对育苗地块平整并覆盖薄膜以及大水漫灌;精选育苗种子并采用清水浸泡,将浸泡后的育苗种子清洗干净并进行晾晒;采用打孔器在薄膜上打穴,在打好的穴洞内进行播种;在播种后育苗地块上覆盖细河沙并覆盖一层保湿布,随后再大水漫灌若干次后将保湿布清理掉;出苗后对育苗地块灌溉若干次,停止灌溉后对长出的实生苗进行练苗,并在练苗过程中对培育2至3个月的实生苗进行断根处理;将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实生苗进行出圃。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有高效提供优质红纱种苗的人工育苗方法,从而对干旱区红砂种群恢复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的问题。区红砂种群恢复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的问题。区红砂种群恢复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育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砂(Reamuria songarica)为柽柳科红砂属超旱生小灌木,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耐瘠薄以及寿命长等特点,是我国温带荒漠区和荒漠草原区分布范围最广、生态幅度最大的地带性植被之一。作为荒漠区优良的固沙植物,红砂通过天然更新方式保证了红砂种群的稳定,在固定流沙、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了生态“屏障”的作用。
[0003]目前在干旱区红砂种子育苗领域,尚未有提供优质红纱种苗的人工育苗方法,对干旱区红砂种群恢复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未有高效提供优质红纱种苗的人工育苗方法,从而对干旱区红砂种群恢复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包括:选取土壤为黏质壤土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块;对育苗地块进行平整并覆盖薄膜,随后对经过覆膜后的育苗地块进行大水漫灌;精选育苗种子并采用清水浸泡,将浸泡后的育苗种子清洗干净并进行晾晒;采用打孔器在薄膜上打穴,在打好的穴洞内进行播种;在播种后育苗地块上覆盖细河沙并覆盖一层保湿布,随后再大水漫灌若干次后将保湿布清理掉;出苗后对育苗地块灌溉若干次,停止灌溉后对长出的实生苗进行练苗,并在练苗过程中对培育2至3个月的实生苗进行断根处理;将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实生苗进行出圃。
[0006]进一步地,黏质壤土的育苗地块土层厚度在40cm以上,土壤的PH值≤8.5,有机质大于 0.5%,并铺设有排管系统。
[0007]进一步地,对育苗地块进行平整时,土壤深耕30cm,并使平整后的育苗地块不积水;薄膜的宽幅为1.4m。
[0008]进一步地,精选育苗种子时,要求种子籽粒饱满,种子净度95%以上,纯度99%,且无病虫害。
[0009]进一步地,育苗种子清水浸泡时间为48小时;育苗种子晾晒后不粘手即可播种。
[0010]进一步地,在育苗地块播种时,选择6月上旬并在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为25kg。
[0011]进一步地,采用打孔器在薄膜上打穴时,打孔器的直径为3至4cm,洞穴深度为0.5至 0.8cm,株行距为7*10cm,每穴点播种50至80粒。
[0012]进一步地,在播种后育苗地块上覆盖的细河沙厚度为0.5cm,覆盖的保湿布为白色保湿布;覆盖保湿布后进行大水漫灌时,每隔5至6天灌溉1次,连续灌溉3次,灌溉完成20天后,在下午16时后清理保湿布。
[0013]进一步地,在练苗过程中采用0.3

0.5%的高锰酸钾溶液防治实生苗得立枯病。
[0014]进一步地,预定质量标准的实生苗为苗龄4个月以上、练苗期2个月以上、苗高10cm以上、断根培育2个月以上的实生苗。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土壤为黏质壤土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块;对育苗地块进行平整并覆盖薄膜,随后对经过覆膜后的育苗地块进行大水漫灌;精选育苗种子并采用清水浸泡,将浸泡后的育苗种子清洗干净并进行晾晒;采用打孔器在薄膜上打穴,在打好的穴洞内进行播种;在播种后育苗地块上覆盖细河沙并覆盖一层保湿布,随后再大水漫灌若干次后将保湿布清理掉;出苗后对育苗地块灌溉若干次,停止灌溉后对长出的实生苗进行练苗,并在练苗过程中对培育2至3个月的实生苗进行断根处理;将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实生苗进行出圃。本专利技术通过种子露田红砂苗的培育,为干旱荒漠区生态植被恢复提供大量优质红砂种苗,加快了干旱区红砂种群的人工促进恢复进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有高效提供优质红纱种苗的人工育苗方法,从而对干旱区红砂种群恢复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同播种量对红砂种子露田育苗出苗率的影响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同播种深度对红砂种子露田育苗出苗率的影响的示意图;
[0020]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同播种时间对红砂种子露田育苗出苗率的影响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不同灌水量对红砂种子露田育苗的苗木高度的影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4]S102:选取土壤为黏质壤土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块;
[0025]S104:对育苗地块进行平整并覆盖薄膜,随后对经过覆膜后的育苗地块进行大水漫灌;
[0026]S106:精选育苗种子并采用清水浸泡,将浸泡后的育苗种子清洗干净并进行晾晒;
[0027]S108:采用打孔器在薄膜上打穴,在打好的穴洞内进行播种;
[0028]S110:在播种后育苗地块上覆盖细河沙并覆盖一层保湿布,随后再大水漫灌若干次后将保湿布清理掉;
[0029]S112:出苗后对育苗地块灌溉若干次,停止灌溉后对长出的实生苗进行练苗,并在
练苗过程中对培育2至3个月的实生苗进行断根处理;
[0030]S114:将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实生苗进行出圃。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种子露田红砂苗的培育,为干旱荒漠区生态植被恢复提供大量优质红砂种苗,加快了干旱区红砂种群的人工促进恢复进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尚未有高效提供优质红纱种苗的人工育苗方法,从而对干旱区红砂种群恢复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的问题。
[0032]具体实施时,育苗地块黏质壤土的土层厚度在40cm以上,土壤的PH值≤8.5,有机质大于0.5%,并铺设有良好的排管系统,育苗地块的大小在1亩左右,便于苗期大水漫灌,湿度过大容易使苗木根系坏死。
[0033]进一步地,对育苗地块进行平整时,土壤深耕30cm,并使平整后的育苗地块不积水;薄膜的宽幅为1.4m,采用农用膜即可,在播种前对育苗地块进行覆膜,便于提高土壤的温度。
[0034]进一步地,精选育苗种子时,要求种子籽粒饱满,种子净度95%以上,纯度99%,且无病虫害。
[0035]进一步地,育苗种子清水浸泡时间为48小时;育苗种子晾晒后不粘手即可播种。
[0036]进一步地,在育苗地块播种时,选择6月上旬并在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至25kg,优选为25kg。
[0037]进一步地,采用打孔器在薄膜上打穴时,深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土壤为黏质壤土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块;对所述育苗地块进行平整并覆盖薄膜,随后对经过覆膜后的育苗地块进行大水漫灌;精选育苗种子并采用清水浸泡,将浸泡后的育苗种子清洗干净并进行晾晒;采用打孔器在薄膜上打穴,在打好的穴洞内进行播种;在播种后育苗地块上覆盖细河沙并覆盖一层保湿布,随后再大水漫灌若干次后将保湿布清理掉;出苗后对育苗地块灌溉若干次,停止灌溉后对长出的实生苗进行练苗,并在练苗过程中对培育2至3个月的实生苗进行断根处理;将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实生苗进行出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质壤土的育苗地块土层厚度在40cm以上,土壤的PH值≤8.5,有机质大于0.5%,并铺设有排管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育苗地块进行平整时,土壤深耕30cm,并使平整后的育苗地块不积水;薄膜的宽幅为1.4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砂种子露田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精选育苗种子时,要求种子籽粒饱满,种子净度95%以上,纯度99%,且无病虫害。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刚许丽王菊莲
申请(专利权)人:许丽王菊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