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84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葡萄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该树形新颖且具有艺术性,极富观赏价值;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害并提高果实的着色和感官品质;结果部位高度适中,方便采摘,并且增加了观光商业价值;适合在非埋土防寒且旅游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地区种植推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包括主干、垂直主干的星射型主蔓和新梢培养方式;顶端最大面为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
一、

[0001]本技术涉及葡萄种植
,尤其是涉及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二、
技术介绍

[0002]葡萄是世界4大果树之一,2017年的产量仅次于香蕉、苹果,以7428万吨排在第三位(FAO数据)。葡萄果实多汁、美味,并具有助消化、抗衰老、软化血管等作用,深受世界消费者喜爱。同时由于葡萄特有的强大的加工属性,因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其他水果。
[0003]农业旅游是通过对农业产地、产品和生产过程等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仅能享受到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也能通过当地历史、文化、习俗的讲解与生产过程的亲身体验更为深人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从而形成旅游产业和当地农业产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独特产业模式。葡萄生产已遍及全国各地,加快葡萄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为主流。
[0004]南方地区葡萄花期多阴雨天气,病害严重,生产成本高,一直制约着葡萄的生产。南方栽培品种如巨峰主要受黑痘病、炭疽病、灰霉病及霜霉病影响严重。采用高干型架,架面离地面抬高到2.2m,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结果枝自然下垂方便整枝修剪,可以有效控制树势,减少因树势强旺而引起的落花落果,符合品种的栽培特性。而且技术简单易操作,比棚架修剪更易掌握。传统树形多主蔓扇形和直立龙干形,随着树龄的增加,顶端优势强,易造成上强下弱;副梢长势旺,管理频繁,工作量大;结果部位不集中,成熟期不一致,管理不方便树体上强下弱,早衰现象严重。我国南方地区葡萄栽培技术、生产经验不足等问题尚需解决。此外,独特美观的葡萄树形可以吸引外来游客,促进我国葡萄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适用于观光的葡萄树形发展较少,多数葡萄酒旅游地点只有简易的“棚架”式观光走廊。缺乏足够多的观光树形已经成限制我国葡萄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0005]葡萄为蔓性,可随意造形。在栽培上树形常依支架的形状而异,因此,其整形依支架的形式可分为棚架整形、篱架整形,高、宽、垂整形和无支架整形。整形要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不同的整形方法,尽量利用和发挥品种的特性,以求达到丰产、稳产、优质的目的。如生长势极旺的品种,应用棚架整形,而生长势弱的品种则以篱架整形为宜。此外,还要根据气候、土壤、栽培密度、肥水管理条件等确定合理整形方式。整形不仅可以调节植株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矛盾,还有助于地下部根系和树冠的协调平衡关系,同时,可以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力。整形可控制植株旺长,提早结果,防止早衰,复壮更新,延长结果年限,合理负载量,提高果实品质等。目前生产中应用葡萄树形主要是棚架形和篱架形,棚架类型有大棚架和小棚架两类篱架通透性欠缺,病害相对不易控制并且管理工作量较大;棚架管理操作较为麻烦,特别是矮棚架或低矮的倾斜部分;棚面荫蔽,可能加重病害。
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主体部分、上主体部分和绑蔓铁丝组成;
[0008]所述的下主体部分由一条粗壮的主杆构成;
[0009]所述的上主体部分由五条一端相接设置于同一平面,且互为72
°
夹角长度一致的杆组成;
[0010]所述的下主体部分与上主体部分相垂直,所述的绑蔓铁丝为五条,设置于同一平面,每条绑蔓铁丝的中部分别设置于五条杆的另一端,其中两侧的2个铁丝分别以中间钢丝为对称轴两两对称,五条绑蔓铁丝的两端分别固设于相对称的两个“T”型支架上。
[0011]进一步,五条杆的长度分别为1.5~1.6m。
[0012]进一步,下主体部分高度为2.2~2.3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繁星点点型”葡萄种植结构在树型的结果部位呈竖直均匀分布,便于管理,极具观赏价值;
[0015]2、本技术结构的粗壮主干骨架为支柱,对葡萄树体起支撑作用,葡萄树叶幕自然垂下,节省管理成本,分布均匀各角度均能受光且通风条件优良,有利于葡萄树体发育、稳固树势和浆果着色的同时也增加了葡萄果实养分供给,可提高光能利用率,果实商品质量,更适宜食用;减少果实病害和腐烂;
[0016]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造型新颖、适于观赏、操作简便、管理方便其整体造型呈星射状,结果部位均匀分布,树势雄壮,引人注目。
四、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繁星点点型”树形培养的绑缚钢丝和支架情况;
[0019]图3a为定植苗与支撑柱绑缚后的生长情况;
[0020]图3b为繁星点点型第二年三条主蔓生长示意图;
[0021]图3c为繁星点点型第三年三条主蔓生长示意图;
[0022]图3d为繁星点点型五条营养枝生长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最终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包括下主体部分1、上主体部分2和绑蔓铁丝3组成;
[0026]所述的下主体部分1由一条粗壮的主杆构成;
[0027]所述的上主体部分2由五条一端相接设置于同一平面,且互为72
°
夹角长度一致的杆组成;
[0028]所述的下主体部分1与上主体部分2相垂直,所述的绑蔓铁丝3为五条,设置于同一平面,每条绑蔓铁丝3的中部分别设置于五条杆的另一端,其中两侧的2个铁丝分别以中间钢丝为对称轴两两对称,距中间钢丝距离分别为1米及1.5米。五条绑蔓铁丝3的两端分别固设于相对称的两个“T”型支架4上。
[0029]上述五条杆的长度分别为1.5~1.6m。
[0030]上述下主体部分高度为2.2~2.3m,新梢自然垂下生长,方便游客采摘的同时,也增加了主蔓离地的高度。
[0031]本结构新梢自然垂下生长至80

90cm后进行摘心。
[0032]5条绑蔓铁丝3的支架高2.4m,在2.2m高处有一长度为3

3.2米用于固定五条钢丝的“T”型支架4(如图2)。
[0033]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方法为:
[0034]第一年
[0035]定植株距3~3.2米,行距4米;
[0036]定植苗生长至30cm以上与木桩或竹棍进行绑缚(如图3a),使其沿下主体骨架直立生长,在生长过程中,留下顶芽,抹除主干上大部分的芽,留下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光合作用的叶片,主干生长至1.9~2.0m时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繁星点点型景观葡萄树形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主体部分(1)、上主体部分(2)和绑蔓铁丝(3)组成;所述的下主体部分(1)由一条粗壮的主杆构成;所述的上主体部分(2)由五条一端相接设置于同一平面,且互为72
°
夹角长度一致的杆组成;所述的下主体部分(1)与上主体部分(2)相垂直,所述的绑蔓铁丝(3)为五条,设置于同一平面,每条绑蔓铁丝(3)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翔宇郝若洁江理广姬文轩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