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805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患者来院就诊检查,然后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MDT,否的话患者则正常进行诊疗,是的话主治医生提交MDT申请,然后可以通过填写或上传文件的形式补充患者病情信息,并且选择确定参与医生,这样主治医生和参与诊疗医生会通过公共讨论区讨论,这样参与诊疗医生会收到提醒,同时参与诊疗医生也会在公共讨论区讨论,然后参与诊疗医生会查看病例,填写会诊意见,参与会诊医生都填写会诊意见后,MDT团队负责人总结,生成最终MDT会诊报告;MDT会诊完成采用远程异步的方式将原本固定的MDT时间碎片化,使MDT更加便捷灵活,充分利用医生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辅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治疗决策。决策。决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

技术介绍

[0002]MDT(多学科会诊)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始于1997年,发展至今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流程,一般每个MDT组每周进行一次讨论会,集中讨论本周的疑难病例,参会人员对每个病例的病理诊断、影像学特征,临床症状及既往病史、外科手术指征、放化疗的利弊等作全面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医生们达成治疗的共识,为病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但在采用具体治疗方案之前,相关医生还需与病人沟通提供仔细咨询服务并要得到病人的确认,此种方式需要MDT小组的医生每周固定预留时间参加会议,不够灵活高效,如结直肠MDT成员需要胸外科医师参加,但是讨论的病例并不一定所有都有肺转移,需要胸外科医师的意见,所以胸外科医师的时间利用率不高,同理其他亚专科的医生也是面临此问题,而现在的远程MDT平台,同样需要医生集中统一时间处理疑难病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会诊平台包括三部分:患者、主治医生和参与会诊医生,其中,患者来院就诊检查,然后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MDT,否的话患者则正常进行诊疗,是的话主治医生提交MDT申请,然后可以通过填写或上传文件的形式补充患者病情信息,并且选择确定参与医生,这样主治医生和参与诊疗医生会通过公共讨论区讨论,这样参与诊疗医生会收到提醒,同时参与诊疗医生也会在公共讨论区讨论,然后参与诊疗医生会查看病例,填写会诊意见,参与会诊医生都填写会诊意见后,MDT团队负责人总结,生成最终MDT会诊报告;在使用时患者、主治医生和参与会诊医生共同在会诊平台上工作方法的具体步骤为:S1:远程异步MDT会诊平台对接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S2:患者入院就诊,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MDT,需要的患者在线申请,输入姓名和相关的身份证信息,主治医生判断就在院患者需要进行MDT讨论,对需要的患者在平台上提交MDT申请单;S3:异步MDT平台根据姓名身份证匹配院内系统患者信息,平台从系统中提取的信息进行OCR识别与分类打标,结构化患者信息;S4:主治医生在申请单补充患者病情信息,也可制作文件上传,确定参与会诊医生及MDT团队负责人;S5:主治医生选择参会的各个专科医生;
S6:申请单提交成功后参与会诊医生收到MDT新增提醒短信;S7:各个专科医生查看患者信息与智能辅助决策,根据数据类型信息关联填写会诊意见并提交,有公共区域供医生间进行讨论;S8:所有参与医生提交会诊意见后由MDT总负责人总结会诊意见产出MDT结论,MDT团队负责人生成MDT报告,MDT会诊完成。
[0005]优选的,S1步骤中会诊平台对接医院系统时采用数据线缆端部接口的形式实现数据连接,也可以采用局部区域网和无线网的数据互联方式。
[0006]优选的,S2步骤中患者入院就诊时,平台管理模块会自动分配主治医生,用于管理相应的医疗机构的业务科室信息和医务人员信息,同时协同平台上的医疗机构建立患者会诊业务。
[0007]优选的,S3步骤中系统患者进行身份证匹配时,院内系统有数据存储系统,且个人数据库存储在数据存储系统内,且会诊平台上内置人机交互平台。
[0008]优选的,S4步骤中主治医生实现患者的基本信息的输入和查询,然后完成参与会诊医生及MDT团队负责人的确立,便于利用病情综合信息评估预测并确立出患者的病症相对应的真实治疗方案,并将实际产生的真实治疗方案发送到系统中。
[0009]优选的,S5步骤中主治医生和各个专科医生确立会诊业务关系,根据各个专科领域的医生排班情况进行确诊安排。
[0010]优选的,S6步骤中数据类型信息关联包括数据元、关联数据原型,数据元包括姓名、性别、检查附件、报告附件;所述关联数据原型建立数据类型与数据元的一对多映射;所述关联数据原型包括患者的入院记录、出院记录。
[0011]优选的,S7步骤中参与会诊医生和患者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根据目前现有知识图谱的知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对应的诊疗决策判断。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患者来院就诊检查时,然后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MDT,否的话患者则正常进行诊疗,是的话主治医生提交MDT申请,然后可以通过填写或上传文件的形式补充患者病情信息,并且选择确定参与医生,这样主治医生和参与诊疗医生会通过公共讨论区讨论,这样参与诊疗医生会收到提醒,同时参与诊疗医生也会在公共讨论区讨论,然后参与诊疗医生会查看病例,填写会诊意见,参与会诊医生都填写会诊意见后,MDT团队负责人总结,生成最终MDT会诊报告,采用远程异步的方式将原本固定的MDT时间碎片化,使MDT更加便捷灵活,充分利用医生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辅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治疗决策,医生能够随时处理MDT需要处理的疑难病例,且能够与别的专科医师进行讨论,极大提升MDT的便利性和效率,并且每个病例所需的专科医生的种类可灵活调整,减少医生时间的浪费,使医生进行治疗决策时更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会诊平台包括三部分:患者、主治医生和参与会诊医生,其中,患者来院就诊检查,然后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MDT,否的话患者则正常进行诊疗,是的话主治医生提交MDT申请,然后可以通过填写或上传文件的形式补充患者病情信息,并且选择确定参与医生,这样主治医生和参与诊疗医生会通过公共讨论区讨论,这样参与诊疗医生会收到提醒,同时参与诊疗医生也会在公共讨论区讨论,然后参与诊疗医生会查看病例,填写会诊意见,参与会诊医生都填写会诊意见后,MDT团队负责人总结,生成最终MDT会诊报告;在使用时患者、主治医生和参与会诊医生共同在会诊平台上工作方法的具体步骤为:S1:远程异步MDT会诊平台对接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S2:患者入院就诊,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MDT,需要的患者在线申请,输入姓名和相关的身份证信息,主治医生判断就在院患者需要进行MDT讨论,对需要的患者在平台上提交MDT申请单;S3:异步MDT平台根据姓名身份证匹配院内系统患者信息,平台从系统中提取的信息进行OCR识别与分类打标,结构化患者信息;S4:主治医生在申请单补充患者病情信息,也可制作文件上传,确定参与会诊医生及MDT团队负责人;S5:主治医生选择参会的各个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其特征在于:会诊平台包括三部分:患者、主治医生和参与会诊医生,其中,患者来院就诊检查,然后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MDT,否的话患者则正常进行诊疗,是的话主治医生提交MDT申请,然后可以通过填写或上传文件的形式补充患者病情信息,并且选择确定参与医生,这样主治医生和参与诊疗医生会通过公共讨论区讨论,这样参与诊疗医生会收到提醒,同时参与诊疗医生也会在公共讨论区讨论,然后参与诊疗医生会查看病例,填写会诊意见,参与会诊医生都填写会诊意见后,MDT团队负责人总结,生成最终MDT会诊报告;在使用时患者、主治医生和参与会诊医生共同在会诊平台上工作方法的具体步骤为:S1:远程异步MDT会诊平台对接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S2:患者入院就诊,主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MDT,需要的患者在线申请,输入姓名和相关的身份证信息,主治医生判断就在院患者需要进行MDT讨论,对需要的患者在平台上提交MDT申请单;S3:异步MDT平台根据姓名身份证匹配院内系统患者信息,平台从系统中提取的信息进行OCR识别与分类打标,结构化患者信息;S4:主治医生在申请单补充患者病情信息,也可制作文件上传,确定参与会诊医生及MDT团队负责人;S5:主治医生选择参会的各个专科医生;S6:申请单提交成功后参与会诊医生收到MDT新增提醒短信;S7:各个专科医生查看患者信息与智能辅助决策,根据数据类型信息关联填写会诊意见并提交,有公共区域供医生间进行讨论;S8:所有参与医生提交会诊意见后由MDT总负责人总结会诊意见产出MDT结论,MDT团队负责人生成MDT报告,MDT会诊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异步MDT多学科会诊平台,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欧阳取长单思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心智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