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739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下侧外部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起到盛放作用的承载箱;门体,其通过铰链连接在承载箱前侧,所述承载箱的左右两侧外部均固定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承接杆,且承接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端盖;衔接块,其固定连接在上端盖上端面,所述衔接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衔接轮,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具有支撑作用的上支撑板。该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便于对构件进行升降输送,提高了实用性,并且在构件升降输送的过程中稳定性高,减少安全隐患。减少安全隐患。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型建筑相关
,具体为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智能型建筑领域中需要用到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来对预制构件进行运输,但目前的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仍有许多不足。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441488U,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短距离运输装置,包括车体和位于车体顶部的预制构件,车体底部设有行走轮机构,车体顶部通过多个垫条与预制构件底部接触,车体侧部设有可旋转卡板,车体底部设有与锥齿轮传动机构连接的可升降压盘;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进行短距离自由移动并快速固定与稳定整个车身,利用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不便于对构件进行升降输送,实用性低,并且在构件升降输送的过程中稳定性差,具有安全隐患,因此,我们提供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对构件进行升降输送,实用性低,并且在构件升降输送的过程中稳定性差,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包括: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下侧外部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起到盛放作用的承载箱;
[0007]门体,其通过铰链连接在承载箱前侧,所述承载箱的左右两侧外部均固定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承接杆,且承接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端盖;
[0008]衔接块,其固定连接在上端盖上端面,所述衔接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衔接轮,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具有支撑作用的上支撑板;
[0009]活动块,其连接在上支撑板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下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活动块的上侧外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壳,且支撑壳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能够对上支撑板进行稳定的支撑,通过承载箱便于对构件进行存放,通过承接杆便于对承载箱进行稳定支撑,通过上支撑板便于对升降机构进行安装固定,通过电机便于为升降机构提供动力。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板在支撑杆上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且支撑杆在下支撑板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均有设置并起到防倾斜作用,所述活动块与上支撑板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且活动块的纵截面形状呈“工”字形并起到支撑作用;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承载板能够在支撑杆上进行升降,通过支撑杆能够对承载板的升降提供导向作用,防止承载板在升降的过程中发生倾斜,从而提高承载箱对构件输送的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通过活动块能够提高活动杆转动的稳定性,防止活动杆脱落。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活动杆、第一承接盘、第二承接盘、承接座、衔接绳、第一滚动盘和第二滚动盘;
[0014]活动杆,其固定安装在活动块的内部;
[0015]第一承接盘,其固定连接在活动杆的下侧外部;
[0016]第二承接盘,其固定安装在活动杆的下侧外部并位于第一承接盘的下端;
[0017]承接座,其通过轴承在活动杆的下端,所述承接座的前侧安装有起到限位作用的限位杆;
[0018]衔接绳,其左右两端分别缠绕连接在第一承接盘和第二承接盘的外部;
[0019]第一滚动盘,其转动连接在承接座的右侧;
[0020]第二滚动盘,其转动连接在承接座的左侧;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机构便于带动承载箱进行升降。
[002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衔接轮、第一滚动盘和第二滚动盘均与衔接绳相贴合,且第一承接盘与衔接绳的缠绕方向和第二承接盘与衔接绳的缠绕方向相反设置;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滚动盘和第二滚动盘能够提高衔接绳收放的灵活性,通过活动杆带动第一承接盘和第二承接盘转动,使第一承接盘和第二承接盘能够同时对衔接绳进行收线或放线操作,从而使衔接绳能够带动衔接轮使衔接块进行升降,以便于衔接块通过上端盖使承接杆带动承载箱对构件进行升降输送,提高了实用性。
[002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滚动盘的中心线与第二滚动盘的中心线重合;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衔接绳偏移,提高升降的稳定性。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便于对构件进行升降输送,提高了实用性,并且在构件升降输送的过程中稳定性高,减少安全隐患;
[0027]1、设有支撑杆和承载板,通过承载板在支撑杆上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且支撑杆在下支撑板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均有设置并起到防倾斜作用,使承载板在支撑杆上进行升降的过程中,支撑杆能够对承载板的升降提供导向作用,从而防止承载板在升降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进而提高承载箱对构件输送的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
[0028]2、设有第一承接盘和第二承接盘,通过第一承接盘与衔接绳的缠绕方向和第二承接盘与衔接绳的缠绕方向相反设置,启动电机带动活动杆转动,使活动杆能够同时带动第一承接盘和第二承接盘转动,再使得第一承接盘和第二承接盘能够同时对衔接绳进行收线或放线操作,从而使衔接绳带动衔接轮使衔接块进行升降,以便于衔接块通过上端盖使承接杆带动承载箱对构件进行升降输送,提高了实用性;
[0029]3、设有上支撑板和活动块,通过活动块与上支撑板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使活动杆能够带动活动块在上支撑板上进行转动,再通过活动块的纵截面形状呈“工”字形并起到支撑作用,能够提高活动块在上支撑板上转动的稳定性,防止脱落。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承接座和第一滚动盘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支撑杆和承载板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下支撑板;2、支撑杆;3、承载板;4、承载箱;5、门体;6、承接杆;7、上端盖;8、衔接块;9、衔接轮;10、上支撑板;11、活动块;12、活动杆;13、第一承接盘;14、第二承接盘;15、承接座;16、衔接绳;17、第一滚动盘;18、第二滚动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板(1),所述下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下侧外部连接有承载板(3),所述承载板(3)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起到盛放作用的承载箱(4);门体(5),其通过铰链连接在承载箱(4)前侧,所述承载箱(4)的左右两侧外部均固定安装有起到连接作用的承接杆(6),且承接杆(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上端盖(7);衔接块(8),其固定连接在上端盖(7)上端面,所述衔接块(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衔接轮(9),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具有支撑作用的上支撑板(10);活动块(11),其连接在上支撑板(10)的内部,所述活动块(11)的下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活动块(11)的上侧外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壳,且支撑壳的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建筑用装配式构件升降运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在支撑杆(2)上构成卡合式滑动结构,且支撑杆(2)在下支撑板(1)的上端面四个拐角处均有设置并起到防倾斜作用,所述活动块(11)与上支撑板(10)采用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且活动块(11)的纵截面形状呈“工”字形并起到支撑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琪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