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738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河岸、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台阶状岸坡;所述的河岸坡脚部位设置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坡顶部位设置截水沟;所述的河岸坡面部位在高水位以下设置为台阶状岸坡,在高水位以上设置种植土;所述的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上部依此设置蓄水层、过滤层、种植层;所述的种植层中设置沉水植物;所述的台阶状岸坡下部均匀设置毛竹加筋,上部设置底泥制备海绵土;所述的底泥制备海绵土中设置挺水植物。本生态护岸生态性与景观性好、结构稳固、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的施工方法,属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水利环保工程
,适用于生态护岸施工,尤其适用于黑臭河道
[0002]、湖泊岸线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护岸施工。

技术介绍

[0003]传统中小河道整治多采取河道疏浚清淤、水陆交接处打混凝土板桩、密排木桩等刚性材料作护岸,这类硬质护岸的优点是抗水流冲刷、边坡稳定性好、能发挥河道疏洪排涝的作用。但由于硬质护岸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营造动植物栖息环境等功能方面缺失,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导致护岸生态功能缺失。同时,疏浚清淤产生巨量淤泥,运输处理成本高、堆放占用有效土地资源,且易对堆场周围土壤、空气环境等产生二次污染。
[0004]针对以上问题,研发一种生态性与景观性好、结构稳固、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的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尤其关键。本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而成的,应用于实际生态护岸施工中必将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硬质护岸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营造栖息环境等功能方面缺失,疏浚清淤成本高、污染大、浪费土地资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该生态护岸生态性与景观性好、结构稳固、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达到了将疏浚底泥“取之于河,用之于河”的生态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河岸、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台阶状岸坡;所述的河岸坡脚部位设置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坡顶部位设置截水沟;所述的河岸坡面部位在高水位以下设置为台阶状岸坡,在高水位以上设置种植土;所述的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上部依此设置蓄水层、过滤层、种植层;所述的种植层中设置沉水植物;所述的台阶状岸坡下部均匀设置毛竹加筋,上部设置底泥制备海绵土;所述的底泥制备海绵土中设置挺水植物。
[0008]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1)从岸坡到岸脚依此设置种植护坡区、海绵土护坡区以及固化土生态护脚,建立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护岸”,同时实现了河道滨水区到陆域带生态系统的连贯性。
[0010](2)实现了疏浚底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净化水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且有效地解决了疏浚底泥处理、运输、堆放产生的高额成本和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利用疏浚泥原位固化制备的海绵土固化层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性、水稳定性,且该海绵土固化层具有一定的孔隙率、保水、透气,利于挺水植被扎根生长,且施工简便,生态环保。
[0011](3)采用毛竹进行台阶状岸坡部位的加筋,加强了海绵土护坡的稳固性,不易发生滑坡。同时毛竹制品在其生命周期中零排放、环保、绿色和可再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0012](4)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上部的凹槽内设置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中种植沉水植物,一方面可以收集雨水、净化雨水,实现雨水的收集、渗滤和回用;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水多蓄、无水多绿的景观效果。
[0013](5)生态护岸建造成本低,单方底泥处理定额为850元/m
³
,远低于木桩1200元/m和混凝土板桩1800元/m的定额。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剖面图。
[0015]图中:1.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2.蓄水层,3.过滤层,4.种植层,5.沉水植物,6.台阶状岸坡,7.毛竹加筋,8.底泥制备海绵土,9.挺水植物,10.种植土,11.截水沟,12.低水位,13.常水位,14.高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某黑臭河道岸线治理工程,采用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护岸长度为1.6km。
[0017]结合附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包括河岸15、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1、台阶状岸坡6;河岸15坡脚部位浇筑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1,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1总宽1.2m、总高1.1m、上部凹槽宽600mm、高500mm,底泥制备固化土的配合比为疏浚底泥:固结剂:秸秆粉:树脂粉=90:7:2:1;河岸15坡顶部位开挖截水沟11;河岸15坡面部位在高水位14以下开挖修整为台阶状岸坡6,台阶状岸坡6的每级高度为300mm、宽度为600mm,河岸15在高水位14以上填筑种植土10;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1上部依此填筑蓄水层2、过滤层3、种植层4,蓄水层2采用200mm厚碎石,过滤层3采用50mm厚中粗砂,种植层4采用厚100~150mm的砂质壤土;种植层4中种植沉水植物5;台阶状岸坡6的每级台阶中均匀打设毛竹加筋7,毛竹选择长在向阳坡的毛竹,且竹龄在5年以上,台阶状岸坡6上部浇筑底泥制备海绵土8,底泥制备海绵土8的配合比为疏浚底泥:固结剂:微生物挂膜多孔灰渣:发泡剂=5~15%:70~90%:5~15%:0 .1~4%;底泥制备海绵土8中种植挺水植物9。
[0018]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河岸(15)、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1)、台阶状岸坡(6);所述的河岸(15)坡脚部位设置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1),坡顶部位设置截水沟(11);所述的河岸(15)坡面部位在高水位(14)以下设置为台阶状岸坡(6),在高水位(14)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E零二B三一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悦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