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9732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将换热系统划分为高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换热区和低温的朗肯循环换热区,并分别对应这两个换热区设置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和朗肯循环发电系统。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和朗肯循环耦合后,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蒸汽分别利用了热源温度临界值的高温区和低温区,两个循环发电系统均运行于最佳的温度区间。相比于单独蒸汽循环的发电效率更高,相比于单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增加了热源利用温度差,降低了余热利用领域的余热损失和储热发电领域的储热系统成本。域的储热系统成本。域的储热系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热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2)布雷顿循环在1968年由Angelino G等提出,但限于当时的材料等技术水平无法在工程上实现。随着现有技术的不断进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在工程上的实现成为可能。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550℃以下的热源温度,蒸汽朗肯循环的效率高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而当热源温度区间位于550℃以上时,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效率明显高于朗肯循环和其他布雷顿循环。
[0003]但是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是闭式布雷顿循环,且整个循环处于临界点之上,导致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的排气温度较高,热源的利用温差不大。另外,为进一步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电效率,增加再热系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增加再热系统后,高低压透平的平均排气温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降低了热源的利用温差。研究表明,当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进气温度为700℃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和换热系统(3);所述换热系统(3)包括沿热源流动方向设置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换热区(301)和朗肯循环换热区(302);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105),所述第一换热部(105)设置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换热区(301);所述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第二换热部(205),所述第二换热部(205)设置在朗肯循环换热区(3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沿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方向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一换热部(105)、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透平(101)、回热器(102)、冷却器(103)和压缩机(10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102)包括相互连通的高温回热器(1021)和低温回热器(102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4)包括相互连通的主压缩机(1041)和再压缩机(1042)。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亚平周楷俞明锋周宇戈晓闻余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