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浇口打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96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浇口打磨车,包括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所述调节箱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箱、净化箱、第一电机、螺纹杆、螺纹套、支撑杆、打磨箱、传动杆、打磨辊、第二电机、第一皮带盘、第二皮带盘、隔板、吸风机、吸尘管、排风管、支撑块、过滤框、过滤网、出风管和排风机的配合使用,具备过滤粉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内浇口打磨车大多不具备过滤粉尘的功能,铸件在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操作人员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从而容易降低内浇口打磨车实用性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浇口打磨车


[0001]本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为内浇口打磨车。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要求不同,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铸件铸造结束后需要用到内浇口打磨车对铸件的内浇口进行打磨,然而现有的内浇口打磨车大多不具备过滤粉尘的功能,铸件在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操作人员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从而容易降低内浇口打磨车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内浇口打磨车,具备过滤粉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内浇口打磨车大多不具备过滤粉尘的功能,铸件在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操作人员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从而容易降低内浇口打磨车实用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内浇口打磨车,包括调节箱,所述调节箱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所述调节箱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通过轴承与调节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右侧贯穿至调节箱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打磨箱,所述打磨箱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轴承与打磨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打磨辊,所述打磨箱内腔左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所述传动杆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所述第一皮带盘和第二皮带盘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净化箱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右侧连通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远离吸风机的一端依次贯穿净化箱和调节箱并与打磨箱连通,所述吸风机的底部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底部贯穿至隔板的底部,所述净化箱的两侧且位于隔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两个支撑块之间设置有过滤框,所述净化箱的两侧之间且位于过滤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净化箱的底部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腔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排风机。
[0005]优选的,所述调节箱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6]优选的,所述过滤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支撑块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箱的右侧开设有配合支撑杆使用的第一开口,所述打磨箱的右侧开设有配合打磨辊使用的第二开口。
[0008]优选的,所述吸风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底部与隔板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调节箱、净化箱、第一电机、螺纹杆、螺纹套、支撑杆、打磨箱、传动杆、打磨辊、第二电机、第一皮带盘、第二皮带盘、隔板、吸风机、吸尘管、排风管、支撑块、过滤框、过滤网、出风管和排风机的配合使用,具备过滤粉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内浇口打磨车大多不具备过滤粉尘的功能,铸件在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操作人员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从而容易降低内浇口打磨车实用性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方便推动调节箱移动,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能够便于对过滤框进行支撑,方便将过滤框取出,通过设置支架,能够便于对吸风机进行支撑,便于提高收集粉尘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万向轮,能够便于配合支腿对调节箱进行支撑,使移动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打磨箱俯视剖视图。
[0016]图中:1、调节箱;2、净化箱;3、第一电机;4、螺纹杆;5、螺纹套;6、支撑杆;7、打磨箱;8、传动杆;9、打磨辊;10、第二电机;11、第一皮带盘;12、第二皮带盘;13、隔板;14、吸风机;15、吸尘管;16、排风管;17、支撑块;18、过滤框;19、过滤网;20、出风管;21、排风机;22、推杆;2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9]请参阅图1

3,内浇口打磨车,包括调节箱1,调节箱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2,调节箱1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侧通过轴承与调节箱1的内壁活动连接,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螺纹套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右侧贯穿至调节箱1的右
侧并固定连接有打磨箱7,打磨箱7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杆8,传动杆8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轴承与打磨箱7的内壁活动连接,传动杆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打磨辊9,打磨箱7内腔左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11,传动杆8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12,第一皮带盘11和第二皮带盘12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净化箱2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13,隔板13的顶部设置有吸风机14,吸风机14的右侧连通有吸尘管15,吸尘管15远离吸风机14的一端依次贯穿净化箱2和调节箱1并与打磨箱7连通,吸风机14的底部连通有排风管16,排风管16的底部贯穿至隔板13的底部,净化箱2的两侧且位于隔板1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7,两个支撑块17之间设置有过滤框18,净化箱2的两侧之间且位于过滤框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9,净化箱2的底部连通有出风管20,出风管20内腔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排风机21,调节箱1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22,推杆2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方便推动调节箱1移动,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浇口打磨车,包括调节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净化箱(2),所述调节箱(1)内腔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侧通过轴承与调节箱(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所述螺纹套(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右侧贯穿至调节箱(1)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打磨箱(7),所述打磨箱(7)的内腔设置有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的前侧和后侧均通过轴承与打磨箱(7)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打磨辊(9),所述打磨箱(7)内腔左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盘(11),所述传动杆(8)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盘(12),所述第一皮带盘(11)和第二皮带盘(12)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净化箱(2)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的顶部设置有吸风机(14),所述吸风机(14)的右侧连通有吸尘管(15),所述吸尘管(15)远离吸风机(14)的一端依次贯穿净化箱(2)和调节箱(1)并与打磨箱(7)连通,所述吸风机(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艺屈俊杰黄儒有余宏飞徐仁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鼎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