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694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包括固定支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皆与固定支架连接,第一侧板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支臂,第二侧板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连接有上盖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上盖组件一起沿高度方向直线运动,以使上盖组件能够施力于反应管的顶盖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带动上盖组件在高度方向上产生直线运动,当上盖组件被带动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处于其下方的反应管与管座之间的自动压紧,从而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反应管与管座之间压紧的自动化控制,结构简单、紧凑小巧。巧。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体外诊断器械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过程中需要将反应管(例如常见的反应管)与底座进行压紧,以保证热传递的良好,良好的热传递是实验成功的基础。进一步的,在将反应管与管座压紧的同时还需要对反应管内荧光染料发出的荧光进行检测。目前该领域常见的电加热上盖,通常采用手动开合与下压,体积较大,同时对于单个反应管的摆放有一定要求,需要对称摆放,防止热盖倾斜造成接触不良,难以集成到各种液体处理工作站或小型化与便携式的体外诊断设备中。
[0003]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等领域对仪器设备的重量、大小都有了特殊的要求,从而也促使体外诊断设备进一步向小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而在分子诊断的领域,要想将RT

PCR模块的体积缩小,集成到小型化和自动化的全自动分子诊断设备中,首先需要开发一种体积小巧、能自动开合的上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结构紧凑、小巧,其能够可控制地下压,实现对反应管与管座之间的自动化压紧。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包括固定支架、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皆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支臂,所述第二侧板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连接有上盖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上盖组件一起沿高度方向直线运动,以使所述上盖组件能够施力于反应管的顶盖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电机,其具有的丝杆上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通过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形成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连杆能够在所述丝杆的作用下沿所述丝杆电机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压杆、第二压杆,所述第一压杆还与所述第一支臂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压杆还与所述第二支臂可旋转地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滑动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滑动连接。
[0009]优选地,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还对应设置有限位柱。
[0010]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上构造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嵌装有聚焦透镜。
[0011]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加热部件。
[0012]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电加热薄膜。
[0013]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至少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隔热件分别处于所述上盖本体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以及所述上盖本体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和/或,所述电加热薄膜通过导热双面胶黏贴于所述上盖本体的一侧。
[0014]优选地,所述隔热件采用聚四氟乙烯、聚甲醛、聚苯乙烯中的一种制作形成。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带动所述上盖组件在高度方向上产生直线运动,当所述上盖组件被带动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处于其下方的反应管与管座之间的自动压紧,从而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反应管与管座之间压紧的自动化控制,结构简单、紧凑小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未对反应管施力的状态;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对反应管施力的状态;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中施力传动相关部件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的水平箭头以及竖直箭头示出了其具有水平直线往复运动以及竖直直线往复运动路径方向;
[0019]图4为图1中的上盖组件与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各部件为拆卸状态。
[0020]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1]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21、第一支臂;22、第二支臂;3、上盖组件;31、上盖本体;311、通孔;32、聚焦透镜;33、电加热薄膜;34、隔热件;41、丝杆电机;42、丝杆;43、连杆;431、弹性件;51、第一压杆;52、第二压杆;6、限位柱;61、第一直线导轨组件;62、第三直线导轨组件;63、第二直线导轨组件;100、反应管;200、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且皆与所述固定支架(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支臂21,所述第二侧板1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臂22,所述第一支臂21与所述第二支臂22之间连接有上盖组件3,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上盖组件3一起沿高度方向直线运动,以使所述上盖组件3能够施力于反应管100的顶盖上,所述反应管100被放置于管座200上,进而实现所述反应管100与所述管座200之间的压紧。该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21以及第二支臂22带动所述上盖组件3在高度方向上产生直线运动,当所述上盖组件3被带动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处于其下方的反应管100与管座200之间的自动压紧,从而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反应管与管座之间压紧的自动化控制,结构简单、紧凑小巧。前述的第一支臂21与第二支臂22例如分别通过第一直线导轨组件61实现与所述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的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组件61具体例如由滑块以
及与之匹配的导轨组成,作为本领域的公知,本技术不做赘述。所述反应管例如可以是市面上常用的EP管,其不同的容例如100微升、200微升、1毫升、5毫升能够被所述上盖所兼容。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电机41,其具有的丝杆42上连接有连杆43,所述连杆43能够在所述丝杆42的作用下沿所述丝杆电机41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压杆51、第二压杆52,所述第一压杆51还与所述第一支臂21可旋转地连接(具体例如铰接),所述第二压杆52还与所述第二支臂22可旋转地连接(具体例如铰接)。该技术方案中,例如所述连杆43与所述第一压杆51或者第二压杆52之间的可旋转摆臂结构,将所述丝杆42的水平轴向位移转化为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的竖直高度位移,从而进一步使本技术的上盖结构更加紧凑、小巧。进一步的,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之间滑动连接,具体例如分别通过第二直线导轨组件63实现两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个反应管的压紧上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且皆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支臂(21),所述第二侧板(1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支臂(22),所述第一支臂(21)与所述第二支臂(22)之间连接有上盖组件(3),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支臂(21)、第二支臂(22)、上盖组件(3)一起沿高度方向直线运动,以使所述上盖组件(3)能够施力于反应管(100)的顶盖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电机(41),其具有的丝杆(42)上连接有连杆(43),所述连杆(43)的两端通过弹性件(431)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形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3)能够在所述丝杆(42)的作用下沿所述丝杆电机(41)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压杆(51)、第二压杆(52),所述第一压杆(51)还与所述第一支臂(21)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压杆(52)还与所述第二支臂(22)可旋转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管压紧上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之间滑动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旺杨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羿制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