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694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外壳和注射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装药管,所述装药管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橡皮圈,所述橡皮圈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推块;设置有软勺和注射口两种喂药方式,当软勺无法将药液喂入儿童的口腔时,可以采用注射口,当儿童反抗不喝药时,注射口比软勺小,会更容易放入儿童的口腔;通过在推杆内设置捣药槽和挤压杆,可以将颗粒状的药片挤压成粉末,便可以在装药管内添加水稀释,直接通过装药管将药喂给儿童,便不需要借助外物将药片挤压成粉末,再放入装药管内,减少了麻烦也避免药物在外部环境中沾染灰尘。外部环境中沾染灰尘。外部环境中沾染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特别是对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身体抵抗能力不足便会引起消化感染
[0003]通常的喂药方式是将药液放置在奶瓶里给儿童喂药,这样会影响奶瓶的卫生,同时如果遇到药丸或者药片,需要借助外物来碾碎,这样会对药物造成污染。
[0004]为此,提出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通过在推杆内设置捣药槽和挤压杆,可以将颗粒状的药片挤压成粉末,便可以在装药管内添加水稀释,直接通过装药管将药喂给儿童,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外壳和注射口,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装药管,所述装药管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橡皮圈,所述橡皮圈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推块,所述装药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缓冲口,所述缓冲口的底端活动安装软勺,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棒,所述外壳内部左端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软勺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软勺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出药口,所述注射口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注射口的内部开设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海绵垫,所述注射口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出药口,所述外壳前表面下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观察口,所述外壳前表面左端的下方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外壳前表面左端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开关,所述推杆内开设有捣药槽,所述捣药槽内活动安装有挤压杆,所述捣药槽的底部开设有漏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热棒对装药管内的药液进行加热,再通过挤压推杆使药液从装药管内挤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软勺还是注射口,如果需要喂药丸或者药片,只需要将药丸或者药片放置在捣药槽内,通过推动挤压杆,使得药片在漏孔上摩擦,产生的粉末便会从漏孔中掉落,再往装药管内添加水稀释,便可以喂给儿童。
[0008]优选的,所述橡皮圈和推块之间通过推杆固定连接,且推块的直径略大于装药管,所述橡皮圈的直径略小于装药管。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推杆使药液从装药管内挤出,推块的直径大于装药管,便可以防止推动推块时,误将推块推到装药管内,无法拔出,且可以通过拉动推块,使得推杆和橡皮圈从装药管内拔出,并将药液装入装药管内。
[0010]优选的,所述软勺与缓冲口之间通过第一螺纹螺接固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软勺上方设计的第一螺纹,便可以使得软勺可以灵
活的从缓冲口上取下,对软勺进行清洗和消毒,因为软勺会直接接触儿童的口腔,所以需要保证软勺的卫生。
[0012]优选的,所述注射口与缓冲口之间通过第二螺纹螺接固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软勺无法将药液喂入儿童的口腔时,可以采用注射口,当儿童反抗不喝药时,注射口比软勺小,会更容易放入儿童的口腔,同时在注射口内设置的海绵垫,可以缓冲药液从装药管喷出的冲击力,避免对儿童的嗓子造成伤害。
[0014]优选的,所述观察口共设置有两组,两组观察口分别开设在外壳前表面上下两方的中间位置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观察口观察药液的多少,方便提醒医生或家长,让医生或家长可以控制按压推杆的速度,同时也便于安抚儿童的情绪。
[0016]优选的,所述电热棒与蓄电池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电热棒与开关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电热棒对装药管内的药液进行加热,避免药液温度过低,引起儿童的不适,同时也便于外出时,可以给儿童喂温度合适的药液。
[0018]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与充电口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充电口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在不使用该装置时,便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当外出时,便可以利用蓄电池对电热棒进行供电,从而对装药管内的药液进行加热。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出药口和第二出药口的直径大小相等,且第一出药口和第二出药口的直径均略小于缓冲口。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软勺和注射口上的第一出药口和第二出药口直径设计一样大,可以使不管使用软勺和注射口,都可以顺利将药液从装药管内输送出来,并且第一出药口和第二出药口的直径均略小于缓冲口,可以减缓药液的流量,避免药液过多,使儿童呛到。
[0022]优选的,所述捣药槽贯穿推杆,所述挤压杆与推杆之间通过捣药槽活动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杆内设置捣药槽和挤压杆,可以将颗粒状的药片挤压成粉末,便可以在装药管内添加水稀释,直接通过装药管将药喂给儿童,便不需要借助外物将药片挤压成粉末,再放入装药管内,减少了麻烦也避免药物在外部环境中沾染灰尘。
[0024]优选的,所述漏孔共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漏孔均匀设置在捣药槽的底端。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药丸或者药片放置在捣药槽内,通过推动挤压杆,使得药片在漏孔上摩擦,产生的粉末便会从漏孔中掉落,达到研磨药片的目的。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设置有软勺和注射口两种喂药方式,当软勺无法将药液喂入儿童的口腔时,可以采用注射口,当儿童反抗不喝药时,注射口比软勺小,会更容易放入儿童的口腔,同时在注射口内设置的海绵垫,可以缓冲药液从装药管喷出的冲击力,避免对儿童的嗓子造成伤害。
[0028]2、通过在推杆内设置捣药槽和挤压杆,可以将颗粒状的药片挤压成粉末,便可以在装药管内添加水稀释,直接通过装药管将药喂给儿童,便不需要借助外物将药片挤压成粉末,再放入装药管内,减少了麻烦也避免药物在外部环境中沾染灰尘,同时也可以利用电
热棒对药液管内的药液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结构内部视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软勺结构视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注射口结构视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
[0034]图6为本技术的推杆结构内部视图。
[0035]图中:1、推块;2、推杆;3、橡皮圈;4、缓冲口;5、软勺;6、装药管;7、外壳;8、电热棒;9、蓄电池;10、第一螺纹;11、第一出药口;12、第二螺纹;13、第二出药口;14、注射口;15、海绵垫;16、输药管;17、观察口;18、充电口;19、开关;20、漏孔;21、捣药槽;22、挤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包括外壳(7)和注射口(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的内部开设有装药管(6),所述装药管(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橡皮圈(3),所述橡皮圈(3)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推杆(2),所述推杆(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推块(1),所述装药管(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缓冲口(4),所述缓冲口(4)的底端活动安装软勺(5),所述外壳(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棒(8),所述外壳(7)内部左端的下方固定安装有蓄电池(9),所述软勺(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螺纹(10),所述软勺(5)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出药口(11),所述注射口(14)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螺纹(12),所述注射口(14)的内部开设有输药管(16),所述输药管(16)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海绵垫(15),所述注射口(14)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出药口(13),所述外壳(7)前表面下方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观察口(17),所述外壳(7)前表面左端的下方开设有充电口(18),所述外壳(7)前表面左端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开关(19),所述推杆(2)内开设有捣药槽(21),所述捣药槽(21)内活动安装有挤压杆(22),所述捣药槽(21)的底部开设有漏孔(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消化感染护理用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皮圈(3)和推块(1)之间通过推杆(2)固定连接,且推块(1)的直径略大于装药管(6),所述橡皮圈(3)的直径略小于装药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荣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