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607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本体内设置有与活塞相配合的送药槽,活塞外侧同轴固接有推拉柄,推拉柄内设置有与活塞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本体上固接有固定连接管,本体内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管相配合的第一搅拌机构,固定连接管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控制机构,固定连接管上可拆卸连接有活动连接管,活动连接管的另一端为椭圆形,椭圆形端口上设置有开口,本体上设置有与送药槽相配合的注液孔;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喂药过程中药物不均匀和“反流”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内科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静卧,大多无法自行活动,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和给药;在给药时,需要使用专用给药器进行喂药;然而,现有给药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患者处于静卧状态,因此吞咽能力下降,使得给药时间较长,药液在长时间喂食过程中,会发生沉淀,从而导致药效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喂药完成后容易拉动喂药器拉柄,从而形成反流,大大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急需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来解决当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喂药过程中药物不均匀和“反流”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本体内设置有与活塞相配合的送药槽,活塞外侧同轴固接有推拉柄,推拉柄内设置有与活塞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本体上固接有固定连接管,本体内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管相配合的第一搅拌机构,固定连接管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控制机构,固定连接管上可拆卸连接有活动连接管,活动连接管的另一端为椭圆形,椭圆形端口上设置有开口,本体上设置有与送药槽相配合的注液孔。
[0005]进一步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本体内滑动连接的活动齿条,活动齿条与推拉柄固接,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活动齿条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蜗杆,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三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同轴固接有多个搅拌叶,本体内设置有与搅拌叶相配合的搅拌槽,搅拌槽与送药槽相连接。
[0006]进一步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推拉柄内螺接的第一控制螺杆,活塞内有与第一控制螺杆同轴固接的活动控制块,活塞内设置有与活动控制块滑槽和透气孔。
[0007]进一步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管内滑动连接的活动盖板,活动盖板同轴固接有活动滑柱,固定连接管内固接有与活动滑柱滑动连接的第一固定块,活动滑柱外套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第一固定块固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活动盖板固接。
[0008]进一步地:本体上设置有与活动盖板相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另一端与搅拌槽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活动连接管由柔性材质组成,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增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构思巧妙,操作简单;医护人员在操作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搅拌机构实现对药液的摇匀,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避免“反流”的发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喂药过程中药物不均匀和“反流”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局部立体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局部内部结构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第二控制机构立体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第一搅拌机构局部立体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第一搅拌机构局部立体图。
[0018]图7为本技术第一控制机构局部剖切图。
[0019]图8为本技术第一控制机构单件立体图。
[0020]图中:1、本体,2、固定连接管,3、活动连接管,4、推拉柄,5、搅拌叶,6、第一固定块,7、复位弹簧,8、活动滑柱,9、活动盖板,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3、活动齿条,14、第一蜗轮,15、第一蜗杆,16、第一传动齿轮,17、活塞,18、第一控制螺杆,19、活动控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7,本体1内设置有与活塞17相配合的送药槽,活塞17外侧同轴固接有推拉柄4,推拉柄4内设置有与活塞17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本体1上固接有固定连接管2,本体1内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管2相配合的第一搅拌机构,固定连接管2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控制机构,固定连接管2上可拆卸连接有活动连接管3,活动连接管3的另一端为椭圆形,椭圆形端口上设置有开口,本体1上设置有与送药槽相配合的注液孔。
[0022]如图1、2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先将固定连接管2与活动连接管3相连接;然后医护人员在将要给患者操作的药液通过注液孔注入送药槽,医护人员将活动连接管3椭圆形端口放入患者需要给药部位进行给药,当医护人员推动推拉柄4的过程中,可实现送药过程中带动第一搅拌机构对药液进行搅拌,保证了药液的均匀,第一控制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于推拉柄4的复位,第二控制的设置避免了药液回流对患者造成伤害;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喂药过程中药物不均匀和“反流”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
[0023]第一搅拌机构包括本体1内滑动连接的活动齿条13,活动齿条13与推拉柄4固接,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活动齿条13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16,第一传动齿轮16同轴固接有第一蜗杆15,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15相啮合的第一蜗轮14,第一蜗轮14同轴固接有第三齿轮12,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三齿轮12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1,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0,第一齿轮10同轴固接有多个搅拌叶5,本体1内设置有与搅拌叶5相配合的搅拌槽,搅拌槽与送药槽相连接。
[0024]如图5和6所示:当医护人员推动推拉柄4时会带动活动齿条13进行滑动,活动齿条13滑动通过第一传动齿轮16和第一蜗杆15带动第一蜗轮14转动,第一蜗轮14转动通过第三齿轮12和第二齿轮11带动第一齿轮10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0的转动带动搅拌叶5在搅拌槽内转动,从而实现对药液的均匀搅拌。
[0025]第一控制机构包括推拉柄4内螺接的第一控制螺杆18,活塞17内有与第一控制螺杆18同轴固接的活动控制块19,活塞17内设置有与活动控制块19滑槽和透气孔。
[0026]如图7和8所示:当医护人员操作第一控制机构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一控制螺杆18时,第一控制螺杆18在推拉柄4内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活动控制块19与活塞17位置相对滑动,从而将与活动控制块19相配合的滑槽打开,透气孔的设置实现了换气的功能。
[0027]第二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连接管2内滑动连接的活动盖板9,活动盖板9同轴固接有活动滑柱8,固定连接管2内固接有与活动滑柱8滑动连接的第一固定块6,活动滑柱8外套接有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一端与第一固定块6固接,复位弹簧7另一端与活动盖板9固接。
[0028]如图4所示:当医护人员推动推拉柄4时,在药液压力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7),本体(1)内设置有与活塞(17)相配合的送药槽,活塞(17)外侧同轴固接有推拉柄(4),推拉柄(4)内设置有与活塞(17)相配合的第一控制机构,本体(1)上固接有固定连接管(2),本体(1)内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管(2)相配合的第一搅拌机构,固定连接管(2)内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控制机构,固定连接管(2)上可拆卸连接有活动连接管(3),活动连接管(3)的另一端为椭圆形,椭圆形端口上设置有开口,本体(1)上设置有与送药槽相配合的注液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搅拌机构包括本体(1)内滑动连接的活动齿条(13),活动齿条(13)与推拉柄(4)固接,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活动齿条(13)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16),第一传动齿轮(16)同轴固接有第一蜗杆(15),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15)相啮合的第一蜗轮(14),第一蜗轮(14)同轴固接有第三齿轮(12),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三齿轮(12)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1),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倩赵莹李勤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