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665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0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诱捕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固定连接有储存单元和诱捕单元,诱捕单元包括物料盒,物料盒上端面为倾斜面,倾斜面靠近储存单元一侧高度较低,物料盒中间开设有用于放置干冰的凹槽,凹槽上固定连接有分散板,分散板上开设有若干细孔,物料盒上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收集盒为中空结构,收集盒中间设置有方型漏斗,方型漏斗的上端与收集盒的上端固定连接,收集盒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四个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捕蜱虫装置没有倒料装置,且蜱虫容易从装置中逃出,实用性差的问题。实用性差的问题。实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诱捕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蜱虫是一种以吸血为目的、暂时性寄生在人和动物体表的体外寄生虫,包括硬蜱和软蜱两大类。蜱虫生活史复杂,流行病学地位重要,能够传播多种人兽共患性疾病如森林脑炎、莱姆病、蜱媒回归热、Q热、立克次体病和布氏杆菌病等,开展蜱虫致病机理研究不容忽视。目前,蜱虫无法进行实验室培育,且无野外有效捕获装置,主要通过人工手抓的方式获取。野外人工抓获蜱虫费时费力,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子如天气影响极大,且往往达不到预期理想效果,常因获取不到目标蜱源或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蜱虫,致使研究项目无法开展,或进展不顺、延误,甚至搁浅。
[0003]蜱虫嗅觉敏锐,拥有嗅觉器官哈氏器,有趋二氧化碳特性,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攻击,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现有的一种野外诱捕蜱虫装置,不具有实用性,在具体使用时,没有倒料装置,在使用长时间后,会导致蜱虫存放在机器内部,堵塞运作,不具有时效实用性;同时蜱虫很容易从装置中跳出,捕虫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捕蜱虫装置没有倒料装置,且蜱虫容易从装置中逃出,实用性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固定连接有储存单元和诱捕单元,诱捕单元包括物料盒,物料盒上端面为倾斜面,倾斜面靠近储存单元一侧高度较低,物料盒中间开设有用于放置干冰的凹槽,凹槽上固定连接有分散板,分散板上开设有若干细孔,物料盒上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收集盒为中空结构,收集盒中间设置有方型漏斗,方型漏斗的上端与收集盒的上端固定连接,收集盒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四个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罩;弧形罩用于阻挡蜱虫跳跃逃出装置,同时在野外环境也能遮风挡雨,避免装置淋雨而失效;使用时,先将干冰放置在凹槽内,蜱虫喜二氧化碳,会往收集盒入口处运动,通过光滑的方型漏斗落到物料盒的倾斜面上,由于方型漏斗从上至下入口逐渐减小的形状,蜱虫很难从收集盒中跳出,即便是跳出收集盒外,也会被弧形罩挡住;
[0006]储存单元包括储存盒,储存盒与物料盒和收集盒固定连接,储存盒与收集盒相接触的位置均开设有通道口,通道口贯穿收集盒与储存盒;收集盒的蜱虫从倾斜面上滑落到储存盒内,便于后期集中收集蜱虫,同时避免蜱虫堆积在分散板上,发生堵塞,而干冰无法向外扩散二氧化碳。
[0007]进一步,所述收集盒外围设置有可拆卸的棱台,棱台的上端与收集盒上端高度相等,棱台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条;棱台的设置便于蜱虫到达收集盒的入口,增大蜱虫收集数量。
[0008]进一步,所述方型漏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X型步道,X型步道上均匀开设若干通孔;部分蜱虫运动到X型步道上,通过通孔落入收集盒中,X型步道的设置增大蜱虫掉落的数量,从而提高收集蜱虫的数量。
[0009]进一步,所述储存盒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抽屉,第一抽屉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环;蜱虫滑落到第一抽屉内,一定时间后,便于人工收取蜱虫,即直接手握第一拉环将第一抽屉从储存盒滑出,便可收取被捕蜱虫。
[0010]进一步,所述物料盒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抽屉,第二抽屉中间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尺寸与凹槽尺寸相匹配,第二抽屉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环;一定时间后,需要对凹槽内的干冰进行补充,拉出第二抽屉将干冰补充到放置槽内再推回第二抽屉即可。
[0011]进一步,所述底座四角处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定位柱;野外环境的地势不平,通过调整四个定位柱的高度让底座处于水平状态,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0012]进一步,所述收集盒侧面开设有清洁口,清洁口上转动连接有密封门;部分顽固的蜱虫不易从倾斜面上滑落至储存盒中,一段时间后可旋转打开密封门,对收集盒内部进行清扫。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方型漏斗与弧形罩的配合设置,使得蜱虫难以从收集盒中逃出,诱捕蜱虫的效果更好,同时弧形罩的设置能够为装置遮风挡雨,防止装置淋雨而无法正常使用。
[0015](2)本技术通过储存盒内第一抽屉的设置,能够解决现有捕蜱虫装置没有倒料装置的问题,避免长时间蜱虫存放在机器内部,堵塞运作。
[0016](3)本技术通过棱台和防滑条的设置,便于蜱虫到达收集盒的入口,X型步道的设置增大蜱虫掉落的数量,从而提高收集蜱虫的数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去掉棱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3]其中,底座1、螺纹通孔2、定位柱3、物料盒4、倾斜面5、凹槽6、分散板7、第一抽屉801、第二抽屉802、第一拉环901、第二拉环902、放置槽10、收集盒11、方型漏斗12、X型步道13、通孔14、密封门15、连接杆16、弧形罩17、棱台18、防滑条19、储存盒20、通道口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四角处开设有螺纹通孔2,螺纹通孔2内螺纹连接有定位柱3。
[0026]底座1上焊接有储存单元和诱捕单元,诱捕单元包括物料盒4,物料盒4上端面为倾
斜面5,倾斜面5靠近储存单元一侧高度较低,物料盒4中间开设有用于放置干冰的凹槽6,凹槽6上粘接有分散板7,分散板7上开设有若干细孔,物料盒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抽屉802,第二抽屉802上焊接有第二拉环902,第二抽屉802中间开设有放置槽10,放置槽10的尺寸与凹槽6尺寸相匹配,即放置槽10上端与凹槽6下端相吻合,且凹槽6与放置槽10相连通。
[0027]物料盒4上端焊接有收集盒11,收集盒11为中空结构,收集盒11中间设置有方型漏斗12,方型漏斗12的上端与收集盒11的上端焊接,方型漏斗12的上端面粘接有X型步道13,X型步道13上均匀开设若干通孔14,收集盒11侧面开设有清洁口,清洁口上转动连接有密封门15,收集盒11上端四角处均焊接有连接杆16,四个连接杆16的上端卡扣连接有弧形罩17。
[0028]收集盒11外围设置有可拆卸的棱台18,棱台18的上端与收集盒11上端高度一致,棱台18上设置有防滑条19。
[0029]储存单元包括储存盒20,储存盒20与物料盒4和收集盒11焊接,储存盒20与收集盒11相接触的位置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通道口21,通道口21贯穿收集盒11与储存盒20,储存盒2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抽屉801,第一抽屉801上焊接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固定连接有储存单元和诱捕单元,诱捕单元包括物料盒,物料盒上端面为倾斜面,倾斜面靠近储存单元一侧高度较低,物料盒中间开设有用于放置干冰的凹槽,凹槽上固定连接有分散板,分散板上开设有若干细孔,物料盒上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收集盒为中空结构,收集盒中间设置有方型漏斗,方型漏斗的上端与收集盒的上端固定连接,收集盒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四个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罩;储存单元包括储存盒,储存盒与物料盒和收集盒固定连接,储存盒与收集盒相接触的位置均开设有通道口,通道口贯穿收集盒与储存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诱捕蜱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外围设置有可拆卸的棱台,棱台的上端与收集盒上端高度相等,棱台上设置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刘全斌郝永建高志丹刘威高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