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98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中水回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包括污水处理链,污水处理链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过滤环节、净化环节、消毒环节和检测环节,净化环节包括用于净化污水的生物反应池、用于添加参与化学反应的微生物的投药装置、用于对净化后污水进行过滤的膜分离池、将膜分离池内未净化完全的污水输送回生物反应池继续净化的循环泵和用于测量膜分离池出水量的计量器,投药装置通过管道与生物反应池连接,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膜分离池相连接,且生物反应池与膜分离池也通过循环泵相连接,膜分离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计量器;将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净化环节,与传统的沉淀池等方法相比,出水的水质更加良好稳定。更加良好稳定。更加良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中水回用
,尤其涉及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中水处理回用是节水和治污的有效双赢办法,应用在生活小区、建筑小区、宾馆、疗养院、综合楼等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污水中,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冲刷厕所、汽车、路途绿化、浇灌绿地及补偿锅炉用水,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中水回用则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
[0003]在现有的中水回用设备中,对采用沉沙池、砂滤等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大,剩余污泥量较多,对于污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行有效处理,导致出水的水质达不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旨在解决污水中大分子物质难降解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包括污水处理链,所述污水处理链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用于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的过滤环节、用于对过滤后的污水净化的净化环节、用于对净化后的中水进行消毒的消毒环节和用于对消毒后的中水进行水质检测的检测环节,所述净化环节包括用于净化污水的生物反应池、用于添加参与化学反应的微生物的投药装置、用于对净化后污水进行过滤的膜分离池、将所述膜分离池内未净化完全的污水输送回所述生物反应池继续净化的循环泵和用于测量所述膜分离池出水量的计量器,所述投药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生物反应池连接,所述生物反应池通过管道与所述膜分离池相连接,且所述生物反应池与所述膜分离池也通过所述循环泵相连接,所述膜分离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所述计量器。
[0006]优选的,所述过滤环节包括过滤池和调节池,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若干个网格大小不一的格栅,且所述过滤池与所述调节池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池与所述生物反应池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所述生物反应池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膜分离池内设置有膜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消毒环节包括消毒池和次氯酸钠发生装置,所述消毒池通过管道与所述膜分离池相连接,所述计量器设置在所述消毒池和所述膜分离池相连接的管道上,所述次氯酸钠发生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消毒池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检测环节包括水质检测装置和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所述消毒池相连接,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消毒池和所述蓄水池相连接的管道上。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将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净化环节,与传统的沉淀池及砂滤等处理方
法相比,占地面积更少,提高了污水内大分子难降解的物质处理效率,出水的水质也更加良好稳定;增加水质检测装置,对水质是否达标有了更加快捷的监测方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膜分离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过滤池;2、调节池;3、止回阀;4、提升泵;5、生物反应池;6、投药装置;7、膜分离池;8、循环泵;9、计量器;10、消毒池;11、水质检测装置;12、次氯酸钠发生装置;13、蓄水池;14、格栅;15、观察窗;16、膜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包括污水处理链,污水处理链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用于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的过滤环节、用于对过滤后的污水净化的净化环节、用于对净化后的中水进行消毒的消毒环节和用于对消毒后的中水进行水质检测的检测环节,净化环节包括用于净化污水的生物反应池5、用于添加参与化学反应的微生物的投药装置6、用于对净化后污水进行过滤的膜分离池7、将膜分离池7内未净化完全的污水输送回生物反应池5继续净化的循环泵8和用于测量膜分离池7出水量的计量器9,投药装置6通过管道与生物反应池5连接,生物反应池5通过管道与膜分离池7相连接,且生物反应池5与膜分离池7也通过循环泵8相连接,膜分离池7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计量器9。
[0017]生物反应池5内通过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变成易于分离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膜分离池7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分离出来;生物反应池5内的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微生物的数量逐渐减少,导致未被充分净化的污水进入膜分离池7中,而未被充分净化的污水无法通过膜分离池7进入消毒池10中,造成膜分离池7的出口处出水量不断减少,计量器9用于监测膜分离池7出口处的出水量,当出水量减少到一定量时,会通过无线传输将信号传递给投药装置6和循环泵8,投药装置6接收到信号后,会向生物反应池5内补充微生物;循环泵8将膜分离池7内未充分净化的污水送回生物反应池5内继续净化。
[0018]进一步,过滤环节包括过滤池1和调节池2,过滤池1内设置有若干个网格大小不一的格栅14,且过滤池1与调节池2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3。
[0019]格栅14由一组组平行的栅条组成,斜置于过滤池1的污水进口处,对污水进行初步的过滤;污水排放有一定的高峰期,导致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调节池2则是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调节,让后续环节不受污水排放高峰期的影响;止回阀3防止进入调节池2的污水倒回进过滤池1内。
[0020]具体的是,调节池2与生物反应池5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提升泵4,生物反应池5
的外壁上设置有观察窗15,膜分离池7内设置有膜组件16。
[0021]提升泵4则是对污水进行加压,将污水送入生物反应池5内;观察窗15则是方便工作人员对生物反应池5的内部情况进行观察;膜组件16对净化后的污水进行过滤作用。
[0022]通常,消毒环节包括消毒池10和次氯酸钠发生装置12,消毒池10通过管道与膜分离池7相连接,计量器9设置在消毒池10和膜分离池7相连接的管道上,次氯酸钠发生装置12通过管道与消毒池10相连接。
[0023]次氯酸钠发生装置12以食盐水作为原材料,通过电解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溶液,再输送到消毒池10对中水进行消毒。
[0024]另外,检测环节包括水质检测装置11和蓄水池13,蓄水池13通过管道与消毒池10相连接,水质检测装置11设置在消毒池10和蓄水池13相连接的管道上。
[0025]水质检测装置11对消毒池10内流出的中水进行PH检测、余氯检测等,当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时,会通过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并自动关闭消毒池10的出水通道;水质合格的中水进入蓄水池13后可输送到其他地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链,所述污水处理链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用于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的过滤环节、用于对过滤后的污水净化的净化环节、用于对净化后的中水进行消毒的消毒环节和用于对消毒后的中水进行水质检测的检测环节,所述净化环节包括用于净化污水的生物反应池(5)、用于添加参与化学反应的微生物的投药装置(6)、用于对净化后污水进行过滤的膜分离池(7)、将所述膜分离池(7)内未净化完全的污水输送回所述生物反应池(5)继续净化的循环泵(8)和用于测量所述膜分离池(7)出水量的计量器(9),所述投药装置(6)通过管道与所述生物反应池(5)连接,所述生物反应池(5)通过管道与所述膜分离池(7)相连接,且所述生物反应池(5)与所述膜分离池(7)也通过所述循环泵(8)相连接,所述膜分离池(7)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所述计量器(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环节包括过滤池(1)和调节池(2),所述过滤池(1)内设置有若干个网格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东夏文标王为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纳恩斯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