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91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包括承力面板、支撑组件和连接件,支撑组件包括靠在承力面板外侧的竖向杆体,竖向杆体的外侧设置有横向杆体,竖向杆体和横向杆体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连接件包括与滑槽配合设置有连接竖向杆体和横向杆体及承力面板的对拉螺栓组,对拉螺栓组包括与滑槽滑动配合的端盖,端盖包括与竖向杆体上的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及与横向杆体上的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用性及可周转性强,竖向杆体和横向向杆体通过对拉螺栓组可调连接,可以根据承力面板的构造便捷选择竖向杆体和横向杆体的连接位置。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组合式建筑模板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现有的建筑模板多为木模体系和钢模体系,钢模体系使用寿命和周转率较好,但是钢模体系组合时受自身构造限制,缺乏组合的多样性和便捷性,因此其适用范围小于木模体系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解决了现有现有钢模体系组合灵活性低而使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包括承力面板,承力面板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和连接件,支撑组件通过连接件组合成支撑承力面板的框架结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靠在承力面板外侧的竖向杆体,竖向杆体的外侧设置有横向杆体。竖向杆体和横向杆体的结构相同,只是装配位置不同,提高了通用性。所述竖向杆体和横向杆体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滑槽配合设置有连接竖向杆体和横向杆体及承力面板的对拉螺栓组。两侧正对的杆体之间选用较长的对拉螺栓组相连,拐角处的杆体之间选用短的对拉螺栓组相连,连接竖向杆体、横向杆体及承力面板三者的对拉螺栓组通过预埋管穿过浇筑区,对拉螺栓组包括与滑槽滑动配合的端盖,端盖包括与竖向杆体上的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及与横向杆体上的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的宽度与滑槽的宽度适配,第一滑动部的长度大于第二滑动部的长度,第一滑动部穿过横向杆体与竖向杆体上的滑槽滑动配合,使同一个对拉螺栓组的端盖能够同时与连接处的横向杆体和竖向杆体限位配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包括直径大于滑槽宽度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另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均与本体垂直。
[0007]进一步地,每个端盖上的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动部关于本体对称设置,两个第二滑动部关于本体对称设置。
[0008]进一步地,各个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等角度设置在本体的边缘,两个第一滑动部卡在横向杆体的上下两侧。
[0009]本技术中的各个竖向杆体和横向杆体结构相同,通用性及可周转性强,能够满足各种浇筑模板的构建;竖向杆体和横向向杆体通过对拉螺栓组可调连接,可以根据承力面板的构造便捷选择竖向杆体和横向杆体的连接位置;同时,在装配时,对拉螺栓组可任意在各个杆体上滑动,且在装配过程中及装配后,对拉螺栓组的端盖可以同时与连接处的横向杆体和竖向杆体卡接配合。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端盖的正视图;
[0013]图3为图2的左视图;
[0014]图4为图2的俯视图;
[0015]图5为图2的后视图;
[0016]其中:
[0017]1、承力面板,2、支撑组件,20、滑槽,21、竖向杆体,22、横向杆体;
[0018]3、连接件,31、对拉螺栓组,311、端盖,312、第一滑动部,313、第二滑动部,314、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如图1

图5所示,包括承力面板1,承力面板1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2和连接件3,支撑组件2通过连接件3组合成支撑承力面板1的框架结构。承力面板1的内侧为浇筑区,支撑组件2用于固定承力面板1并提供支撑力,连接件3用于连接支撑组件2和承力面板1。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靠在承力面板1外侧的竖向杆体21,竖向杆体21的外侧设置有横向杆体22,竖向杆体21和横向杆体22通过连接件3连接后组成所述框架结构。竖向杆体21和横向杆体22的结构相同,只是装配位置不同,提高了通用性。
[0021]具体地,所述竖向杆体21和横向杆体22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20,所述连接件3包括与滑槽20配合设置有连接竖向杆体21和横向杆体22及承力面板1的对拉螺栓组31。两侧正对的杆体之间选用较长的对拉螺栓组31相连,拐角处的杆体之间选用短的对拉螺栓组31相连,连接竖向杆体21、横向杆体22及承力面板1三者的对拉螺栓组31通过预埋管穿过浇筑区,对拉螺栓组31包括与滑槽20滑动配合的端盖311,端盖311包括与竖向杆体21上的滑槽20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312及与横向杆体22上的滑槽20滑动配合的第二滑
动部313。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部312和第二滑动部313的宽度与滑槽20的宽度适配,使第一滑动部312和第二滑动部313可在滑槽20中稳定地滑动。第一滑动部312的长度大于第二滑动部313的长度,第一滑动部312穿过横向杆体22与竖向杆体21上的滑槽20滑动配合,使同一个对拉螺栓组23的端盖311能够同时与连接处的横向杆体22和竖向杆体21限位配合。具体地,所述端盖311包括直径大于滑槽20宽度的本体314,所述本体314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滑动部312、另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滑动部313,第一滑动部312和第二滑动部313均与本体314垂直。
[0023]进一步地,每个端盖311上的第一滑动部312和第二滑动部313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动部312关于本体314对称设置,两个第二滑动部313关于本体314对称设置。各个第一滑动部312与第二滑动部313等角度设置在本体314的边缘,两个第一滑动部312卡在横向杆体22的上下两侧。
[0024]本技术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手段。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包括承力面板(1),承力面板(1)外侧设置有支撑组件(2)和连接件(3),支撑组件(2)通过连接件(3)组合成支撑承力面板(1)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靠在承力面板(1)外侧的竖向杆体(21),竖向杆体(21)的外侧设置有横向杆体(22),竖向杆体(21)和横向杆体(22)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20),所述连接件(3)包括与滑槽(20)配合设置有连接竖向杆体(21)和横向杆体(22)及承力面板(1)的对拉螺栓组(31),对拉螺栓组(31)通过预埋管穿过浇筑区,对拉螺栓组(31)包括与滑槽(20)滑动配合的端盖(311),端盖(311)包括与竖向杆体(21)上的滑槽(20)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312)及与横向杆体(22)上的滑槽(20)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3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工程的便于组合安装的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312)和第二滑动部(313)的宽度与滑槽(20)的宽度适配,第一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永玉侯风华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达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