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62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包括安装机构、散热机构和前端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两端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前端机构。该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通过散热机构的设置,石墨烯炭块能够快速的将发光电芯和树脂封装体所释放出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吸热块,铝合金吸热块可通过导热条将热量疏导至铝合金散热片,再由铝合金散热片对热量进行向外集中排散,通过安装机构的设置,散热防护壳具有的高散热性能够对基板在作业时聚集的热量进行快速排散,从而也起到与散热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通过前端机构的设置,高透光玻璃壳可通过真空层对树脂封装体的外侧壁进行氧气隔绝。对树脂封装体的外侧壁进行氧气隔绝。对树脂封装体的外侧壁进行氧气隔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


[0001]本技术涉及发光管
,具体为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

技术介绍

[0002]发光管是指LED为通电时可发光的电子组件,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发光组件,其发光原理是将电能转换为光,也就是对化合物半导体施加电流,透过电子与电洞的结合,过剩的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出,达成发光的效果,属于冷性发光,寿命长达十万小时以上,正是由于发光管的普遍应用,因此对于发光管的优化改进措施方面一直在进行。
[0003]目前市面上普遍采用的平面发光管其在结构和作业原理上基本类似,虽然能够满足常规的使用要求,但普通的发光管不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有效的散热措施,高温高热的长期积累会大大降低二极管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面上普遍采用的平面发光管其在结构和作业原理上基本类似,虽然能够满足常规的使用要求,但普通的发光管不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有效的散热措施,高温高热的长期积累会大大降低二极管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包括安装机构、散热机构和前端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两端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前端机构;
[0006]所述散热机构包括:
[0007]石墨烯炭块,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机构与前端机构的衔接处;
[0008]铝合金吸热块,其贴合于所述石墨烯炭块的上端
[0009]导热条,其焊接于所述铝合金吸热块的水平一侧及上端;
[0010]铝合金散热片,其焊接于导热条远离于铝合金吸热块的一端。
[0011]优选的,所述石墨烯炭块的两端分别嵌合于安装机构和前端机构的衔接部位,且石墨烯炭块与铝合金吸热块之间相互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散热片通过导热条与铝合金吸热块之间相互连接,且铝合金散热片嵌合于安装机构的外表层。
[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
[0014]散热防护壳,其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的外侧及前端机构的上端;
[0015]基板,其设置于所述散热防护壳的内侧;
[0016]电路板,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居中部位;
[0017]阴阳电极,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上端;
[0018]发光电芯,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下端。
[0019]优选的,所述基板均匀填充于散热防护壳的内侧,且电路板与基板之间呈嵌合状
分布。
[0020]优选的,所述前端机构包括:
[0021]树脂封装体,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机构的下端及散热机构的中间部位;
[0022]高透光玻璃壳,其设置于所述树脂封装体的外部四周;
[0023]真空层,其设置于所述树脂封装体与高透光玻璃壳的贴合中间处。
[0024]优选的,所述高透光玻璃壳和真空层对树脂封装体呈包裹状分布,且高透光玻璃壳呈矩形状分布。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通过散热机构的设置,石墨烯炭块能够快速的将发光电芯和树脂封装体所释放出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吸热块,铝合金吸热块可通过导热条将热量疏导至铝合金散热片,再由铝合金散热片对热量进行向外集中排散,通过安装机构的设置,散热防护壳具有的高散热性能够对基板在作业时聚集的热量进行快速排散,从而也起到与散热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通过前端机构的设置,高透光玻璃壳可通过真空层对树脂封装体的外侧壁进行氧气隔绝,同时其具有的高透光性也保证了树脂封装体的光扩散亮度;
[0026]通过散热机构的设置,石墨烯炭块具有极强的导热性能,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将发光电芯和树脂封装体所释放出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吸热块,铝合金吸热块可通过同介质的导热条将热量疏导至铝合金散热片,再由铝合金散热片对热量进行向外集中排散,热量得到快速排散的同时从而提高整个发光管的耐高温性能和使用寿命;
[0027]通过安装机构的设置,基板主要起到对电路板、阴阳电极和发光电芯等进行安装固定的作用,由于基板承载了重要的发光组件,且其自身不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因此散热防护壳具有的高散热性能够对基板在作业时聚集的热量进行快速排散,从而也起到与散热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
[0028]通过前端机构的设置,由于发光二极管在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持续且长久的高热量会使树脂封装体与空气中的氧气之间发生氧化现象,进而降低树脂封装体的发光亮度,而高透光玻璃壳可通过真空层对树脂封装体的外侧壁进行氧气隔绝,同时其具有的高透光性也保证了树脂封装体的光扩散亮度。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前端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安装机构;101、散热防护壳;102、基板;103、电路板;104、阴阳电极;105、发光电芯;2、散热机构;201、石墨烯炭块;202、铝合金吸热块;203、导热条;204、铝合金散热片;3、前端机构;301、树脂封装体;302、高透光玻璃壳;303、真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

2所示,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包括:安装机构1,安装机构1的内部两端设置有散热机构2,安装机构1的下端设置有前端机构3,安装机构1包括:散热防护壳101,其设置于散热机构2的外侧及前端机构3的上端;基板102,其设置于散热防护壳101的内侧;电
路板103,其设置于基板102的居中部位;阴阳电极104,其设置于电路板103的上端;发光电芯105,其安装于电路板103的下端,基板102均匀填充于散热防护壳101的内侧,且电路板103与基板102之间呈嵌合状分布,基板102主要起到对电路板103、阴阳电极104和发光电芯105等进行安装固定的作用,由于基板102承载了重要的发光组件,且其自身不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因此散热防护壳101具有的高散热性能够对基板102在作业时聚集的热量进行快速排散,从而也起到与散热机构2之间相互配合的作用,散热机构2包括:石墨烯炭块201,其设置于安装机构1与前端机构3的衔接处;铝合金吸热块202,其贴合于石墨烯炭块201的上端;导热条203,其焊接于铝合金吸热块202的水平一侧及上端;铝合金散热片204,其焊接于导热条203远离于铝合金吸热块202的一端,石墨烯炭块201的两端分别嵌合于安装机构1和前端机构3的衔接部位,且石墨烯炭块201与铝合金吸热块202之间相互贴合,铝合金散热片204通过导热条203与铝合金吸热块202之间相互连接,且铝合金散热片204嵌合于安装机构1的外表层,石墨烯炭块201具有极强的导热性能,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将发光电芯105和树脂封装体301所释放出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包括安装机构(1)、散热机构(2)和前端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的内部两端设置有散热机构(2),所述安装机构(1)的下端设置有前端机构(3);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石墨烯炭块(201),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机构(1)与前端机构(3)的衔接处;铝合金吸热块(202),其贴合于所述石墨烯炭块(201)的上端;导热条(203),其焊接于所述铝合金吸热块(202)的水平一侧及上端;铝合金散热片(204),其焊接于导热条(203)远离于铝合金吸热块(202)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炭块(201)的两端分别嵌合于安装机构(1)和前端机构(3)的衔接部位,且石墨烯炭块(201)与铝合金吸热块(202)之间相互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散热片(204)通过导热条(203)与铝合金吸热块(202)之间相互连接,且铝合金散热片(204)嵌合于安装机构(1)的外表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平面发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武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勇越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