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536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涉及大圆机纺织技术领域。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压针机构,所述压针机构包括固定盘,且固定盘和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顶部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二铰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压块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且转动柱和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块、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设置,实现了能够通过压块、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配合,进而在纺织过程中能够将上整盘内的纺织针压住,避免纺织针向上翘起,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大圆机纺织
,具体为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圆机学名为针织圆形纬编机或者针织圆纬机,主要由机架、供纱机构、传动机构、润滑除尘机构、电气控制机构、牵拉卷取机构和其他辅助装置构成,大圆机可分为单面系列和双面系列两大类,由于大圆机的成圈系统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
[0003]在日常纺织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上纺织针进行纺织,目前市面上大多上纺织针由于结构原因,进而在纺织过程中纺织针会向上翘动,从而导致跳线使得加工后的产品与预期不符,降低了生产合格率,为此提出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压针机构,所述压针机构包括固定盘,且固定盘和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顶部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二铰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
[0006]优选的,所述压块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柱,且转动柱和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和固定盘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盘顶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盘内部均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分别和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柜,所述外壳侧壁开设有观察窗,所述外壳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脚,所述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和固定架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块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
[0010]优选的,所述观察窗的材质为透明亚克力材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通过压块、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设置,实现了能够通过压块、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的配合,进而在纺织过程中能够将上整盘内的纺织针压住,避免纺织针向上翘起,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0013](2)、该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通过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弹簧的设置,实现了能够通过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弹簧的配合,进而便于更换上针盘内的纺织
针,缩短了跟换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轴测图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压针机构轴测图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压块局部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外壳;101、观察窗;102、底脚;103、控制柜;104、支撑架;105、固定架;106、连接块;107、固定柱;2、压针机构;201、固定盘;202、凹槽;203、压块;204、第一铰接杆;205、弹簧;206、转动槽;207、转动柱;208、第二铰接杆;209、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1]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外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柜103,控制柜103能够控制生产的速度,和对产量的管理外壳1侧壁开设有观察窗101,观察窗101的材质为透明亚克力材质,透光性好所需的灯光强度较小,节省电能,抗冲击力强,是普通玻璃的十六倍,适合安装在特别需要安全的地带,绝缘性能优良,适合各种电器设备,自重轻,比普通玻璃轻一半,支架承受的负荷小,色彩艳丽、高亮度,是其他材料不能媲美的,可塑性强,造型变化大,加工成型容易,维护方便,易清洁,用肥皂和软布擦洗即可,外壳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脚102,外壳1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4,支撑架104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5,固定架105和支撑架104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进而降低设备的质量,固定架105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6,且连接块106和固定架105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环,连接块106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7,外壳1内部固定连接有压针机构2,压针机构2包括固定盘201,且固定盘201和外壳1固定连接,固定盘201顶部均开设有凹槽202,固定盘201内部均开设有转动槽206,且转动槽206分别和第一铰接杆204、第二铰接杆208相适
配,固定盘201顶部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4和第二铰接杆208,第一铰接杆204和第二铰接杆208之间转动连接有压块203,压块203为塑料材质,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耐冲击性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绝缘性好,导热性低,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进而便于制造和更换,压块203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柱207,且转动柱207和第一铰接杆204、第二铰接杆208转动连接,第二铰接杆208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05,且弹簧205和固定盘201固定连接,弹簧205提供向下的拉力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因为震动导致压块203移动,从而导致纺织针上翘,第二铰接杆208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209。
[0023]当使用此设备时,首先向上拉动横杆209,进而横杆209带动第二铰接杆208以转动槽206为圆心进行转动,转动的的同时第二铰接杆208带动转动柱207和第一铰接杆204以转动槽206为圆心转动,同时转动柱207在第一铰接杆204和第二铰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固定连接有压针机构(2),所述压针机构(2)包括固定盘(201),且固定盘(201)和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201)顶部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4)和第二铰接杆(208),所述第一铰接杆(204)和第二铰接杆(208)之间转动连接有压块(203),所述第二铰接杆(208)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2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203)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柱(207),且转动柱(207)和第一铰接杆(204)、第二铰接杆(20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铰接杆(208)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05),且弹簧(205)和固定盘(20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上针盘压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201)顶部均开设有凹槽(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海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淳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