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浴加热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11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6
本申请涉及水浴加热仪,包括有外壳,还包括有位于外壳内部的第一置物架,所述第一置物架上开设有第一置物孔;所述第一置物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置物架,所述第二置物架上开设有第二置物孔,所述第一置物架和所述第二置物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本申请具有便于对不同直径的试管进行夹持,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浴加热仪


[0001]本申请涉及水浴处理辅助用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水浴加热仪。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对药剂进行加热,在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时候一般采用水浴加热法,通过将试剂加入到试管的内部,进而将试管放置在水浴加热仪的内部,通过水浴加热仪对试管进行升温。
[0003]由于试管的底端大多是圆弧形结构,很难在水槽的内部稳定放置,现有技术中一般是放置一个置物架,将试管放置在置物架上开设的置物孔的内部进行竖向设置。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水浴加热仪内部的置物架一般为固定的,使得位于置物架上的置物孔的直径也都是确定的,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试管的直径不同,所以现有的水浴加热仪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夹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对不同直径的试管进行夹持,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本申请提供水浴加热仪。
[0006]本申请提供的水浴加热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水浴加热仪,包括有外壳,还包括有位于外壳内部的第一置物架,所述第一置物架上开设有第一置物孔;所述第一置物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置物架,所述第二置物架上开设有第二置物孔,所述第一置物架和所述第二置物架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相对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放入到外壳的内部进行加热,便于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直径的试管挑选开设有不同直径的置物孔的置物架,便于对不同直径的试管进行夹持。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固定在所述第二置物架靠近所述第一置物架一侧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置物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置物架相对滑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块在第一连接槽的内部相对滑动,进而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能够相对连接,使得将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一起放入到外壳的内部。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架靠近所述外壳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外壳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位置竖直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连接块伸入到第二连接槽的内部,使得第一置物架自外壳的外部滑入到外壳的内部,进而将第一置物架、第二置物架和外壳相对固定,同时能够减少位于外壳内部液体流动造成的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产生晃动的情况。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架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的第一置物上板、第一置
物中板以及第一置物底板,所述第一置物孔分别将所述第一置物上板和所述第一置物中板完全贯穿,且位于所述第一置物底板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置物孔的位置开设第一置物槽;所述第二置物架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的第二置物上板、第二置物中板以及第二置物底板,所述第二置物孔分别将所述第二置物上板和所述第二置物中板完全贯穿,且位于所述第二置物底板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置物孔的位置开设第二置物槽。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试管放入到第一置物孔的内部,从而试管的底部接触到第一置物槽,通过第一置物上板和第一置物中板对试管进行支撑,使得试管能够竖直设置且相对固定;将试管放入到第二置物孔的内部,从而使得的底部接触到第二置物槽,通过第二置物上板和第二置物中板对试管进行支撑,使得试管能够竖直设置且相对固定。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架的顶端水平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拉手,所述第二置物架的顶端水平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拉手,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第一拉手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拉手能够自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内部伸出,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第二拉手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拉手能够自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内部伸出。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拉手在第一滑槽的内部相对滑动,且当第一拉手滑动到第一滑槽背离外壳中心的一端时,第一拉手背离第一滑槽的一端能够自外壳的内部伸出,且放置在外壳的外侧,从而使得第一拉手位于外壳外侧的部分的温度较低,便于操作人员拿起第一拉手;通过第二拉手在第二滑槽的内部相对滑动,且当第二拉手滑动到第二滑槽背离外壳中心的一端时,第二拉手背离第二滑槽的一端能够自外壳的内部伸出,且放置在外壳的外侧,从而使得第二拉手位于外壳外侧的部分的温度较低,便于操作人员拿起第二拉手。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固孔,所述第一卡固孔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连通,所述第二置物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滑槽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卡固孔,所述第二卡固孔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拉手卡在第一卡固孔的内部,第二拉手卡在第二卡固孔的内部,从而当操作人员拿起第一拉手和第二拉手将第一放置架和第二放置架自外壳的内部取出时,能够减少第一拉手和第二拉手产生偏移的情况。
[0019]可选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外壳的一侧侧壁相对连通,所述加热箱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外壳背离所述进水管的一侧侧壁相对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热箱能够将位于外壳内部的水进行循环加热,通过进水管将外壳内部的水抽入到加热箱的内部,进而加热箱进行加热后通过出水管排回到外壳的内部,能够保持外壳内部的水温的稳定,且使得外壳内部的水能够相对流动,进而使得外壳内部的水温分布更加均匀。
[0021]可选的,所述外壳相对于出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散壳,所述分散壳与所述出水管相对连通,所述分散壳靠近所述外壳中心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分散孔。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出水管能够将加热箱排出的热水流入到分散壳的内部,进而通过分散孔将分散壳内部的热水均匀的流入到外壳的内部,便于外壳内部的温度均匀分布。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连接组件将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相对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一置物架和第二置物架放入到外壳的内部进行加热,便于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直径的试管挑选开设有不同直径的置物孔的置物架,便于对不同直径的试管进行夹持。
[0025]2.通过第一拉手在第一滑槽的内部相对滑动,且当第一拉手滑动到第一滑槽背离外壳中心的一端时,第一拉手背离第一滑槽的一端能够自外壳的内部伸出,且放置在外壳的外侧,从而使得第一拉手位于外壳外侧的部分的温度较低,便于操作人员拿起第一拉手;通过第二拉手在第二滑槽的内部相对滑动,且当第二拉手滑动到第二滑槽背离外壳中心的一端时,第二拉手背离第二滑槽的一端能够自外壳的内部伸出,且放置在外壳的外侧,从而使得第二拉手位于外壳外侧的部分的温度较低,便于操作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浴加热仪,包括有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外壳(1)内部的第一置物架(2),所述第一置物架(2)上开设有第一置物孔(211);所述第一置物架(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置物架(3),所述第二置物架(3)上开设有第二置物孔(311),所述第一置物架(2)和所述第二置物架(3)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浴加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固定在所述第二置物架(3)靠近所述第一置物架(2)一侧的第一连接块(35),所述第一置物架(2)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块(35)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槽(25),所述第一连接块(3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5)的内部,且所述第一连接块(35)与所述第一置物架(2)相对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浴加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物架(2)靠近所述外壳(1)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6),所述外壳(1)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块(26)的位置竖直开设有第二连接槽(13),所述第二连接块(26)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槽(13)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接块(26)与所述外壳(1)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浴加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物架(2)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的第一置物上板(21)、第一置物中板(22)以及第一置物底板(23),所述第一置物孔(211)分别将所述第一置物上板(21)和所述第一置物中板(22)完全贯穿,且位于所述第一置物底板(23)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置物孔(211)的位置开设第一置物槽(231);所述第二置物架(3)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置的第二置物上板(31)、第二置物中板(32)以及第二置物底板(33),所述第二置物孔(311)分别将所述第二置物上板(31)和所述第二置物中板(32)完全贯穿,且位于所述第二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江山齐雯宋小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贝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