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511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6
一种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它包括浮筒、防撞环、充气圈、配重球和插座,通过在防撞环内设置浮筒,充气圈位于浮筒内,配重球位于浮筒下部,插座位于浮筒上部,向充气圈内充气或放气增加或减小整体浮力,向配重球内添加配重块提高整体稳定性,防撞环保护浮筒,通过浮筒浮于泊船锚泊的水面,电缆依次与供电趸船上的岸电箱、插座和船舶电性连接实现供电,电缆收纳方便,连接灵活,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简单方便。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


[0001]本技术属于泊船电性连接
,涉及一种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抛锚自泊区域广、并靠船舶多、供电跨度大的场景,利用岸电供电时,需要将多艘泊船供电线路采用电缆相互连接形成区域供电网,或者单艘船舶直接与岸电供电线路连接,但是,由于多艘泊船为各自自由停靠,无固定泊位,不能采用固定方式进行区域供电网建立,需要在供电趸船上建立供电接入点,再通过该接入点将电力接入所需泊船上,存在的问题是,电缆接入线路过长沉入水底,收纳和连接不灵活,适应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 结构简单,采用在防撞环内设置浮筒,充气圈位于浮筒内,配重球位于浮筒下部,插座位于浮筒上部,向充气圈内充气或放气增加或减小整体浮力,向配重球内添加配重块提高整体稳定性,防撞环保护浮筒,浮筒浮于泊船锚泊的水面,电缆依次与供电趸船上的岸电箱、插座和船舶电性连接实现供电,电缆收纳方便,连接灵活,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它包括浮筒、防撞环、充气圈、配重球和插座;所述浮筒位于防撞环内与其连接,充气圈位于浮筒内,配重球的球柄穿过浮筒,配重球位于浮筒下部,料斗与浮筒中心的锥形口配合,插座下侧连接的支撑台与料斗配合。
[0005]所述浮筒为圆形封闭的中空箱体,位于中心设置贯穿的通孔,位于通孔上端设置锥形口。
[0006]所述防撞环为圆环形中空结构,位于下侧面设置多个呈环形布设的平压孔。
[0007]所述充气圈为中空的环形橡胶圈,充气阀一端与环形橡胶圈连通,另一端伸出浮筒外。
[0008]所述配重球包括中空球体连通的球柄,圆锥形结构的料斗与球柄连通。
[0009]所述插座为圆柱形插线座,位于底部设置锥形结构的支撑台,支撑柱与支撑台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采用将浮筒浮动于船舶停泊的水面,供电电缆依次与岸电箱、插座和船舶电性连接实现供电,连接灵活,不受船舶停泊位置影响。
[0012]向充气圈内充气增大或减小浮筒的浮力,同时便于调整浮筒浮于水面的高度。
[0013]向配重球内填充配重块,提高浮筒的稳定性,克服波浪冲击带来的影响。
[0014]防撞环位于浮筒外部,避免浮筒受到撞击导致损坏。
[0015]防撞环下侧设置平压孔,在防撞环受到冲击时,用于将内部的气压排出,气压排出
后形成负压将水从平压孔吸入防撞环内,有利于减缓冲击。
[0016]插座采用插入的方式与配重球插接连接,安装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中:浮筒1,防撞环2,平压孔21,充气圈3,充气阀31,配重球4,中空球体41,球柄42,料斗43,插座5,支撑台51,支撑柱52,供电趸船6,岸电箱61,电缆绞车62,船舶7, 电缆8。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图6,一种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它包括浮筒1、防撞环2、充气圈3、配重球4和插座5;所述浮筒1位于防撞环2内与其连接,充气圈3位于浮筒1内,配重球4的球柄42穿过浮筒1,配重球4位于浮筒1下部,料斗43与浮筒1中心的锥形口配合,插座5下侧连接的支撑台51与料斗43配合。使用时,浮筒1浮于泊船锚泊的水面,电缆依次与供电趸船6上的岸电箱61、插座5和船舶7电性连接实现供电,电缆8收纳方便,连接灵活,适应性好,操作简单方便。
[0026]优选地,供电趸船6上设置有岸电箱61和电缆绞车62,电缆8缠绕在电缆绞车62上,电缆绞车62用于释放或收纳电缆8,电缆8两端分别与插座5和岸电箱61连接,船舶上的电源线与插座5连接,使岸电箱61与船舶之间实现电性连接。
[0027]优选地,电缆8上串联有浮球,用于承载电缆8,使其浮于水面,避免其沉入水底。
[002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浮筒1为圆形封闭的中空箱体,位于中心设置贯穿的通孔,位于通孔上端设置锥形口。安装时,球柄42穿过浮筒1中心的通孔,配重球4位于浮筒1下部,浮筒1浮于船舶锚泊的水面区域。
[002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防撞环2为圆环形中空结构,位于下侧面设置多个呈环形布设的平压孔21。使用时,由于自泊区内的区域广,船舶多,水面波动时,浮筒1会存在漂浮游动现象,防撞环2有效保护浮筒1避免其受损;防撞环2下侧的平压孔21,在防撞环2受到冲击时,用于将内部的气压排出,气压排出后形成负压将水从平压孔21吸入防撞环2内,有利于减缓冲击。
[003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充气圈3为中空的环形橡胶圈,充气阀31一端与环形橡胶圈连通,另一端伸出浮筒1外。使用时,采用打开充气阀31排出充气圈3内的气体,或者从充气阀31向充气圈3内充气,从而达到调整浮筒1的浮力,相应地调整浮筒1浮于水面的高度,便于船舶电源线与插座5连接。
[0031]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配重球4包括中空球体41连通的球柄42,圆锥形结构的料斗43与球柄42连通。使用时,从料斗43添加配重块,配重块沿球柄42落入到中空球体41内,提高
整体结构稳定性。
[003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插座5为圆柱形插线座,位于底部设置锥形结构的支撑台51,支撑柱52与支撑台51连接。安装时,支撑柱52插入球柄42内与其配合,支撑台51与料斗43配合,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快速维护或更换。
[0033]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其特征是:它包括浮筒(1)、防撞环(2)、充气圈(3)、配重球(4)和插座(5);所述浮筒(1)位于防撞环(2)内与其连接,充气圈(3)位于浮筒(1)内,配重球(4)的球柄(42)穿过浮筒(1),配重球(4)位于浮筒(1)下部,料斗(43)与浮筒(1)中心的锥形口配合,插座(5)下侧连接的支撑台(51)与料斗(43)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其特征是:所述浮筒(1)为圆形封闭的中空箱体,位于中心设置贯穿的通孔,位于通孔上端设置锥形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锚自泊船相互电性连接的浮筒插座,其特征是:所述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如豪胡志芳周引平尚桦潘诚张杰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