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燕林专利>正文

一种秧泥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97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秧泥搅拌机,包括搅拌罐体、进泥斗、搅拌研磨组件、矩形导出筒和支撑柱,所述搅拌罐体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进泥斗,所述搅拌罐体的底部端面四角均通过焊接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搅拌罐体的顶部端面中央设置有搅拌研磨组件,所述搅拌罐体的外壁一侧底部开设有导出槽,且导出槽的内壁插接有矩形导出筒,该秧泥搅拌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使用时,可以对秧泥进行搅拌稀释,无需工人进行脚踩搅拌,节省了人力,搅拌稀释的效率高,且避免了秧泥中的杂质将工人脚部划伤,消除了感染的风险,同时,可以对秧泥中较硬的土块进行研磨,将土块碾碎,提高了秧泥的质量,增强了对秧苗的培育效果。强了对秧苗的培育效果。强了对秧苗的培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秧泥搅拌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秧苗培育
,尤其涉及一种秧泥搅拌机。

技术介绍

[0002]使用传统方式培育秧苗时,需要把秧苗培育在稀释后的秧泥中,秧苗长到合适的成长程度后,再进行插秧,将秧苗移植入稻田,在实际操作中,秧泥一般比较粘稠,需要对秧泥进行稀释搅拌,现有的搅拌机,需要较多人力参与,通过脚踩对秧泥进行稀释,稀释搅拌的效率极低,且秧泥中的杂质容易导致脚部划伤,引起感染,同时,现有的搅拌机,对秧泥中较硬土块的研磨效果不佳,影响秧苗的培育效果,因此,设计一种秧泥搅拌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秧泥搅拌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使用时,可以对秧泥进行搅拌稀释,无需工人进行脚踩搅拌,节省了人力,搅拌稀释的效率高,且避免了秧泥中的杂质将工人脚部划伤,消除了感染的风险,同时,可以对秧泥中较硬的土块进行研磨,将土块碾碎,提高了秧泥的质量,增强了对秧苗的培育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秧泥搅拌机,包括搅拌罐体、进泥斗、搅拌研磨组件、矩形导出筒和支撑柱,所述搅拌罐体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进泥斗,所述搅拌罐体的底部端面四角均通过焊接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搅拌罐体的顶部端面中央设置有搅拌研磨组件,所述搅拌罐体的外壁一侧底部开设有导出槽,且导出槽的内壁插接有矩形导出筒;
[0006]所述搅拌研磨组件包括中心搅拌轴、第一磨盘、搅拌凸块、连接键、第一皮带轮、传动皮带、第二皮带轮、旋转电机、电机支架、限位环、过泥通孔、第一研磨凸条、第二研磨凸条和第二磨盘,所述搅拌罐体的顶部端面中央插接有中心搅拌轴,且中心搅拌轴的底部一端通过焊接安装有第一磨盘,所述第一磨盘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凸块,所述搅拌罐体的内壁底部通过焊接安装有第二磨盘,且第一磨盘位于第二磨盘的顶部端面正上方。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磨盘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研磨凸条,所述第一磨盘的底部端面对应第二研磨凸条的位置处均通过焊接安装有第一研磨凸条。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磨盘的底部端面对应第一研磨凸条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过泥通孔,且过泥通孔的另一端与搅拌罐体的内部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心搅拌轴的外壁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且第一连接槽的内壁贴合安装有连接键,所述中心搅拌轴的外壁顶部套接有第一皮带轮,且第一皮带轮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连接键的外壁与第二连接槽的内壁贴合。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罐体的外壁一侧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电
机支架,且电机支架的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顶部端面中央通过传动轴焊接安装有第二皮带轮,且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的外侧套接有传动皮带。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罐体的顶部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底部端面中央通过焊接安装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的外壁与限位槽的内壁贴合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秧泥搅拌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搅拌研磨组件对秧泥进行搅拌稀释,无需工人进行脚踩搅拌,节省了人力,搅拌稀释的效率高,且避免了秧泥中的杂质将工人脚部划伤,消除了感染的风险,可以对秧泥中较硬的土块进行研磨,两个磨盘之间的研磨凸条对土块进行配合研磨,将土块碾碎,提高了秧泥的质量,增强了对秧苗的培育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17]图例说明:1、搅拌罐体;2、进泥斗;3、搅拌研磨组件;4、矩形导出筒;5、支撑柱;31、中心搅拌轴;32、第一磨盘;33、搅拌凸块;34、连接键;35、第一皮带轮;36、传动皮带;37、第二皮带轮;38、旋转电机;39、电机支架;310、限位环;311、过泥通孔;312、第一研磨凸条;313、第二研磨凸条;314、第二磨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0020]参见图1

4,一种秧泥搅拌机,包括搅拌罐体1、进泥斗2、搅拌研磨组件3、矩形导出筒4和支撑柱5,搅拌罐体1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进泥斗2,搅拌罐体1的底部端面四角均通过焊接安装有支撑柱5,搅拌罐体1的顶部端面中央设置有搅拌研磨组件3,搅拌罐体1的外壁一侧底部开设有导出槽,且导出槽的内壁插接有矩形导出筒4;
[0021]搅拌研磨组件3包括中心搅拌轴31、第一磨盘32、搅拌凸块33、连接键34、第一皮带轮35、传动皮带36、第二皮带轮37、旋转电机38、电机支架39、限位环310、过泥通孔311、第一研磨凸条312、第二研磨凸条313和第二磨盘314,搅拌罐体1的顶部端面中央插接有中心搅拌轴31,且中心搅拌轴31的底部一端通过焊接安装有第一磨盘32,第一磨盘32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凸块33,搅拌罐体1的内壁底部通过焊接安装有第二磨盘314,且第一磨盘32位于第二磨盘314的顶部端面正上方,工作时,中心搅拌轴31带动第一磨盘32与搅拌凸块33旋转,对秧泥进行搅拌,使得粘稠的秧泥与稀释用水均匀混合,实现了对秧泥的稀释搅拌功能,提高了秧泥的稀释效率,第一磨盘32与第二磨盘314配合对秧泥进行研
磨,使得秧泥更均匀;第二磨盘314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研磨凸条313,第一磨盘32的底部端面对应第二研磨凸条313的位置处均通过焊接安装有第一研磨凸条312,工作时,旋转的中心搅拌轴31带动第一磨盘32同步旋转,第一磨盘32的第一研磨凸条312与第二磨盘314的第二研磨凸条313配合研磨,将秧泥中的土块碾碎,使得秧泥更均匀,提高了秧泥的质量;
[0022]第一磨盘32的底部端面对应第一研磨凸条312的位置处开设有若干个过泥通孔311,且过泥通孔311的另一端与搅拌罐体1的内部连通,工作时,第一磨盘32顶部的稀释后的秧泥经过第一磨盘32的过泥通孔311,流淌到第一磨盘32与第二磨盘314之间,使得研磨更加方便;中心搅拌轴31的外壁顶部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槽,且第一连接槽的内壁贴合安装有连接键34,中心搅拌轴31的外壁顶部套接有第一皮带轮35,且第一皮带轮35的内壁开设有第二连接槽,连接键34的外壁与第二连接槽的内壁贴合,工作时,第一皮带轮35带动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秧泥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罐体(1)、进泥斗(2)、搅拌研磨组件(3)、矩形导出筒(4)和支撑柱(5),所述搅拌罐体(1)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焊接安装有进泥斗(2),所述搅拌罐体(1)的底部端面四角均通过焊接安装有支撑柱(5),所述搅拌罐体(1)的顶部端面中央设置有搅拌研磨组件(3),所述搅拌罐体(1)的外壁一侧底部开设有导出槽,且导出槽的内壁插接有矩形导出筒(4);所述搅拌研磨组件(3)包括中心搅拌轴(31)、第一磨盘(32)、搅拌凸块(33)、连接键(34)、第一皮带轮(35)、传动皮带(36)、第二皮带轮(37)、旋转电机(38)、电机支架(39)、限位环(310)、过泥通孔(311)、第一研磨凸条(312)、第二研磨凸条(313)和第二磨盘(314),所述搅拌罐体(1)的顶部端面中央插接有中心搅拌轴(31),且中心搅拌轴(31)的底部一端通过焊接安装有第一磨盘(32),所述第一磨盘(32)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凸块(33),所述搅拌罐体(1)的内壁底部通过焊接安装有第二磨盘(314),且第一磨盘(32)位于第二磨盘(314)的顶部端面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泥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磨盘(314)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安装有若干个第二研磨凸条(313),所述第一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燕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