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触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48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主静触头、主动触片和触头弹簧,主静触头与主动触片沿竖向相对布置,触头弹簧安装于推杆上侧上、并能够对主动触片提供向上的弹性支撑力,且主动触片还能够在推杆及触头弹簧的协同带动下与主静触头相吸合连通或者断开;还包括有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片,辅助静触头定位布置于主静触头的旁边,辅助动触片连接于推杆上侧上、并同时位于辅助静触头的下方,且辅助动触片能够在推杆的带动下与辅助静触头相吸合连通或者断开。该继电器触头结构不仅具有非常高的反馈信号准确性,且还具有可靠的引出形式,装配效率高。装配效率高。装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继电器触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提供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陶瓷密封继电器中都不带有辅助触点。而带有辅助触点的继电器大部分采用干簧管做辅助触点,这种干簧管辅助触点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使干簧管闭合,进而实现继电器产品的监控。但这种干簧管辅助触点无法实现与主触点同步运动,特别是当主触点卡滞或粘连时,而干簧管却因受线圈磁场的影响仍然能正常开断,因而,现有的干簧管辅助触点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主触点的实际工作状态,反馈信号的准确度较差。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一方面,其中的辅助触点组件可很好的反映出主触点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具有非常高的反馈信号准确性;另一方面,其辅助触点组件的引出形式连接可靠,装配效率高。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主静触头、主动触片和触头弹簧,所述主静触头与所述主动触片沿竖向相对布置,所述触头弹簧安装于推杆上侧上、并能够对所述主动触片提供向上的弹性支撑力,且所述主动触片还能够在所述推杆及所述触头弹簧的协同带动下与所述主静触头相吸合连通或者断开;还包括有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片,所述辅助静触头定位布置于所述主静触头的旁边,所述辅助动触片连接于所述推杆上侧上、并同时位于所述辅助静触头的下方,且所述辅助动触片能够在所述推杆的带动下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相吸合连通或者断开。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静触头为两个,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均为竖向放置的圆柱体结构、并还呈间隔并排排布;
[0007]所述辅助动触片具有一为弯曲的长条片状的基体、以及两个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基体长度方向两端上的触点,所述基体连接于所述推杆上侧上,两个所述触点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的下方,并还分别能够与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相吸合连通或者断开。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下连接座、中连接件和上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定位套接于所述推杆的上侧外,所述中连接件为倒U形结构,该倒U形结构罩设于所述主动触片的中部外、并同时与所述下连接座定位连接,所述上连接座定位设置于所述中连接件的顶壁外表面上,且所述基体的中部埋设于所述上连接座中。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连接件的底侧与所述下连接座可拆卸定位连接;所述上连接座放置于所述中连接件的顶壁外表面上,且同时所述上连接座还与所述中连接件的顶壁可拆卸定位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连接件具有两个侧立壁和一横跨且固定连
接于两个所述侧立壁顶边上的顶壁,两个所述侧立壁的底侧上对称设有两个插孔,所述顶壁的相对两侧上分别成型有一挂板;
[0011]所述下连接座具有下座主体和两个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下座主体相对两侧上的插板,且两个所述插板能够分别对应的紧配插接于两个所述插孔中;
[0012]所述上连接座具有一放置于所述顶壁外表面上的上座主体和两个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上座主体相对两侧上的挂耳,两个所述挂耳上分别设有一挂孔,且两个所述挂孔能够分别挂套于两个所述挂板上。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下衔铁和上衔铁,所述下衔铁包设于所述主动触片外,所述上衔铁定位设置于所述中连接件的顶壁内表面上,且同时所述上衔铁还位于所述下衔铁的上方;当所述主动触片与所述主静触头相吸合连通时,所述下衔铁与所述上衔铁之间能够形成磁回路,以实现对所述主动触片产生一受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吸力。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触片为长条板状结构;所述下衔铁为沿所述主动触片长度方向延伸、且竖向截面呈U形的长条状U形槽结构,所述下衔铁通过过盈紧配合方式包设于所述主动触片的中部外;所述上衔铁为块体状,其铆装于所述中连接件的顶壁内表面上。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下连接座的上侧上形成有用以收容所述触头弹簧下端的孔槽,在所述下衔铁的底壁外侧面上凹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触头弹簧上端的凹槽。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继电器具有一陶瓷外壳;所述主静触头和所述辅助静触头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主静触头并排且固定插装于所述陶瓷外壳的顶壁上,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亦并排且固定插装于所述陶瓷外壳的顶壁上;所述主动触片、所述触头弹簧和所述辅助动触片均内置于所述陶瓷外壳中。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PCB板和引出组件,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陶瓷外壳的顶壁外表面上,且所述PCB板还与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性连接;所述引出组件具有骨架和埋设于所述骨架中的引出片,所述骨架定位连接于所述陶瓷外壳的外表面上,且所述引出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辅助触点组件(含辅助静触头和辅助动触片)能够与主触点组件(含主静触头和主动触片)同步运动,从而可很好的反映出主触点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而实现辅助触点组件反馈信号的准确性非常高。

不同于现有辅助触点的导线引出形式,本技术采用引出片引出形式,即将辅助静触头与PCB板焊接后,再将引出片与PCB板焊接,最终由引出片引出到产品外部;而且特别的是,引出片是注塑埋设于骨架中,即引出组件可做成平面与外部铜排激光焊接,这一方面可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没有导线压接导致接触不良的风险,并还降低了连接处的电阻,另一方面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装配效率。

本技术还设有一包设于所述主动触片外的下衔铁和位于所述下衔铁上方的上衔铁,当所述主动触片与所述主静触头相吸合连通时,所述下衔铁与所述上衔铁之间能够形成磁回路,以实现对所述主动触片产生一受力方向向上的电磁吸力,凭借该电磁吸力,可增大所述主动触片与所述主静触头之间的相吸结合力,继而来抵抗所述主动触片与所述主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由此可有效限制所述主动触片要与所述主静触头分离的动作,及可有效抑制电弧的产生,从而大大提升了继
电器工作时的抗短路能力和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继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继电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去掉了所述骨架);
[0021]图3为本技术所述继电器触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所述继电器触头结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去掉了所述主静触头);
[0023]图5为本技术所述继电器处于第一视角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所述继电器处于第二视角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所述基体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所述基体的第二种剖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触头结构,包括主静触头(10)、主动触片(11)和触头弹簧(12),所述主静触头(10)与所述主动触片(11)沿竖向相对布置,所述触头弹簧(12)安装于推杆(2)上侧上、并能够对所述主动触片(11)提供向上的弹性支撑力,且所述主动触片(11)还能够在所述推杆(2)及所述触头弹簧(12)的协同带动下与所述主静触头(10)相吸合连通或者断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辅助静触头(13)和辅助动触片(14),所述辅助静触头(13)定位布置于所述主静触头(10)的旁边,所述辅助动触片(14)连接于所述推杆(2)上侧上、并同时位于所述辅助静触头(13)的下方,且所述辅助动触片(14)能够在所述推杆(2)的带动下与所述辅助静触头(13)相吸合连通或者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触头(13)为两个,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13)均为竖向放置的圆柱体结构、并还呈间隔并排排布;所述辅助动触片(14)具有一为弯曲的长条片状的基体(140)、以及两个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基体(140)长度方向两端上的触点(141),所述基体(140)连接于所述推杆(2)上侧上,两个所述触点(14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13)的下方,并还分别能够与两个所述辅助静触头(13)相吸合连通或者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下连接座(150)、中连接件(151)和上连接座(152),所述下连接座(150)定位套接于所述推杆(2)的上侧外,所述中连接件(151)为倒U形结构,该倒U形结构罩设于所述主动触片(11)的中部外、并同时与所述下连接座(150)定位连接,所述上连接座(152)定位设置于所述中连接件(151)的顶壁外表面上,且所述基体(140)的中部埋设于所述上连接座(15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接件(151)的底侧与所述下连接座(150)可拆卸定位连接;所述上连接座(152)放置于所述中连接件(151)的顶壁外表面上,且同时所述上连接座(152)还与所述中连接件(151)的顶壁可拆卸定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接件(151)具有两个侧立壁(1510)和一横跨且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侧立壁(1510)顶边上的顶壁(1511),两个所述侧立壁(1510)的底侧上对称设有两个插孔(1512),所述顶壁(1511)的相对两侧上分别成型有一挂板(1513);所述下连接座(150)具有下座主体(1500)和两个分别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陈建华何德桃顾春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