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415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属于箱型柱施工领域,包括内箱型柱和外箱型柱,内箱型柱设置在外箱型柱内,内箱型柱的侧面均设置有两排列连接孔,每排列连接孔设置有多组,连接孔上安装有紧固件,紧固件与连接孔可拆卸连接;内箱型柱的下端安装有平衡垫板,平衡垫板与内箱型柱固定连接,内箱型柱安装在平衡垫板的中间,平衡垫板上安装有地脚螺栓,地脚螺栓适于贯穿平衡垫板;内箱型柱内设置有框型板,框型板与内箱型柱固定连接,框型板上适于安装浇筑板,浇筑板上设置有浇筑口,浇筑板适于与框型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单层设置的箱型柱抗压强度不足,且加强件的后期安装存在不便的技术问题。期安装存在不便的技术问题。期安装存在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箱型柱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箱型柱,因为其形状如一个大的铁箱,因此而得名,一般钢结构上用作梁或者柱子,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高层、超高层采用全钢结构,钢结构箱型柱构件用于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0003]传统钢筋混凝土柱抗拉、抗扭强度较弱,需要配置大量钢筋、模板工序繁杂,施工周期长,尤其是在大型结构和高层建筑建造中抗压强度偏低。
[0004]现有技术中会在箱型柱内增加加强件,以提高构件整体稳定性,但是现有大多是单层设置,且加强部分成现不牢固状态,安装加强件也造成了局部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单层设置的箱型柱抗压强度不足,且加强件的后期安装存在不便。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包括内箱型柱和外箱型柱,所述内箱型柱设置在外箱型柱内,所述内箱型柱的侧面均设置有两排列连接孔,每排列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多组,所述连接孔上安装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连接孔可拆卸连接;
[0007]所述内箱型柱的下端安装有平衡垫板,所述平衡垫板与内箱型柱固定连接,所述内箱型柱安装在平衡垫板的中间,所述平衡垫板上安装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适于贯穿平衡垫板;
[0008]所述内箱型柱内设置有框型板,所述框型板与内箱型柱固定连接,所述框型板上适于安装浇筑板,所述浇筑板上设置有浇筑口,所述浇筑板适于与框型板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地脚螺栓上安装有承载垫片,所述地脚螺栓上端适于通过双螺母锁紧,所述承载垫片设置在双螺母与平衡垫板之间。
[0010]具体的,地脚螺栓可以与其他部件连接,保证基本的支撑强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平衡垫板包括外延部和凸起部,所述外延部与凸起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外箱型柱的底部适于安装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与外箱型柱的底部相适配;
[0012]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适于安装地脚螺栓和承载垫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箱型柱内设置有限位件和贴合件,所述贴合件安装在外箱型柱的内壁上,所述贴合件适于贴合在多组紧固件上,所述限位件适于推动贴合件贴合在紧固件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所述贴合件竖向截面为“C”形,所述地脚螺栓设
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地脚螺栓分布在内箱型柱的四周。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外箱型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外箱型柱内壁上,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滑块,所述安装槽竖直向下设置,所述滑块上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适于推动贴合件相对栓钉一侧移动;
[0016]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下端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适于夹紧滑块。
[001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为倒三角槽,所述滑块为倒三角状。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上下两侧设置有限位柱,两组所述限位柱适于与外箱型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柱适于限制推动杆的上下运动范围;
[0019]所述安装块和滑块均设置有四组且均布于外箱型柱的内壁上。
[0020]进一步的,所述内箱型柱上安装有上限板,所述上限板与内箱型柱固定连接,所述外箱型柱上设置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上限板位置对应。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0022]本技术考虑现有技术中箱型柱中,大多为焊接钢板拼装呈箱型,后在内加设加强筋以增强实际的抗压强度,但是现有大多是单层设置,且加强部分成现不牢固状态,本技术采用内外双箱式结构,可以稳定的成型浇筑,且留余浇筑口浇筑,内部设置紧固件作为内外的加强部分;
[0023]本技术考虑实际加强强度不足,设置有贴合件和推动杆,使得推动杆可以推动并与紧固件,形成连接,且平衡垫板上设置有凹槽,可以使得内箱型柱有效的闭合。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内箱型柱的结构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箱型柱的正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浇筑结构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箱型柱的俯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平衡垫板的结构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外箱型柱的内壁视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外箱型柱的内壁视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俯视图。
[0033]图中:1、内箱型柱;2、外箱型柱;3、紧固件;4、平衡垫板;5、地脚螺栓;6、框型板;7、浇筑板;8、承载垫板;9、双螺母;10、凸起部;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贴合件;14、安装槽;15、滑块;16、推动杆;17、弹性凸起;18、限位柱;19、上限板;20、观察孔;21、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包括内箱型柱1和外箱型柱2,内箱型柱1设置在外箱型柱2内,内箱型柱1的侧面均设置有两排列连接孔,每排列连接孔设置有多组,连接孔上安装有紧固件3,紧固件3与连接孔可拆卸连接,紧固件3以增强实际的抗压强度;
[0038]内箱型柱1的下端安装有平衡垫板4,平衡垫板4与内箱型柱1固定连接,内箱型柱1安装在平衡垫板4的中间,平衡垫板4上安装有地脚螺栓5,地脚螺栓5适于贯穿平衡垫板4;
[0039]内箱型柱1内设置有框型板6,框型板6与内箱型柱1固定连接,框型板6上适于安装浇筑板7,浇筑板7上设置有浇筑口,浇筑板7适于与框型板6可拆卸连接。
[0040]其中,在地脚螺栓5上安装有承载垫片8,地脚螺栓5上端适于通过双螺母9锁紧以增强实际的锁紧效果,承载垫片8设置在双螺母9与平衡垫板4之间。
[0041]内箱型柱1上安装有上限板19,上限板19与内箱型柱1固定连接,外箱型柱2上设置有观察孔20,观察孔20与上限板19位置对应。
[0042]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箱型柱(1)和外箱型柱(2),所述内箱型柱(1)设置在外箱型柱(2)内,所述内箱型柱(1)的侧面均设置有两排列连接孔,每排列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多组,所述连接孔上安装有紧固件(3),所述紧固件(3)与连接孔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箱型柱(1)的下端安装有平衡垫板(4),所述平衡垫板(4)与内箱型柱(1)固定连接,所述内箱型柱(1)安装在平衡垫板(4)的中间,所述平衡垫板(4)上安装有地脚螺栓(5),所述地脚螺栓(5)适于贯穿平衡垫板(4);所述内箱型柱(1)内设置有框型板(6),所述框型板(6)与内箱型柱(1)固定连接,所述框型板(6)上适于安装浇筑板(7),所述浇筑板(7)上设置有浇筑口,所述浇筑板(7)适于与框型板(6)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螺栓(5)上安装有承载垫片(8),所述地脚螺栓(5)上端适于通过双螺母(9)锁紧,所述承载垫片(8)设置在双螺母(9)与平衡垫板(4)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垫板(4)包括外延部和凸起部(10),所述外延部与凸起部(10)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外箱型柱(2)的底部适于安装在第一凹槽(11)内,所述第一凹槽(11)与外箱型柱(2)的底部相适配;所述凸起部(1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内适于安装地脚螺栓(5)和承载垫片(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箱型劲性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型柱(2)内设置有限位件和贴合件(13),所述贴合件(13)安装在外箱型柱(2)的内壁上,所述贴合件(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福生王聪聪王长安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