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98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套囊、微型摄像头、视频传输线、多功能转换头、仪器连接部,所述的支气管封堵导管一端设置有所述的仪器连接部,另一端从多功能转换头中穿过,设置有套囊,所述视频传输线一端连接微型摄像头,另一端穿过多功能转换头,与外接设备相连接,所述的微型摄像头设置于支气管封堵导管上靠近套囊处,位于套囊上方。其优势在于,可以简化支气管封堵器置管流程,兼顾多种功能,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气道损伤,达到全程可视化,减轻病人痛苦,利于病人术后恢复的技术效果。利于病人术后恢复的技术效果。利于病人术后恢复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

技术介绍

[0002]胸外科手术需要麻醉科医师实施肺隔离技术,即在气管隆突或支气管水平将左、右肺的通气路径分隔开,可对一侧肺进行单肺通气的技术,主要作用是使手术侧肺不通气、逐渐萎陷,从而让胸腔内产生一个可以供外科手术操作的空间,这一技术特别适合用于胸腔镜手术,是胸科麻醉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国实施量不少于30万例/年。目前肺隔离技术主要实现方式有双腔管和支气管封堵器两种,双腔管应用占比70%,适用面广,是传统经典方法,且目前已经有可视化产品,但由于是双管腔设计,直径粗,气道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时无法用于困难气道、对于已有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要通过特殊辅助工具才能交换成双腔管;而支气管封堵器则管径很细,可通过球囊阻塞一侧支气管造成一侧肺不通气,实现与双腔管相同的肺隔离效果,灵活性高,目前应用占30%,但是在胸腔镜微创手术领域,正在逐步增长和替代双腔管。随着胸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正逐渐成为主流和前沿方向,支气管封堵器微创的优势更加凸显;此外近年部分疑难手术的开展,对肺隔离技术带来新的要求,如困难气道的患者实施胸部手术,首选支气管封堵器;部分复杂气管手术,在兼顾肺隔离的同时还要考虑特殊的经导管高频通气弥补氧合不足的问题;部分快通道胸腔镜手术麻醉采用喉罩技术辅助通气,需要借助支气管封堵器来实现肺隔离(偶尔还有连接高频通气的需要),这些临床变化对现有的肺隔离技术和装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研发新型的支气管封堵器有助于适应这一改变。
[0003]目前现有常用支气管封堵器一类是需要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可视化引导下才能完成置管。手术过程中,如果支气管封堵器发生位移,同样也需要在纤维支气管镜的辅助下调节位置。这要求操作者需熟练掌握纤支镜技术,同时也需要对纤支镜消毒和保养,无形增加了使用成本。且操作过程中需要助手辅助,这类支气管封堵器不能做到全程可视化,依赖纤支镜进行观察定位等缺点限制了该类设备的应用。
[0004]第二类是可视支气管封堵器。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6166970 U)公开了一种可视支气管封堵器,包括中空的单腔管,单腔管伸入支气管的一端外周侧设有气囊,单腔管穿过气囊向外延伸的外端部设有可视装置,在可视装置的一侧设有可以去除挡视物的清洁装置。这种可视支气管封堵器,是联合可视单腔管实现可视,但由于可视单腔管因为加装了可视摄像头,比普通单腔管管径较粗较硬,同时占用较多气道空间等问题临床应用也具有局限性,同时本身不带摄像头,无法单独使用。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9009309 A)公开了一种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微型摄像头、视频传输线、图像转接插孔、显示器、充气指示气囊、充气连接管、封堵气囊、呼吸机连接部、通气孔、可塑形导引钢丝。该封堵器将微型摄像头集成设置在支气管封堵导管头部套囊远端位置,同时套囊远端还有一段通气功能官腔,但由于在封堵套囊远端的有一段导管的长度,这类可视阻塞管并不能应用于肺叶切除的封堵,会
给外科操作造成困扰,此外无法看到球囊与气管隆突相对位置关系,无法判断支气管封堵器深度是否合适,因此也限制了其部分的临床使用。
[0006]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9595824 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支气管封堵器,包括外导管,外导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接头,外导管的中部设置有Y形接头,外导管远离进气接头的一端连接有多功能转换接头,多功能转换接头远离外导管的一端连接有套管,套管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导管,套管远离多功能转换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微型摄像头,套管远离多功能转换接头的一端设置有软管,软管远离套管的一端连接有封堵气囊。该导管为内外双套管设计,有以下缺点:(1)会导致有效通气腔小,可致通气阻力增加,(2)摄像头位于外套管,环状、一旦摄像头被分泌物污染,想插入吸痰管进行气道和摄像头清理非常困难,影响使用效果;(3)摄像头视角小,无法完整拍摄封堵器球囊,且该装置实现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手术中的各项需求。
[0007]此外,对于有较高交叉感染风险的患者,如果需要实施手术,采用一次性视频导管比较合适,例如新冠肺炎患者实施呼系统手术时,如果用每次都用纤维支气管镜来辅助定位,显然会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并不合适;此外可能部分患者由于呼吸衰竭已经提前气管插管,再用换管器将其交换成双腔也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对于类似新冠肺炎这种高致病性病毒感染风险的患者,如果需要实施肺隔离,同时又需要避免交叉感染的病患,就需要一种便捷多功能简易操作流程的肺隔离装置。新冠肺炎患者插管的指南推荐快速序贯诱导插管,避免正压通气,插管期间减少新冠患者气溶胶的呼出。因此此类患者实施肺隔离的理想选择是单腔管或者喉罩先行插入,然后置入可视支气管封堵器,同时最好能通过一个装置同时达到满足体温监测、充分吸引引流以及高频通气等一系列辅助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可视化的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可以实现兼顾术中体温监测、导管球囊位置监测、全程可视化下调整,不依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等功能。本技术提供的装置可以简化封堵器置管流程,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气道损伤,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管位移,有助于及时准确清除气道分泌物,同时可使用高频通气功能。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新型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套囊、微型摄像头、视频传输线、多功能转换头、仪器连接部,所述的支气管封堵导管一端设置有所述的仪器连接部,另一端从多功能转换头中穿过,设置有套囊;所述视频传输线一端连接微型摄像头,另一端穿过多功能转换头,与外接设备相连接;所述的微型摄像头设置于支气管封堵导管上靠近套囊处,位于套囊上方。
[0011]上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所述的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套囊上方3cm处。该位置可以很好观察到套囊的位置以及是否有分泌物等,通过视频传输线、图像转接插孔与显示器相连,从而无需借助纤维支气管镜便可实现支气管封堵器在置管、并且术中持续气道监测、导管位置调整的全程可视化,简化了置管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减少气道的损伤。
[0012]上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所述的微型摄像头通过视频传输
线连接蓝牙装置或带蓝牙装置的小型电子监视器。通电后蓝牙开启,可与任意手机配对后打开APP,可通过手机屏幕时时观察摄像头图像,并且可将数据共享至手机APP,实现远端专家会诊和教学,同时便于保存视频资料至制定服务器,便于临床研究数据采集的储存,预留数据分析接入功能,以便将来通过多功能智能化分析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产生基于临床大数据的智能决策辅助。
[0013]上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所述的多功能转换头中设置有引流和吸引装置,所述的引流和吸引装置与摄像头吸引和引流管相连接,该管一端位于多功能转换头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气管封堵导管、套囊、微型摄像头、视频传输线、多功能转换头、仪器连接部,所述的支气管封堵导管一端设置有所述的仪器连接部,另一端从多功能转换头中穿过,设置有套囊;所述视频传输线一端连接微型摄像头,另一端穿过多功能转换头,与外接设备相连接;所述的微型摄像头设置于支气管封堵导管上靠近套囊处,位于套囊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摄像头设置于套囊上方3cm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摄像头通过视频传输线连接蓝牙装置或带蓝牙装置的小型电子监视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转换头中设置有引流和吸引装置,所述的引流和吸引装置与微型摄像头引流和吸引管连接,其一端位于多功能转换头处,另一端开口位于微型摄像头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气管封堵导管靠近仪器连接部处设置有Y形接头,所述的Y形接头一侧设置有套囊压力指示气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可视多功能支气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囊压力指示气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镜湘苗青朱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胸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