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56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儿童用具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溜娃车在需要折叠解锁时操作较为繁琐并且车体运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包括车座与车身骨架,车身骨架包括行走组件、解锁组件以及手推组件,解锁组件包括支撑座,支撑座远离车座的一侧通过套管设置有套杆,套杆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其中一个限位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顶块,顶块侧面设有卡块,卡块与限位孔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控制卡块与限位孔之间的卡接配合与分离,操作简单方便,通过钢丝绳、卡块对推杆、卡舌的卡合同时进行控制,简化了溜娃车的解锁结构。的解锁结构。的解锁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

技术介绍

[0002]溜娃车已经成为家庭的必备工具之一,但传统的溜娃车存在如下弊端:带娃出行,现在的遛娃车收车之后的体积大,不能放进行李箱或者背包,需要单独打包托运,非常不方便,而且增加托运成本,日常出门携带也不便捷,遛娃车是高频使用的工具,收车的便捷性和收车之后的体积都影响体验,无论是开车出行还是搭乘公共交通,小体积易携带好收纳是家长们急需的,否则遛娃车反而成了负担和累赘;
[0003]在公告号为CN210502829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儿童手推车折叠装置,该儿童手推车折叠装置通过设置船形连接座、L形连接件、下连接方管和后连接座,在使用时,拉动拉绳使止位块与L形连接件分离,向右转动推杆,推杆通过座椅连接块上的上连接方管挤压后连接座,后连接座带动两个连接片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后叉管转动并相互靠近,后连接座通过下连接方管带动车身管向右转动,形成折叠,使推杆、两个后叉管和车身管相互靠近并折叠在一起,达到了折叠灵活、使用方便、减小折叠后儿童手推车占用面积的效果,提高儿童手推车的便携性;
[0004]而该新型的儿童手推车折叠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5]1、通过拉动拉绳并向右推动推杆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解锁部件结构较为复杂;
[0006]2、在使用过程拉绳一端一直位于车体的外部,导致拉绳可能受外力影响而被拉动,拉绳被拉动之后会使车体骨架松散,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br/>[000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用于解决现有的溜娃车在需要折叠解锁时操作较为繁琐并且车体运行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9]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包括车座与车身骨架,所述车身骨架包括行走组件、解锁组件以及手推组件;
[0011]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车座下方,所述解锁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远离车座的一侧通过套管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侧面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限位孔相适配;
[0012]所述手推组件包括推杆与把手,所述推杆底部通过固定套延伸至套杆内部并与套杆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推杆底部的侧面设有凹孔,所述卡块位于套管内部的一侧与凹孔内壁相卡接,所述把手通过固定套安装在推杆的顶部,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按键,所述按键连接有钢丝绳;
[0013]所述支撑座顶面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壁之间设置有铆钉与卡舌,所述卡舌的一侧
与铆钉相挂接,所述卡舌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凹槽的顶面与底面之间开设有斜槽,所述钢丝绳远离按键的一端通过斜槽并穿过弹性件与顶块上的卡块相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车座包括座椅、旋转座以及底座,所述座椅底部与旋转座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座底部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两个前支腿与两个后支腿,所述前支腿与后支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行走前轮与行走后轮,所述行走后轮设置在后支腿的内侧,所述前支腿、后支腿与支撑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
[0016]进一步的,所述卡舌包括平口部与弯钩部,所述平口部的前后两侧均与卡槽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弯钩部设置在远离套杆的一侧,且弯钩部的弯曲方向朝下。
[0017]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外圈与凹槽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通过设置的钢丝绳以及顶块等结构,可以控制卡块与限位孔之间的卡接配合与分离,当需要对溜娃车进行折叠时,按下按键,通过钢丝绳拉动卡块将卡块缩入顶块内与限位孔分离,从而可以对推杆的位置进行调节,将推杆收入套杆内部,同时被缩入顶块内的卡块顶动卡舌使弹性件收缩,卡舌的弯钩部与铆钉相分离,从而可以对行走组件与手推组件进行折叠收纳,操作简单方便,通过钢丝绳、卡块对推杆、卡舌的卡合同时进行控制,简化了溜娃车的解锁结构;
[0020](2)通过将钢丝绳设置在套管内部,对钢丝绳的两端均进行隐藏,其一端与按键相连接,另一端与卡块相连接,在实现按键控制卡块的同时,避免了钢丝绳暴露在车体外部,防止出现车体在行进过程中,钢丝绳被其他物体钩住而出现卡块被拉动导致的车身骨架松散问题,提高了溜娃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套杆与支撑座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卡舌与铆钉的结构侧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卡舌的结构主视图;
[0026]图中:10、车座;11、座椅;12、旋转座;13、底座;20、车身骨架;21、行走组件;211、前支腿;212、后支腿;213、行走前轮;214、行走后轮;22、解锁组件;221、支撑座;2211、卡舌;2211a、平口部;2211b、弯钩部;2212、铆钉;2213、凹槽;2214、弹性件;222、连接杆;223、套杆;224、顶块;225、卡块;23、手推组件;231、推杆;232、把手;233、按键;234、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包括车座10与车身骨架20,车座10包括座椅11、旋转座12以及底座13,座椅11底部与旋转座12顶部转动连接,旋转座12底部与底座13顶部固定连接;
[0029]车身骨架20包括行走组件21、解锁组件22以及手推组件23,行走组件21包括两个前支腿211与两个后支腿212,前支腿211与后支腿21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行走前轮213与行走后轮214,行走后轮214设置在后支腿212的内侧,行走前轮213与行走后轮214分别设置在车座10的两侧,前支腿211与后支腿212对车座10提供支撑,提高车座1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0]解锁组件22包括支撑座221,支撑座221顶部与底座13底部固定连接,前支腿211、后支腿212与支撑座221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22,支撑座221靠近后支腿212的一侧设置有套管,套管内壁之间连接有套杆223,套杆223底部开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限位孔,其中一个限位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顶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解锁机构的溜娃车,包括车座(10)与车身骨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骨架(20)包括行走组件(21)、解锁组件(22)以及手推组件(23);所述解锁组件(22)设置在车座(10)下方,所述解锁组件(22)包括支撑座(221),所述支撑座(221)远离车座(10)的一侧通过套管设置有套杆(223),所述套杆(223)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顶块(224),所述顶块(224)侧面设有卡块(225),所述卡块(225)与限位孔相适配;所述手推组件(23)包括推杆(231)与把手(232),所述推杆(231)底部通过固定套延伸至套杆(223)内部并与套杆(223)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推杆(231)底部的侧面设有凹孔,所述卡块(225)位于套管内部的一侧与凹孔内壁相卡接,所述把手(232)通过固定套安装在推杆(231)的顶部,所述把手(232)上设置有按键(233),所述按键(233)连接有钢丝绳(234);所述支撑座(221)顶面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壁之间设置有铆钉(2212)与卡舌(2211),所述卡舌(2211)的一侧与铆钉(2212)相挂接,所述卡舌(2211)的顶面开设有凹槽(2213),所述凹槽(2213)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性件(2214),所述凹槽(2213)的顶面与底面之间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桂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