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建芳专利>正文

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49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包括:体外膜肺氧合机构,包括氧源设备、氧合器、水箱、血泵、插管、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不间断电源和加热器;所述第一管体用于从待治疗人体内抽出待氧合的血液,并将待氧合的血液送往所述氧合器,所述第二管体用于将所述氧合器氧合完的血液输入待治疗人体内;所述血泵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的血体的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运行智能、方便操控。由于能够对输血管体和送血管体进行加热,同时能够对产生凝血事故的管体进行精确、及时的定位,从而为医护人员的应对抢获到反映时间。员的应对抢获到反映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凝血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
[0003]内源性凝血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均来血浆。血液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2又将激活凝血因子11并进一步促进凝血因子12的激活,从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到激活态凝血因子11生成的过程成为表面激活,此过程还需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加速。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1在钙离子存在时激活凝血因子9,,激活态凝血因子9在钙离子作用下与激活态凝血因子8活化血小板提供的膜磷脂表面结合生成因子10酶复合物,该复合物激活凝血因子10,激活态凝血因子10可在钙离子存在时与激活态凝血因子5在磷脂膜表面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激活凝血因子13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13促使可溶的纤维蛋白原生成不溶的多聚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形成血凝块止血。
[0004]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为来自组织的组织因子,因此此途径又称组织因子途径。组织因子为一种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当组织损伤时,组织因子暴露,血中的激活态凝血因子7(约占血中凝血因子总量的0.5%)与组织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复合物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迅速激活凝血因子10,激活态凝血因子10可在钙离子存在时与激活态凝血因子5在磷脂膜表面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激活凝血因子13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13促使可溶的纤维蛋白原生成不溶的多聚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形成血凝块止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在引用定制的体外膜肺氧合机构的基础上,对输血管体和送血管体进行加热,同时对产生凝血事故的管体进行精确、及时的定位,从而为医护人员的应对抢获到反映时间。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处重要的专利技术点:
[0007](1)对体外膜肺氧合机构的输血管体、送血管体以及血泵的多个参数进行现场解析和协同分析,以准确定位当前血流不畅时发生凝血的管体位置;
[0008](2)采用定制结构的包括氧源设备、氧合器、水箱、血泵、插管、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不间断电源和加热器的体外膜肺氧合机构,有效实现对人体肺部的功能替换。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所述平台包括:
[0010]体外膜肺氧合机构,包括氧源设备、氧合器、水箱、血泵、插管、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不间断电源和加热器;
[0011]所述第一管体用于从待治疗人体内抽出待氧合的血液,并将待氧合的血液送往所述氧合器,所述第二管体用于将所述氧合器氧合完的血液输入待治疗人体内;
[0012]所述血泵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的血体的流动;
[0013]第一监测设备,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管体内的当前血流量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一参考流量;
[0014]第二监测设备,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管体内的当前血流量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二参考流量;
[0015]转速识别设备,与所述血泵连接,用于将所述血泵的当前转速作为参考转速输出;
[0016]数据转换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和所述第二监测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考流量确定对应的血泵转速以作为第一识别转速;
[0017]所述数据转换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参考流量确定对应的血泵转速以作为第二识别转速;
[0018]凝血解析设备,分别与所述转速识别设备和所述数据转换设备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识别转速小于所述参考转速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发出第一凝血检测指令以指示第一管体内部存在凝血状况;
[0019]其中,所述凝血解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识别转速小于所述参考转速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发出第二凝血检测指令以指示第二管体内部存在凝血状况。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一种如上述的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用于基于对体外膜肺氧合机构检测到的多种参数的协同分析结果判定产生凝血的具体管体位置。
[0021]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运行智能、方便操控。由于能够对输血管体和送血管体进行加热,同时能够对产生凝血事故的管体进行精确、及时的定位,从而为医护人员的应对抢获到反映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3]凝血(Blood Coagulation),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为Xa、V、Ca2+和PF3(血小板第3因子,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
[0024]当前执行凝血定位的机构无法对输血管体和送血管体进行加热,也无法对产生凝血事故的管体进行精确、及时的定位,导致不能为医护人员的应对抢获到反映时间。
[0025]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搭建了一种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出的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包括:
[0027]体外膜肺氧合机构,包括氧源设备、氧合器、水箱、血泵、插管、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不间断电源和加热器;
[0028]所述第一管体用于从待治疗人体内抽出待氧合的血液,并将待氧合的血液送往所
述氧合器,所述第二管体用于将所述氧合器氧合完的血液输入待治疗人体内;
[0029]所述血泵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的血体的流动;
[0030]第一监测设备,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管体内的当前血流量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一参考流量;
[0031]第二监测设备,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管体内的当前血流量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二参考流量;
[0032]转速识别设备,与所述血泵连接,用于将所述血泵的当前转速作为参考转速输出;
[0033]数据转换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和所述第二监测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考流量确定对应的血泵转速以作为第一识别转速;
[0034]所述数据转换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参考流量确定对应的血泵转速以作为第二识别转速;
[0035]凝血解析设备,分别与所述转速识别设备和所述数据转换设备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识别转速小于所述参考转速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所述平台包括:体外膜肺氧合机构,包括氧源设备、氧合器、水箱、血泵、插管、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不间断电源和加热器;所述第一管体用于从待治疗人体内抽出待氧合的血液,并将待氧合的血液送往所述氧合器,所述第二管体用于将所述氧合器氧合完的血液输入待治疗人体内;所述血泵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内的血体的流动;第一监测设备,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管体内的当前血流量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一参考流量;第二监测设备,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管体内的当前血流量进行检测,以获得第二参考流量;转速识别设备,与所述血泵连接,用于将所述血泵的当前转速作为参考转速输出;数据转换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和所述第二监测设备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考流量确定对应的血泵转速以作为第一识别转速;所述数据转换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参考流量确定对应的血泵转速以作为第二识别转速;凝血解析设备,分别与所述转速识别设备和所述数据转换设备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识别转速小于所述参考转速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发出第一凝血检测指令以指示第一管体内部存在凝血状况;其中,所述凝血解析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识别转速小于所述参考转速的差值大于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发出第二凝血检测指令以指示第二管体内部存在凝血状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源设备与所述氧合器连接,用于产生氧气,并将产生的氧气送往所述氧合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多参数分析的凝血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与所述不间断电源连接,用于对附近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内的血体加热。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唐建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