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341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安装板和开口盒,外壳的内部后侧壁上左右对称连接有L型座,L型座的前表面下侧连接有挡块,安装板的前表面下侧左右两侧均与挡块的后表面接触连接,挡块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二挂钩,安装板的前表面上侧前后对称连接的第一横轴的圆周面下侧连接有第一挂钩,开口盒的上下两表面均等间距连接有U型块,安装板的前表面上下两侧均等间距连接有第二横轴,第二横轴的圆周面上侧连接有阻尼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挡板、U型块、挡块、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不便于组装和不便于与外壳进行拆装的问题。进行拆装的问题。进行拆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走进来千家万户。其中,家电的启动需要依靠电能,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到用电量的相关信息,需要使用到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在组装时,需要使用者螺栓对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的外框进行多个部位的锁定,导致增加了人们组装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时所花费的时间,进而不便于人们对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进行组装;
[0004]2、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在安装时,存在工作步骤繁琐,导致不便于人们对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和外壳进行拆装的问题。
[0005]因此,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通过设置挡板、U型块、挡块、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不便于组装和不便于与外壳进行拆装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外壳、安装板和开口盒,外壳的内部后侧壁上左右对称连接有L型座,L型座的前表面下侧连接有挡块,安装板的前表面下侧左右两侧均与挡块的后表面接触连接,挡块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二挂钩,安装板的前表面上侧前后对称连接的第一横轴的圆周面下侧连接有第一挂钩,开口盒的上下两表面均等间距连接有U型块,安装板的前表面上下两侧均等间距连接有第二横轴,第二横轴的圆周面上侧连接有阻尼轴承,阻尼轴承的外圆周面和挡板的一侧中部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开口盒的上下两表面后侧均左右对称连接有限位块,开口盒的下部插接在安装板前表面中部开设的方形凹槽的内侧,限位块插接在方形凹槽的内侧四个角落上开设的限位凹槽的内侧,具体地,限位凹槽的存在便于使用者确定限位块的位置,方形凹槽的存在便于使用者确定开口盒的位置。
[0010]进一步地,开口盒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透明板,第二透明板的后表面外侧连接有回型座,回型座的的前表面连接在开口盒的内部前侧壁上,具体地,第二透明板的存在,便于使用者观看开口盒的内部。
[0011]进一步地,开口盒的下表面后部一侧连接第三接线柱,开口盒的下表面后部中间连接有第二接线柱,开口盒的下表面后部另一侧连接有第一接线柱,具体地,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和第三接线柱的存在,便于使用者外接线缆和该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地,第三接线柱的圆周面上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第二接线柱的圆周面上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第一接线柱的圆周面上螺纹连接有内螺纹套,具体地,内螺纹套的存在,用来锁定连接在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和第三接线柱上的外界线缆。
[0013]进一步地,外壳的前表面设置有盖板,盖板的前表面一侧上下对称连接有合页,合页的后表面一侧连接在外壳的前表面上,盖板的另一侧中部连接有把手,盖板的中部先镶嵌有第一透明板,具体地,盖板用来封锁外壳的前表面,合页的存在,使得盖板受到外力时作圆弧移动,把手的存在,便于使用者对盖板施加外力,第一透明板的存在便于使用者观看外壳的内部。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挡板和U型块结构,开口盒的上下两表面均等间距连接有U型块,安装板的前表面上下两侧均等间距连接有第二横轴,第二横轴的圆周面上侧连接有阻尼轴承,阻尼轴承的外圆周面和挡板的一侧中部转动连接,如此设计,使得使得使用者只需要转动挡板,即可解除挡板对开口盒的锁定和使得挡板对开口盒进行锁定,进而实现对开口盒和安装板之间的拆分和组装,进而便于使用者对开口盒和安装板之间的组装。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挡块、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结构,外壳的内部后侧壁上左右对称连接有L型座,L型座的前表面下侧连接有挡块,安装板的前表面下侧左右两侧均与挡块的后表面接触连接,挡块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二挂钩,安装板的前表面上侧前后对称连接的第一横轴的圆周面下侧连接有第一挂钩,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第二挂钩和第一挂钩之间的挂接,且使得安装板的前表面下侧左右两侧均与挡块的后表面接触连接,即可完成对外壳和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反之,使用者完成对外壳和安装板之间的拆分,进而便于使用者对外壳和安装板之间的拆装。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开口盒和第二透明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横轴和挡块的连接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外壳;11、挡块;111、第二挂钩;112、弹簧;12、L型座;2、盖板;21、合页;22、把手;23、第一透明板;3、安装板;31、第一横轴;311、第一挂钩;32、第二横轴;33、方形凹槽;34、挡板;35、阻尼轴承;36、限位凹槽;4、开口盒;41、第一接线柱;42、第二接线柱;43、内螺纹套;
44、第一接线柱;45、限位块;46、U型块;5、第二透明板;51、回型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外壳1、安装板3和开口盒4,外壳1的内部后侧壁上左右对称连接有L型座12,L型座12的前表面下侧连接有挡块11,安装板3的前表面下侧左右两侧均与挡块11的后表面接触连接,挡块11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112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二挂钩111,安装板3的前表面上侧前后对称连接的第一横轴31的圆周面下侧连接有第一挂钩311,开口盒4的上下两表面均等间距连接有U型块46,安装板3的前表面上下两侧均等间距连接有第二横轴32,第二横轴32的圆周面上侧连接有阻尼轴承35,阻尼轴承35的外圆周面和挡板34的一侧中部转动连接,开口盒4的上下两表面后侧均左右对称连接有限位块45,开口盒4的下部插接在安装板3前表面中部开设的方形凹槽33的内侧,限位块45插接在方形凹槽33的内侧四个角落上开设的限位凹槽36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外壳(1)、安装板(3)和开口盒(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后侧壁上左右对称连接有L型座(12),所述L型座(12)的前表面下侧连接有挡块(11),所述安装板(3)的前表面下侧左右两侧均与挡块(11)的后表面接触连接,所述挡块(11)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112)的上端面连接有第二挂钩(111),所述安装板(3)的前表面上侧前后对称连接的第一横轴(31)的圆周面下侧连接有第一挂钩(311),所述开口盒(4)的上下两表面均等间距连接有U型块(46),所述安装板(3)的前表面上下两侧均等间距连接有第二横轴(32),所述第二横轴(32)的圆周面上侧连接有阻尼轴承(35),所述阻尼轴承(35)的外圆周面和挡板(34)的一侧中部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盒(4)的上下两表面后侧均左右对称连接有限位块(45),所述开口盒(4)的下部插接在安装板(3)前表面中部开设的方形凹槽(33)的内侧,所述限位块(45)插接在方形凹槽(33)的内侧四个角落上开设的限位凹槽(36)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祖成卓志广邝灼权黄杰陈建军陈欣楠徐辉城吴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