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3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包括两端分别构造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的横杆,所述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位于同一平面并位于横杆的同侧,第一弯钩用于与患者肝脏接触,第二弯钩用于与患者子宫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仅通过腹壁3毫米的切口即可完成对肝脏和子宫的推挡牵拉,既能在无人工固定的基础上保证医生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又能避免对患者肝脏和子宫造成损伤,同时也不影响其他器械的操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腹腔镜手术的辅助器材的技术领域。辅助器材的技术领域。辅助器材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

技术介绍

[0002]1987年,世界首例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完成。之后,随着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腹腔镜手术得到了蓬勃发展,腹腔内所有器官的手术都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腹腔镜手术中,尤其是胃、胰腺手术时,肝脏会影响手术视野,为了牵拉肝脏暴露手术视野,助手常用器械直接推、挑肝脏或夹持纱布块推、挑肝脏,此类操作不稳定,容易滑脱,亦常导致肝脏损伤出血,而且会造成腹腔内器械纵横交错、互相干扰影响手术操作。有些术者通过缝合肝脏周围的韧带组织,并将缝线提至腹壁外进行牵引,从而达到牵拉肝脏的作用,但在牵拉的过程中,缝线会导致肝脏损伤、出血,对患者造成损伤,增加患者生命危险。
[0003]目前,领域内有针对腹腔镜手术下的肝脏拉钩组件,但其零件较多,结构复杂,且仍需人工固定,未能真正的为腹腔镜手术提供手术便利。腹腔镜直肠手术时,下垂的子宫或伴巨大子宫肌瘤的子宫也会影响手术视野,通常助手用器械上挑子宫为术者提供视野,但极易导致损伤出血,目前领域内尚无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可见,研发一种既能保证医生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又能避免对患者肝脏及子宫的损伤且无需人工固定的装置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用以实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保证医生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又能避免对患者肝脏及子宫造成损伤,且无需人工固定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包括两端分别构造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的横杆,所述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位于同一平面并位于横杆的同侧,第一弯钩用于与患者肝脏接触,第二弯钩用于与患者子宫接触。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钩的自由端构造有内折的第一内折部,第一内折部与第一弯钩连接处的夹角为120
°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钩呈“C”形,第一弯钩的深度为H1,第一弯钩的开口宽度为L1,H1:L1=1:2,H1为5

6cm,开口宽度L1为10

12c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折部的长度为3

3.5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弯钩的自由端构造有内折的第二内折部,第二内折部与第二弯钩连接处的夹角为120
°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折部的长度为2

2.5cm。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钩呈“U”形,第一弯钩的深度为H2,第一弯钩的开口宽度为L2,H2:L2=1:1,H2=L2=6.4

7cm。
[0013]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与两端的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的夹角均为140
°

[0014]进一步的,所述横杆的长度为L,L=14cm。
[0015]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仅通过腹壁3mm的切开即可完成对肝脏及子宫的推挡牵拉、实现手术视野的满意显露、避免损伤患者肝脏及子宫,且无需人工固定。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上腹部的腹腔镜手术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下腹部的腹腔镜手术的示意图。
[0021]标注部件:1

横杆,2

第一弯钩,3

第二弯钩,4

第一内折部,5

第二内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如图1所示,包括横杆1,该横杆1的两端分别构造有第一弯钩2和第二弯钩3,其中,横杆1、第一弯钩2及第二弯钩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且第一弯钩2和第二弯钩3位于同一平面,二者位于横杆1的同侧,第一弯钩2用于与患者肝脏接触,第二弯钩3用于与患者子宫接触。本技术在第一弯钩2的自由端构造有内折的第一内折部4,第一内折部4与第一弯钩2连接处的夹角为120
°
;第二弯钩3的自由端构造有内折的第二内折部5,第二内折部5与第二弯钩3连接处的夹角为120
°
。而且第一内折部4和第二内折部5二者的端部均为钝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在进行上腹部的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肝脏推挡时,如图2所示,在腹壁上开设3mm的切口,第一内折部4的钝头先从腹壁上的切口处进入腹腔,再顺着第一弯钩2的弧度将第一弯钩2及横杆1导入腹腔;然后,在腹腔镜监视下,将第一弯钩2和第一内折部4托住肝脏背面,由于第一弯钩2在腹腔内与肝脏接触的部分具有特定的弧形,使其第一弯钩2和第一内折部4可以与肝脏形态相贴合,因此,与肝脏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可以达到满意的显露效果,而第一内折部4的起始端为钝头,从而可以避免对肝脏的直接损伤;第二弯钩3处于体外侧,将第二弯钩3和第二内折部5套入乳胶管,通过血管钳固定在无菌巾上。在进行下腹部的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出现下垂的子宫或伴巨大子宫肌瘤的子宫时,如图3所示,第二内折部5的钝头先从开设于腹壁上的3mm的切口处进入腹腔,再顺着第二弯钩3的弧度将第二弯钩3及横杆1导入腹腔;然后,在腹腔镜监视下,将第二弯钩3和第二内折部5勾住下垂的子宫或巨大子宫肌瘤,由于第二弯钩3呈细长型拉钩,因此,牵拉稳固,可达到满意的显露效果,而第二内折部5的起始端为钝头,从而可以避免对子宫及巨大子宫肌瘤的直接损伤;第一弯钩
2处于体外侧,将第一弯钩2及第一内折部4套入乳胶管,通过血管钳固定在无菌巾上。综上可知,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仅通过腹壁3mm的切开即可完成对肝脏及子宫的推挡牵拉、实现手术视野的满意显露、避免损伤患者肝脏及子宫,且无需人工固定。
[0024]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弯钩2呈“C”形,第一弯钩2的深度为H1,第一弯钩2的开口宽度为L1,H1:L1=1:2,H1为5

6cm,开口宽度L1为10

12cm;第一内折部4的长度为3

3.5cm;第二内折部5的长度为2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分别构造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的横杆,所述第一弯钩和第二弯钩位于同一平面并位于横杆的同侧,第一弯钩用于与患者肝脏接触,第二弯钩用于与患者子宫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的自由端构造有内折的第一内折部,第一内折部与第一弯钩连接处的夹角为1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呈“C”形,第一弯钩的深度为H1,第一弯钩的开口宽度为L1,H1:L1=1:2,H1为5

6cm,开口宽度L1为10

1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一体式两用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折部的长度为3

3.5cm。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孙敬郝鹏宇任正浩米阳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