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基材及尿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332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9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带基材及尿布。带基材(11)包括:基部(1A),固定于尿布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顶端部(1B),从所述基部(1A)向所述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出;及第一压纹列。所述顶端部(1B)供向所述尿布主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固定的固定件设置。所述第一压纹列通过将多个第一压纹(3)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双方倾斜的第一方向上隔开第一间隔配置而形成,所述第一压纹(3)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形状。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形状。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基材及尿布


[0001]本申请涉及具备设置有压纹的带基材及具有该带基材的固定带的尿布。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将尿布的前身和后身的一方固定于另一方的固定件被贴附于带基材的固定带。固定带在将尿布向穿戴者穿戴时、穿戴有尿布的穿戴者动作时等会被拉拽,因此以具有一定以上的强度的方式形成。作为对固定带确保这样的强度的方法,例如,提出了对带基材使用是预定范围内的目付量且被实施了压纹加工的无纺布(参照日本特开2010

220872)。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的尿布的前身和后身虽然由固定带在尿布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穿戴者的左右)互相连结,但有时会根据穿戴者的动作而相对移位。例如,在穿戴者进行了趴着爬行的动作的情况下,前身相对于后身容易向穿戴者的腿侧移位,相反,在穿戴者仰着滑行移动的情况下,后身相对于前身容易向穿戴者的腿侧移位。
[0004]若如上述这样前身和后身相对移位,则在固定带的带基材上作用相对于尿布的长度方向(在展开状态下连结前身和后身的方向)和宽度方向双方倾斜的方向的拉伸力。以往的带基材未被实施相对于这样的倾斜方向的拉伸力的加强,因此可能会因倾斜方向的拉伸力而招致固定带的破损。
[0005]本申请抑制固定带的破损。
[0006]本技术的第1方案是一种带基材。所述带基材是沿着尿布主体的长度方向及所述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而配置的片状。所述带基材包括:基部,固定于所述尿布主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顶端部,从所述基部向所述尿布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出;及第一压纹列。所述顶端部供向所述尿布主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固定的固定件设置。所述第一压纹列通过将多个第一压纹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双方倾斜的第一方向上隔开第一间隔配置而形成。所述第一压纹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形状。
[0007]本技术的第2方案是一种尿布。所述尿布包括:固定带,包括所述带基材;及所述尿布主体。
[0008]根据本申请,能够抑制固定带的破损。
附图说明
[0009]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标号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0010]图1是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0011]图2是固定带的分解立体图。
[0012]图3是将设置于尿布的一对固定带从非皮肤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0013]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形成于固定带的带基材的第一压纹和第二压纹的平面图。
[0014]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设置于带基材的第一压纹列和第二压纹列的平面图。
[0015]图6是将尿布的一部分从非皮肤侧观察时的放大平面图。
[0016]图7A是说明带基材及尿布的作用的图,示出前身相对于后身向腿侧(下侧)进行了移位的情况。
[0017]图7B是说明带基材及尿布的作用的图,示出后身相对于前身向腿侧进行了移位的情况。
[0018]图8A是片材的要部的放大平面图,示出第一变形例的孔部。
[0019]图8B是片材的要部的放大平面图,示出第二变形例的孔部。
[0020]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形例的第一压纹列和第二压纹列的平面图(与图5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说明用于实施本申请的方式。该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没有排除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示出的各种变形、技术的应用的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它们的主旨的范围内各种变形而实施。另外,能够根据需要而取舍选择,或者能够适当组合。
[0022][1.结构][0023][1

1.整体结构][0024]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尿布2的整体结构。尿布2是在穿戴于穿戴者的穿戴状态下与穿戴者的腹部相对的前身2A和与穿戴者的背部相对的后身2B由固定带1(以下,简称作“带1”)互相连结的带型的尿布。在此,作为尿布2而例示纸尿布(所谓的“一次性尿布”)。此外,在尿布2,除了上述的前身2A及后身2B之外,还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与穿戴者的胯裆相对的下裆部2C。下裆部2C在尿布2被扩展成平面状的展开状态下位于前身2A与后身2B之间。
[0025]以下,将在展开状态下连结前身2A和后身2B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另外,将在穿戴状态下朝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设为“皮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皮肤侧”。而且,将连结皮肤侧和非皮肤侧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除此之外,将从厚度方向观察设为“平面观察”。
[0026]本实施方式的尿布2以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参照图1中的单点划线)为基准而对称地形成。尿布2具备具有吸收体21、各种片22~26及各种褶裥27~29的尿布主体20和固定于尿布主体20的带1。
[0027]<尿布主体>
[0028]尿布主体20构成尿布2的主要的部分。具体而言,尿布主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构成前身2A及后身2B的任意一方,尿布主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构成前身2A及后身2B的任意另一方。另外,尿布主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一侧与另一侧之间的部分)构成下裆部2C。此外,尿布主体2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与尿布2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分别对应(一致)。以下,对尿布主体20的各结构依次进行说明。
[0029]吸收体21是吸收并保持水分的垫状的构件。吸收体21例如通过将高吸水性树脂(SAP;Super Absorbent Polymer)混合于绒毛浆而得到的垫利用亲水性的无纺布、纸巾等
芯包裹片包裹而形成。吸收体21跨前身2A、下裆部2C及后身2B而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0030]片22~26均是在展开状态下沿着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扩展的片状的构件。在吸收体21的皮肤侧配置具有液体透过性的中央片22。中央片22与吸收体21相比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形成得长,以将吸收体21从皮肤侧覆盖的方式设置。中央片22例如由纺织布、无纺布形成。
[0031]在中央片2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为了防止从吸收体21向宽度方向外侧的漏液而配置具有液体不透过性的侧片23。侧片23例如由SMS(Spunbond Meltblown Spunbond:纺粘
·
熔喷
·
纺粘)无纺布、SMMS(Spunbond Meltblown Meltblown Spunbond:纺粘
·
熔喷
·
熔喷
·
纺粘)无纺布形成。在吸收体21的非皮肤侧,为了防止从吸收体21向非皮肤侧的漏液而配置具有液体不透过性的背片24。背片24例如由膜形成。
[0032]在背片24的非皮肤侧配置罩片25(片材)。罩片25具有将背片24加强并且使触感(例如手感)提升的功能。罩片25例如由纺织布、无纺布形成。在罩片25的非皮肤侧贴附构成供带1卡定的目标区的补片26。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基材(11),是沿着尿布主体的长度方向及所述尿布主体的宽度方向而配置的片状的带基材(11),其特征在于,具备:基部(1A),固定于所述尿布主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从所述基部(1A)向所述尿布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出的顶端部(1B),所述顶端部(1B)供向所述尿布主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固定的固定件设置;及第一压纹列,所述第一压纹列通过将多个第一压纹(3)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宽度方向双方倾斜的第一方向上隔开第一间隔配置而形成,所述第一压纹(3)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基材(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是沿着朝向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且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方向的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基材(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是沿着朝向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另一侧且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向的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基材(11),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压纹列,所述第二压纹列通过将多个第二压纹(4)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隔开第二间隔配置而形成,所述第二压纹(4)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基材(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倾斜,并且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而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基材(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纹(3)和所述第二压纹(4)呈交错状地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基材(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纹列以在相互之间、隔开第三间隔的方式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压纹列以在相互之间、隔开与所述第三间隔不同的第四间隔的方式设置多个。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基材(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代和泉吉田英聪木村笙子丹下雄贵
申请(专利权)人: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