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块边边相连互转可合可分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9271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12
本申请提出一种物块边边相连互转、可合可分的连接结构,包括传统的榫头和卯眼部分,增加由超块卡芯和超块扣核组成的超块卡芯扣核第三部分,超块卡芯与榫卯轮廓同构,形成连接的进出控制和相对旋转的范围控制,超块扣核用于连接进出时的滑动控制和连接后绕超块卡芯旋转与榫头卯眼距离的范围控制;连接结构中的各部分各元素具有合适的大小比例与恰当的距离和间隙,适合连接的分合运动和相对旋转的操作。本连接结构基于传统而创新物物连接方式,可多方位多元素拓展,实现产品化、系列化和模块化。已实现一套由24个正三方超块和等边同构的6个正四方超块组成的套装实体产品的生产,融合内容内涵创新,拓展到思维智慧连接,形成三次元创新体验探究体系。三次元创新体验探究体系。三次元创新体验探究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块边边相连互转可合可分的连接结构


[0001]本申请提出一种物块边边相连互转、可合可分的连接结构,特别是基于传统榫卯结构结合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而创新物物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玩具、文具、教学用具、办公用品、家居用品、包装容器、装饰展示、建筑工程和智能制造、智慧创造等领域和场景。

技术介绍

[0002]连接造物,连接结构造就人类文明。榫卯结构以榫头和卯眼互补结合,发展形成多种连接结构,是中国家具和建筑领域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榫卯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工工艺发展而来,在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时代,可以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新制造予以传承创新。
[0003]基于超链接(HyperLink)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技术已造就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人本智慧中的超链接能力穿越虚拟现实,正在培育形成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人类社会正在迈进链接一切物、人、事的新未来。“物
‑ꢀ
物”的实体连接中,新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具有创新和深刻的时代内涵,新连接形成新的内容创造,特别是映射融合到创新人本智慧的系统思维连接和多元智慧开发,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的价值。
[0004]本申请的提出者作为超媒体(HyperMedia)信息管理系统
始于1990年的探索研究者,曾就此撰写硕士论文,2000年代提出和构建广义的硬件软件之外之中之上的第三件超件(HyperWare)创新知识体系,实践探索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关系化和品牌化的五化融合创新,2015年起探索构建和呈现人本智慧的可视化、产品化、体系化、集群化和生态化,长期致力于通过超链接创新实现知识产品与智慧体系的构建和呈现,本申请即为其中一项物物连接结构与系列实体产品的原创构建与呈现,探索通过实体产品融合知识内容和挖掘智慧内涵构成三次元的创新体系,格物致知,造物生智,穿越通达。此实体连接结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玩具、文具、教学用具、办公用品、家居用品、包装容器、装饰展示、建筑工程和智能制造、智慧创造等领域和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申请的
技术实现思路
说明如下:
[0006]1、一种物块边边相连互转、可合可分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传统的榫头部分和卯眼部分,新增由超块卡芯和超块扣核组成的超块卡芯扣核第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统的榫头部分和卯眼部分具有实现榫卯连接的基本结构;并且所述超块卡芯与榫卯轮廓同构,形成连接的进出控制和相对旋转的范围控制,超块扣核用于连接进出时的滑动控制和连接后绕超块卡芯旋转与榫头卯眼距离的范围控制;并且所述形成连接的两组连接结构单元同构,两对榫卯的榫头相向对应贴近对方卯眼而同时进入对接时,两超块扣核贴着对方的超块卡芯而旋转滑动并同步卡入;两对榫卯都进入到位后,两对超块卡芯扣核可立体相对移动和转动在控制区间内;已连接的两对榫卯连接结构可通过以上的逆向运动而解开连接,两榫头离开所在对方卯眼的同时,两超块扣核与进入时反向运动而旋转滑离开
对方超块卡芯;并且所述连接结构中的各部分各元素具有合适的大小比例与恰当的距离和间隙,适合连接分离和接合与相对旋转的操作,包括三大部分的外围圆方结合、边缘圆弧造型和多处斜切滑动面。以上榫头和卯眼与超块卡芯扣核三部分构成一组基本的连接结构单元,简称拟名为超块连接结构单元,多边具有以上超块连接结构单元且各单元同构的物块简称拟名为超块。
[0007]2、所述连接结构单元的材料需要有适合的弹性和一定的刚性。
[0008]3、所述的连接结构单元中,卯眼部分和超块卡芯扣核融合在一起,榫头部分对应延展。
[0009]4、所述的连接结构单元中,可在与所述的连接结构垂直方向在边块的两侧各构建新的榫卯结构,实现可套叠可堆垛。
[0010]5、所述的连接结构单元可形成基于框体的系列产品,要求连接结构单元同构。
[0011]6、所述的连接结构单元可形成基于面体的系列产品,要求连接结构单元同构,物块的面体部分可设计功能性内容。
[0012]7、所述的连接结构单元可构建基于多种多边体的系列产品应用在多领域多场景,同一多边体各边的各连接结构单元同构,不同规格多边体之间的各连接结构单元的各连接旋转的轴线长度相等,一般要求各连接结构单元旋转方向均一致,也能设计为逆向。
[0013]8、所述的连接结构单元可形成正三方超块24个和等边同构的正四方超块6个的一组套装产品;进一步, 24个正三方超块可榫卯方式收纳在6个正四方超块拼接的正立方体盒内。
[0014]9、所述的连接结构单元可构建多规格和多数量的多版本的套装产品系列,相应可形成多样化包装。
[0015]10、所述的连接结构单元不限于一体化整体设计和生产,可形成物块连接结构同构的多构件模块化多样化产品,包括具有所述的连接结构的各构件的零部件产品元件。
附图说明
[0016]各附图依次说明如下:
[0017]图1和图2所示均为连接结构同构的两物块单元,三种不同圆圈标识不同部分,其中(1)(2)分别为榫卯结构的榫头和卯眼两大部分,(3)为新增加的由“超块卡芯”和“超块扣核”组成的“超块卡芯扣核”第三部分。
[0018]图3组图图示两同构单元实现对接由分到合的的各阶段状态,最右图图示两同构单元实现相对旋转的一个状态,反向从右图到左图则是对接由合到分的逆向拆解过程。
[0019]图4所示为以上所述连接单元整体的扩充,五种不同的圆圈标识不同的1

5部分,其中(1)和(2)分别为块边的榫头和卯眼部分,(3)为超块卡芯扣核部分,(4)和(5)榫头为在块边的垂直方向之双边各构建的榫头和卯眼两部分。
[0020]图5为连接单元的叠堆垛组图,图示立体可见的四个物块垂直方向两两面面相对(面对面/背对背)叠合的榫头(4)和卯眼(5)结构收纳状态。
[0021]图6至12系列图示正三方框体与正四方框体底部连接后的立体造型的各视图,其中正三四方框体各自的连接旋转的轴线长度相等,各框边的连接结构为同构且旋转方向均一致的单个单元:
[0022]图6为立体主视图;
[0023]图7为左视图;
[0024]图8为右视图;
[0025]图9为主视图;
[0026]图10为俯视图;
[0027]图11为后视图;
[0028]图12为仰视图。
[0029]图13至19系列图示两个正三方块体与正四方块体分别在底部和左部连接并两边连接后的立体造型的各视图:
[0030]图13为立体主视图;
[0031]图14为左视图;
[0032]图15为右视图;
[0033]图16为主视图;
[0034]图17为俯视图;
[0035]图18为后视图;
[0036]图19为仰视图。
[0037]图20图示双个连接结构单元x单个单元的长方体超块的立体视图,其连接结构旋转方向均一致,对应边同构。
[0038]图21图示双个同构连接结构单元的大正四方体超块的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块边边相连互转可合可分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传统的榫头部分和卯眼部分,新增由超块卡芯和超块扣核组成的超块卡芯扣核第三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统的榫头部分和卯眼部分具有实现榫卯连接的基本结构;并且

所述超块卡芯与榫卯轮廓同构,形成连接的进出控制和相对旋转的范围控制,超块扣核用于连接进出时的滑动控制和连接后绕超块卡芯旋转与榫头卯眼距离的范围控制;并且

所述形成连接的两组连接结构单元同构,两对榫卯的榫头相向对应贴近对方卯眼而同时进入对接时,两超块扣核贴着对方的超块卡芯而旋转滑动并同步卡入;两对榫卯都进入到位后,两对超块卡芯扣核可立体相对移动和转动在控制区间内;已连接的两对榫卯连接结构可通过以上的逆向运动而解开连接,两榫头离开所在对方卯眼的同时,两超块扣核与进入时反向运动而旋转滑离开对方超块卡芯;并且

所述连接结构中的各部分各元素具有合适的大小比例与恰当的距离和间隙,适合连接分离和接合与相对旋转的操作,包括三大部分的外围圆方结合、边缘圆弧造型和多处斜切滑动面,以上榫头和卯眼与超块卡芯扣核三部分构成一组基本的连接结构单元,简称拟名为超块连接结构单元,多边具有以上超块连接结构单元且各单元同构的物块简称拟名为超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单元的材料需要有适合的弹性和一定的刚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训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锐顾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