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离组件、组织解离管、解离装置及组织解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9250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9
本申请提供一种解离组件、组织解离管、解离装置及组织解离方法,解离组件包括基座、转动件及封盖件。基座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多个解离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围成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多个解离件沿第一收容腔的周向设置且均连接于第一收容腔的内壁,相邻两个解离件之间开设有流动槽,转动件包括转动基体、连接体及螺旋弯曲延伸的切割体,转动基体与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且与第二收容腔的内壁间隙配合,切割体连接于连接体且与第一收容腔的内壁间隙配合,多个解离件围设于切割体外周并与切割体间隔设置,封盖件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上述解离组件可对组织进行连续的梯度解离,研磨速度快,获得的单细胞悬液分散性好。悬液分散性好。悬液分散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解离组件、组织解离管、解离装置及组织解离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组织分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解离组件、组织解离管、解离装置及组织解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单细胞悬液是指因组织中细胞之间的连接被破坏而释放出来的分散的单个细胞的一种生物组织,具有细胞分散充分、活性高等特点,是进行生物体细胞研究的基础。其中,单细胞悬液中细胞的分散性直接影响单细胞悬液的质量。然而,现有制备单细胞悬液的装置成本较高,且针对粘性较强的组织时所获得的单细胞悬液的分散性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解离组件、组织解离管、解离装置及组织解离方法,以解决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分散性较高的单细胞悬液这一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解离组件,包括:
[0005]基座,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中空状并围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连接部呈中空状并围成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共同贯穿所述基座,所述基座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多个解离件,每个所述解离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且多个所述解离件沿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周向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解离件之间开设有流动槽;
[0006]转动件,套设于所述基座内且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包括转动基体、连接体和切割体,所述转动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连接体自所述转动基体延伸至所述第一收容腔内,且与所述转动基体可同步转动,所述切割体连接于所述连接体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间隙配合,多个所述解离件围设于所述切割体外周并与所述切割体间隔设置,所述切割体自所述连接体靠近所述转动基体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方向呈螺旋状弯曲延伸;
[0007]封盖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封盖件具有一封盖槽,所述封盖件连接于所述基座时,所述封盖槽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与所述连接体的距离自所述第一连接部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离组件还包括:
[0010]卡持件,连接于所述转动基体远离所述连接体的一端,且所述卡持件凸出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外,并用于卡持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解离件围合形成成锥形桶状的解离池,所述解离池的孔径朝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所述第二
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形成分割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端面,多个所述解离件分别自所述端面朝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离件包括与所述端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面以及连接在所述顶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第一解离侧面与第二解离侧面,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相交形成切割棱,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远离所述切割棱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解离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解离侧面之间形成所述流动槽;或者,所述解离件包括与所述端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面,以及连接在所述顶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第一解离侧面、第二解离侧面与切割面,所述切割面连接在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之间,第一解离侧面与第二解离侧面远离所述切割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解离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解离侧面之间形成所述流动槽。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体包括位于所述解离池内的切割部以及自所述切割部远离所述转动基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解离池外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在所述封盖件与所述基座连接时将组织引导至所述解离池内,所述引导部在所述解离池的径向平面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所述解离件,所述切割部包括自所述连接部沿径向延伸的径向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体包括位于所述解离池内的切割部以及自所述切割部远离所述转动基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解离池外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在所述封盖件与所述基座连接时将组织引导至所述解离池内,所述引导部在所述解离池的径向平面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所述解离件,所述切割部包括自所述连接体沿径向延伸的径向部以及自所述径向部远离所述连接体的一端沿所述连接体的周向弯折延伸的周向部,所述周向部与所述径向部平滑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所述切割部收容在所述解离池内,且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切割部在所述径向平面的正投影互不重叠;或者,至少两个所述切割部相对所述连接体对称设置在所述解离池内。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基体邻近所述连接体的一侧开设有周向设置的固定凹槽,所述转动件还包括密封体,所述密封体套设且凸出于所述固定凹槽。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设有切割槽和多个流动孔,所述切割槽沿所述第一连接部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流动孔自所述连接体外周壁向内延伸并与所述切割槽连通。
[001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解离装置,包括:
[0020]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解离组件,所述转动基体设有转动凹槽,所述转动凹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背离所述连接体设置,所述转动件还包括多个锁紧体,每个所述锁紧体连接于所述转动凹槽的内壁,且多个所述锁紧体沿所述转动凹槽的周向设置;
[0021]驱动件,与所述多个锁紧体卡持配合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0022]上述解离组件和解离装置可对组织进行解离以获得单细胞悬液,其中,第一收容腔用于收容组织,多个解离件周向连接于第一收容腔的内壁上,形成一连续的阶梯状结构,解离组织时,转动基体在第二收容腔内转动,并带动位于连接体上的切割体相对多个解离件转动,位于第一收容腔中的组织被连续定向推动至多个解离件所形成的阶梯状结构,进
而实现对组织的挤压和研磨以获得单细胞悬液。上述解离组件可对组织进行连续的梯度解离,接触速度快、研磨力度大,获得的单细胞悬液分散性好。
[002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组织解离管,包括:
[0024]收容管,所述收容管具有一开口端及收容待解离组织的腔体,所述开口端与所述腔体连通;
[0025]基座,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收容管外,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所述腔体内并封盖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中空状并围成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连接部呈中空状并围成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共同贯穿所述基座,所述基座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多个解离件,每个所述解离件连接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中空状并围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二连接部呈中空状并围成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的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共同贯穿所述基座,所述基座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多个解离件,每个所述解离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且多个所述解离件沿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周向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解离件之间开设有流动槽;转动件,套设于所述基座内且与所述基座可转动地连接,包括转动基体、连接体和切割体,所述转动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连接体自所述转动基体延伸至所述第一收容腔内,且与所述转动基体可同步转动,所述切割体连接于所述连接体且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间隙配合,多个所述解离件围设于所述切割体外周并与所述切割体间隔设置,所述切割体自所述连接体靠近所述转动基体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方向呈螺旋状弯曲延伸;封盖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封盖件具有一封盖槽,所述封盖件连接于所述基座时,所述封盖槽与所述第一收容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与所述连接体的距离自所述第一连接部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离组件还包括:卡持件,连接于所述转动基体远离所述连接体的一端,且所述卡持件凸出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外,并用于卡持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解离件围合形成成锥形桶状的解离池,所述解离池的孔径朝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形成分割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端面,多个所述解离件分别自所述端面朝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离件包括与所述端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面以及连接在所述顶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第一解离侧面与第二解离侧面,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相交形成切割棱,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远离所述切割棱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解离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解离侧面之间形成所述流动槽;或者所述解离件包括与所述端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面,以及连接在所述顶面与所述端面之间的第一解离侧面、第二解离侧面与切割面,所述切割面连接在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之间,第一解离侧面与第二解离侧面远离所述切割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解离侧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解离侧面,所述第一解离侧面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解离侧面之间形成所述流动槽。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体包括位于所述解离池内的切
割部以及自所述切割部远离所述转动基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解离池外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在所述封盖件与所述基座连接时将组织引导至所述解离池内,所述引导部在所述解离池的径向平面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所述解离件,所述切割部内包括自所述连接部沿径向延伸的径向部。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体包括位于所述解离池内的切割部以及自所述切割部远离所述转动基体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解离池外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在所述封盖件与所述基座连接时将组织引导至所述解离池内,所述引导部在所述解离池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超倪鸣徐炳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