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宗波专利>正文

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236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共聚物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路面用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沥青混凝土是被大量使用的人造材料,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沥青混凝土俗称沥青砼,沥青混凝土是我国高速公路最主要的路面材料。通常沥青混凝土是由适量的沥青材料与一定级配的矿质集料,经过充分拌和而形成的混合物。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经常暴露于各种环境中,如环境周围腐蚀性介质的侵入,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冻融循环破坏以及部分经常处于重荷载磨损等,使路面表层石料颗粒脱落,产生裂缝等,耐久性差,严重影响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通常人们都是通过采用后期修补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增加路面养护的成分。
[0003]现有的沥青混凝土保护剂对混凝土的性能改善不明显,并且施工方法繁琐。目前,现有采用的混凝土保护剂以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为主。丙烯酸树脂具有价格低、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但其耐候性差,不持久。有机硅树脂综合性能优良,后期维护成本较小,但价格高,施工工艺复杂,高温烘干、固化时间长、大面积施工不便。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耐候性好,施工方便,成本低廉的沥青混凝土保护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耐候性好,有效延长保护剂在混凝土表面的保护期限,延长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共聚物20

30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10

20份、桦树汁1

5份、纳米高岭土5

10份、分散剂1

3份、稳定剂0.1

0.4份、消泡剂0.5

1份、水80

100份;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由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辛基丙烯酰胺和葫芦巴内脂共聚得到。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丙烯酸共聚物中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辛基丙烯酰胺和葫芦巴内脂的重量份比为5:1:0.5。
[0008]进一步地,所述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共聚物25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15份、桦树汁3份、纳米高岭土8份、分散剂2份、稳定剂0.3份、消泡剂0.7份、水90份。
[0009]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至乙醇中,然后再加入海藻纤维,超声混合后加入固化剂,经交联固化后减压蒸馏
去除乙醇,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海藻纤维、乙醇和固化剂的重量份比为1:4:0.5:0.8。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化交联过程为中升温速率为1

2℃/min,升温至70

80℃后保温2

3h。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所述稳定剂为木质素,所述消泡剂为聚硅氧烷。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三分之一用量的水加入丙烯酸共聚物、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2)将桦树汁和纳米高岭土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3)将A组分和B组分加入剩余部分的水中,再加入分散剂、稳定剂、消泡剂,搅拌均匀即得产品。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该保护剂中的丙烯酸共聚物为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辛基丙烯酰胺和葫芦巴内脂共聚得到的三元共聚物,有效改善了丙烯酸二元共聚物耐候性差的问题。添加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能有效提高保护剂在沥青混凝土表面的韧性,增加其延展性,保护剂的膜层不易开裂。桦树汁和纳米高岭土结合提高保护剂膜层和沥青混凝土结合的牢固性,避免保护剂的脱落,对沥青混凝土基材形成长期有效保护,延长沥青混凝土基材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16]实施例1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共聚物25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15份、桦树汁3份、纳米高岭土8份、聚乙二醇2份、木质素0.3份、聚二甲基硅氧烷0.7份、水90份。
[0017]丙烯酸共聚物中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辛基丙烯酰胺和葫芦巴内脂的重量份比为5:1:0.5。
[0018]丙烯酸共聚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辛基丙烯酰胺、葫芦巴内脂、十八烷基硫醇和2,2
’‐
偶氮二异丁腈加入至乙酸乙酯中,升温至90℃,保温18小时,其中十八烷基硫醇的用量为辛基丙烯酰胺用量的0.08倍,2,2
’‐
偶氮二异丁腈的用量为辛基丙烯酰胺用量的0.1倍,加入甲醇将聚合反应产物沉淀分离,离心,真空干燥得到丙烯酸共聚物。
[0019]上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至乙醇中,然后再加入海藻纤维,超声混合后加入固化剂PA 651,纳米二氧化硅、海藻纤维、乙醇和固化剂PA 651的重量份比为1:4:0.5:0.8,固化交联过程为中升温速率为1℃/min,升
温至70℃后保温3h,经交联固化后减压蒸馏去除乙醇,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
[0020]上述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三分之一用量的水加入丙烯酸共聚物、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搅拌混合均匀,得到A组分;(2)将桦树汁和纳米高岭土混合均匀,得到B组分;(3)将A组分和B组分加入剩余部分的水中,再加入聚乙二醇、木质素、聚二甲基硅氧烷,搅拌均匀即得产品。
[0021]实施例2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共聚物20

30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10份、桦树汁1份、纳米高岭土5份、聚乙二醇1份、木质素0.1份、聚二甲基硅氧烷0.5份、水80份。
[0022]丙烯酸共聚物中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辛基丙烯酰胺和葫芦巴内脂的重量份比为5:1:0.5。
[0023]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24]上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纳米二氧化硅加入至乙醇中,然后再加入海藻纤维,超声混合后加入固化剂PA 651,纳米二氧化硅、海藻纤维、乙醇和固化剂PA 651的重量份比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共聚物20

30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10

20份、桦树汁1

5份、纳米高岭土5

10份、分散剂1

3份、稳定剂0.1

0.4份、消泡剂0.5

1份、水80

100份;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由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辛基丙烯酰胺和葫芦巴内脂共聚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共聚物中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辛基丙烯酰胺和葫芦巴内脂的重量份比为5: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丙烯酸共聚物25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海藻纤维15份、桦树汁3份、纳米高岭土8份、分散剂2份、稳定剂0.3份、消泡剂0.7份、水9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沥青混凝土表面处理用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宗波李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崔宗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