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230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模架顶面铺设多个砂袋,同时在移动模架底面挂载多个水袋,形成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通过所述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和卸载处理,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沉降观测,得到观测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配合移动模架在满足安全、经济的情况下消除移动模架的非弹性形变,更精准的测出移动模架的弹性形变值,验证了移动模架整体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同时可多次反复利用水袋和砂袋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水泵为各密封水袋进行灌水、放水作业,降低了起重吊装的安全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建设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采用移动模架现浇施工,现浇施工前均需要对模架进行预压,传统的预压法有沙袋堆载法、钢绞线堆载法、反力架法、地锚法等。这些方法耗时长、投入物力人力大、成本高。
[0003]目前国内移动模架水袋预压施工技术的应用时间较短、应用经验较少,建设各方对其技术原理、设备选型、材料设计、结构组合、施工关键点、质量风险等掌握不及传统的施工工艺。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在移动模架顶面铺设多个砂袋,同时在移动模架底面挂载多个水袋,形成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
[0008]通过所述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和卸载处理,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沉降观测,得到观测数据;
[0009]利用所述观测数据,计算施工预留拱度,并根据施工预留拱度以及移动模架的设计标高从而对移动模架的标高和中线进行施工调整。
[0010]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移动模架进行空载测量:
[0011]将移动模架调整到制梁标高后,对移动模架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得到空载数据;
[0012]利用所述空载数据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移动模架的对比变化数据。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通过所述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和卸载处理包括:
[0014]在主梁表面布设观测点,从后往前支点顺着主梁依次设置有多排主梁观测点;
[0015]根据所述主梁观测点的位置,相对于主梁观测点的位置进行横向观测点布设,形成多个模板观测点。
[0016]进一步的,所述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观测包括:
[0017]利用钢丝在移动模架的主梁观测点以及模板观测点位置粘贴反光贴,利用反光贴对移动模架进行沉降观测。
[0018]进一步的,所述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观测还包括:
[0019]利用所述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处理,根据预压的加载载荷比例,从而对移动模架的预压进行分级观测;
[0020]当移动模架处于预压观测等级后,利用沉降测试点先对移动模架进行第一次观测,记录第一次观测数据,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对移动模架进行第二次观测,记录第二次观测数据,对比第一次观测数据和第二次观测数据,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是否进行下一级的预压观测;
[0021]若对比结果相近或相同,对移动模架进行下一级的预压观测;
[0022]若对比结果相差较大,间隔一端时间后再次对移动模架进行第三次观测,对比第二次观测数据和第三次观测数据,若第二次对比结果相差较大,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相邻两次观测数据相近或相同,对移动模架进行下一级的预压观测。
[0023]进一步的,所述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观测还包括:
[0024]根据预压的加载荷载比例,从而对移动模架进行反向卸载分级,从而对移动模架的卸载进行分级观测;
[0025]每卸下一级载荷,分别对所有观测点进行卸载观测,依次记录所有的观测数据,并将卸载的分级观测与预压的分级观测进行一一比对,得出二者之间的挠度变化。
[0026]进一步的,所述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观测还包括:
[0027]当移动模架处于最高预压等级后,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观测;
[0028]持续多次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观测,若移动模架的累计沉降高度小于2mm,对移动模架进行卸载的分级观测。
[0029]进一步的,所述利用所述观测数据,计算施工预留拱度包括:
[0030]根据移动模架的空载数据,得到移动模架的原始标高,根据移动模架预压的观测数据,得到移动模架的预压标高,根据移动模架卸载的观测数据,得到移动模架的卸载标高;
[0031]对比预压标高和卸载标高,得到移动模架的弹性形变值,利用移动模架的弹性形变值以及理论预留拱度计算得到施工预留拱度;
[0032]对比原始标高和预压标高,得到移动模架的总沉降高度;
[0033]对比原始标高和卸载标高,得到移动模架的非弹性形变值。
[003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35]1、本专利技术通过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配合移动模架在满足安全、经济的情况下消除移动模架的非弹性形变,更精准的测出移动模架的弹性形变值,验证了移动模架整体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同时可多次反复利用水袋和砂袋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水泵为各密封水袋进行灌水、放水作业,降低了起重吊装的安全风险。
[0036]2、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压荷载采用密封水袋与吊重水袋结合的方式进行,预压荷载按移动模架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分级进行加载,每套移动模架首次拼装后应采用不小于1.1倍的施工总荷载进行预压,方便相邻两套移动模架快速拼装,同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具有荷载施加均匀,预压效果好,不需要大型机械,操作简单,需要人工少,施工进度快,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绿色施工的要求。
[003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流程示意框图;
[0040]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模架预压荷载布置图;
[0041]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模架预压立面布置图;
[0042]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梁观测点布置图;
[0043]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模板观测点布置图;
[0044]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模架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移动模架顶面铺设多个砂袋,同时在移动模架底面挂载多个水袋,形成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通过所述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和卸载处理,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沉降观测,得到观测数据;利用所述观测数据,计算施工预留拱度,并根据施工预留拱度以及移动模架的设计标高从而对移动模架的标高和中线进行施工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移动模架进行空载测量:将移动模架调整到制梁标高后,对移动模架进行第一次沉降观测,得到空载数据;利用所述空载数据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移动模架的对比变化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和卸载处理包括:在主梁表面布设观测点,从后往前支点顺着主梁依次设置有多排主梁观测点;根据所述主梁观测点的位置,相对于主梁观测点的位置进行横向观测点布设,形成多个模板观测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观测包括:利用钢丝在移动模架的主梁观测点以及模板观测点位置粘贴反光贴,利用反光贴对移动模架进行沉降观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移动模架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预压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预压和卸载的过程中对移动模架进行观测还包括:利用所述上压下挂组合水压法对移动模架进行预压处理,根据预压的加载载荷比例,从而对移动模架的预压进行分级观测;当移动模架处于预压观测等级后,利用沉降测试点先对移动模架进行第一次观测,记录第一次观测数据,间隔一段时间再次对移动模架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宏盛胡柱奎张杰胜王安会张波芮世财陈经纬张光学马俊豪王瑛胡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