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219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属于沙漠治理领域,解决了如何有效利用沙漠光伏项目占地治沙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在沙漠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对治沙场地进行分区域平整处理,消除移动大沙丘的隐患;在场地上建设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棚内进行土壤改良,并种植农作物;经过一段时间,植物生长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拆除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已改良的区域可作为农业用地,也可种植牧草或固沙植物;向沙漠深处扩建治沙场地,将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移建至新的治沙场地,实现人进沙退。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光伏+移动式农业大棚的模式进行沙漠治理,大棚与原有已架设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有效、快速地结合,充分利用了大规模光伏项目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用的大量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沙漠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及承诺。
[0003]目前治沙方法:在防沙、治沙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采取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地表覆盖,减少尘源。
[0004]近年来有关部门与单位对在西部荒漠、沙化地块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力发电、恢复植被、改善生态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太阳能光伏电站由于其光伏组件吸收太阳光线,遮挡日照辐射,减少水分蒸发和晚上结露,加上清洗电池板时喷洒的水分,促进了植被的成活和生长,扩大了植被覆盖。电站建成后对于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既能把西部丰富的阳光转化成清洁能源,又可以降低荒漠治理成本、促进生态改善,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实现光伏发电与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双赢,符合国家生态治理和发展清洁能源的要求。但是,大规模光伏项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形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以解决如何有效利用沙漠光伏项目占地治沙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沙漠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S2、对治沙场地进行分区域平整处理,消除移动大沙丘的隐患;S3、在场地上建设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棚内进行土壤改良,并种植农作物;S4、经过一段时间,植物生长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拆除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已改良的区域可作为农业用地,也可种植牧草或固沙植物;S5、向沙漠深处扩建治沙场地,将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移建至新的治沙场地,实现人进沙退。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依靠所架设的光伏支架而建。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光伏发电利用于农作物种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的山墙及背墙采用复合加芯墙板结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的棚架采用轻钢结构。其自重轻、力学性能优异、工厂加工现场安装方便、拆除损耗小、循环利用次数多,因以上优点,循环利
用后可降低大棚工程造价、提高收益。
[0011]为提高整体结构装配率、循环利用率,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的基础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中,在棚外及治沙场地周边种植一种或多种耐旱固沙类植物。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中,棚外及治沙场地周边设置沙障。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的间隙处建造风力发电机立杆一体化系统。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中,土壤改良采用采用客土混合的方法,并添加有机质和养分。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光伏+移动式农业大棚的模式进行沙漠治理。在荒漠、沙化地块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利用其光伏组件吸收太阳光线,遮挡日照辐射,减少水分蒸发和晚上结露,加上清洗电池板时喷洒的水分,促进电池板下植被的成活和生长,扩大植被覆盖。电站建成后对于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沙化地块上建设农业温室大棚,大棚塑料薄膜采用可选择性通过不同波长的材质,能阻隔部分紫外线,反射昆虫繁殖需要的蓝紫光,可有效减少种植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避免农作物受到雨雪、霜冻等特殊天气的影响,而其产出的农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多产,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通过3至5年的时间,植物生长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可向沙漠深处扩建光伏治沙场地,将装配式大棚挪至新区域,与原有已架设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有效、快速地结合,建成现代化农业大棚,实现人进沙退。
[0017]在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的的间隙处建造风力发电机立杆一体化系统,可有效利用风能,节约土地资源,实现一地多用,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有利于缓解用地矛盾、增加收益。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装配式农业大棚,可减少成本及建设周期,后期根据土壤改良情况可方便移动。
[0019]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大规模光伏项目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光伏下”的生态和经济优势,将太阳能发电应用到农作物种植、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接纳一定的光伏发电电量,缓解弃电现象,还能够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起到防风固沙、改良沙化土壤种植条件的作用。
[0020]本专利技术将沙漠治理和移动式农业大棚、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深度融合,构建“一地多用、农光风互补”的新型一体化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对改良土壤、沙漠治理有深远意义。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过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立杆一体化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0022]图中:1

光伏支架;2

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3

风力发电机立杆一体化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利用本专利技术在武威民勤沙漠地带进行区域性土地改良。本项目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以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创新为主线,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光伏、治沙一体化发展,循环综合利用,治沙改土,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实现生态防护、新能源输出、林沙产业发展的生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统一。
[0025]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沙漠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S2、对治沙场地进行分区域平整处理,消除移动大沙丘的隐患;S3、在场地上建设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棚内进行土壤改良,并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土壤改良采用采用客土混合的方法,并添加有机质和养分;在棚外及治沙场地周边种植一种或多种耐旱固沙类植物。如种植沙柳、紫花苜蓿、沙地柏作为绿篱,以提高防风的力度,加强防风的效果并形成道路景观,且达到固沙的目的;棚外及治沙场地周边设置沙障;S4、经过3至5年的时间,植物生长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拆除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已改良的区域可作为农业用地,也可种植牧草或固沙植物;S5、向沙漠深处扩建治沙场地,将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移建至新的治沙场地,实现人进沙退。
[0026]在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的间隙处建造风力发电机立杆一体化系统3,如图2所示。
[0027]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依靠所架设的光伏支架1而建,将光伏发电利用于农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沙漠上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S2、对治沙场地进行分区域平整处理,消除移动大沙丘的隐患;S3、在场地上建设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棚内进行土壤改良,并种植农作物;S4、经过一段时间,植物生长形成一定的规模后,拆除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已改良的区域可作为农业用地,也可种植牧草或固沙植物;S5、向沙漠深处扩建治沙场地,将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移建至新的治沙场地,实现人进沙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依靠所架设的光伏支架(1)而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光伏发电利用于农作物种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农业大棚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农业温室大棚(2)的山墙及背墙采用复合加芯墙板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端曾彪李雨耕许善星阚斌张金荣郑直高静涛宋莉亢毅徐文婷丁睿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