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敬柯专利>正文

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195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加工筒,所述加工筒的底部设置有减震装置,且加工筒的底部与减震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加工筒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传导柱,所述传导柱的底部与加工筒的顶部固定连接,传导柱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与传导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且加工筒的外表面与固定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顶部与传导柱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底环,所述底环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受力柱,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纺织面料不抗紫外线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缔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缔编针织面料常W低弹涂绝丝或异型涂绝丝、锦绝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缔编机上编织而成。
[0003]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不仅使纺织品稱色和脆化,也可使人体皮肤晒伤老化,产生黑色素和色斑,更严重的还会诱发癌变,危害人类健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对衣着类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具有抗紫外线防静电的功效,现提出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纺织面料不抗紫外线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研磨,按质量份计,将竹纤维30~50份、亚麻纤维15~25份、芦苔纤维10~20份分别进行研磨,加入到30~50份水中,充分揽拌混合,得到纤维混合液;
[0009]S2:搅拌,将导电银浆0.2~1份和分散剂1~3份加入到纤维混合液中进行揽拌混合,得纺丝原液;
[0010]S3:配制,将聚丙締腊5~10份、聚乙締醇2~8份各自加入10份水配成聚丙締腊溶液、聚乙締醇溶液;
[0011]S4:共混,将纺丝原液、聚丙締腊溶液和聚乙締醇溶液投入制备装置中共混,进行烙融纺丝,得到纺丝纤维;
[0012]S5:纺织,将纺丝纤维经过水洗、塑化拉伸、切断烘干后与聚醋纤维20~40份进行纺织,制得抗紫外纺织面料。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中包括将纺丝原液、聚丙締腊溶液、聚乙締醇溶液投入制备装置中共混4~6min,在160~180℃下进行烙融纺丝,得到纺丝纤维。
[0014]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制备装置,包括加工筒,所述加工筒的底部设置有减震装置,设置减震装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该种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且加工筒的底部与减震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加工筒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传导柱,所述传导柱的底部与加工筒的顶部固定连接,传导柱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与传导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的外
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设置固定装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该种装置的实用性,进而提高电机的稳定性,且加工筒的外表面与固定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加工筒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旋转柱,通过设置旋转柱可以保证原液与溶液混合搅拌,进而大大提高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的使用效果,且通过将原液与溶液混合倒入到加工筒内部,进而通过加工筒内部的两个旋转柱配合使用可以将原液与溶液挤压混合,进而提高了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的制备效果,且通过旋转柱之间的间隙可以将原液与溶液混合挤压,进而保证了原液与溶液混合均匀,保证了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的制备效果,所述旋转柱的顶部与传导柱的底部活动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底环,通过减震装置可以保证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减震力减弱,所述底环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受力柱,且底环的顶部与受力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柱的顶部设置有减震环,且受力柱的顶部与减震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环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连接杆,通过减震装置顶部设置的固定环可以将加工筒外部进行固定,且减震环的顶部与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环,且连接杆的顶部与固定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环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右端设置有挤压弹簧,且安装柱的右端与挤压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弹簧的右端设置有接触环,且挤压弹簧的右端与接触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触环的内部对称设置有闭合装置,且接触环的内壁与闭合装置的底部活动连接,通过减震装置内部设置的接触环可以将震动力进行传导,进而通过接触环外部均匀设置的橡胶筒和挤压弹簧配合使用,可以将震动力减弱,进而保证了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的工作稳定性,接触环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部与接触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弹簧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筒,且挤压弹簧的外表面与橡胶筒的内壁相接触。
[0017]优选地,所述固定环位于接触环的正上方,且固定环的内径与接触环的内径保持一致。
[0018]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紧固环,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可以保证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进料装置与电机固定在固定装置顶部,所述紧固环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支撑柱,且紧固环的外表面与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支撑环,且支撑柱的顶部与支撑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顶部设置的稳固杆可以对进料装置进行加固处理,进而保证了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支撑环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环的内壁与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稳固杆,通过固定装置内部对称设置的支撑柱可以保证其稳定性,进而大大提高了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的使用效果,且支撑板的顶部与稳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稳固杆的顶部设置有进料装置,且稳固杆的顶部与进料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闭合装置包括闭合板,通过设置闭合装置可以保证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在进行混合原液与溶液时加工筒内部的密封性,进而使得原液和溶液在混合时不会出现泄露,所述闭合板的顶部设置有拉杆,通过闭合装置内部设置的闭合板可以保证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的密封性,且闭合板的顶部与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当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将原液和溶液加工混合完成后,通过将闭合装置
打开将混合液排出到指定容器中,所述拉杆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底部与接触环的顶部固定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筒,通过设置进料装置可以保证原液与溶液进入到加工筒内部后,通过加工筒内部的旋转柱加工时保证原液和溶液在挤压时不会出现迸溅现象,所述进料筒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环,且进料筒的内壁与限位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进料装置内部设置的阻塞板可以保证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在对原液和溶液混合时可以保证进料装置的密封性,所述限位环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支撑杆,且限位环的内壁与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左端设置有定位板,且支撑杆的左端与定位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阻塞板可以保证进料装置在该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原料制备装置进行原液和溶液混合时保持密封性,所述定位板的底部设置有拉伸弹簧,且定位板的底部与拉伸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底部设置有阻塞板,且拉伸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研磨,按质量份计,将竹纤维30~50份、亚麻纤维15~25份、芦苔纤维10~20份分别进行研磨,加入到30~50份水中,充分揽拌混合,得到纤维混合液;S2:搅拌,将导电银浆0.2~1份和分散剂1~3份加入到纤维混合液中进行揽拌混合,得纺丝原液;S3:配制,将聚丙締腊5~10份、聚乙締醇2~8份各自加入10份水配成聚丙締腊溶液、聚乙締醇溶液;S4:共混,将纺丝原液、聚丙締腊溶液和聚乙締醇溶液投入制备装置中共混,进行烙融纺丝,得到纺丝纤维;S5:纺织,将纺丝纤维经过水洗、塑化拉伸、切断烘干后与聚醋纤维20~40份进行纺织,制得抗紫外纺织面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包括将纺丝原液、聚丙締腊溶液、聚乙締醇溶液投入制备装置中共混4~6min,在160~180℃下进行烙融纺丝,得到纺丝纤维。3.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制备装置,包括加工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筒(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装置(1),且加工筒(2)的底部与减震装置(1)的顶部固定连接,加工筒(2)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传导柱(3),所述传导柱(3)的底部与加工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传导柱(3)的顶部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底部与传导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筒(2)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4),且加工筒(2)的外表面与固定装置(4)的底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筒(2)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旋转柱(6),所述旋转柱(6)的顶部与传导柱(3)的底部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紫外纺织面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1)包括底环(15),所述底环(15)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受力柱(16),且底环(15)的顶部与受力柱(1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柱(16)的顶部设置有减震环(13),且受力柱(16)的顶部与减震环(1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环(13)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1),且减震环(13)的顶部与连接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环(19),且连接杆(11)的顶部与固定环(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环(13)的内部对称设置有安装柱(14),所述安装柱(14)的右端设置有挤压弹簧(18),且安装柱(14)的右端与挤压弹簧(18)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弹簧(18)的右端设置有接触环(20),且挤压弹簧(18)的右端与接触环(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触环(20)的内部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敬柯
申请(专利权)人:敬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